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鄂州市民俗文化

鄂州市十大民俗文化

鄂州牌子锣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主要流传于鄂州市湖畈、山野及市郊周边地区。300余年来扎根乡土,与民同乐,伴随着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延存至今。牌子锣是一种混牌子自由连缀的民间乐种,曲牌很多,其调式大多是以传统五声音阶调式为基础,少数曲牌加入“Fa、Xi”二音而成为七声音阶;其曲牌旋律时而级进(二度、三度)、时而大跳(六度、七度、八度)。演奏牌子锣的乐器由吹管乐和打击乐两部分组成,多种吹管乐、打击乐- 乐合在一起演奏,具有悠扬流畅、活泼舒展的音乐效果。演奏根据环境、气氛、时间长短即兴点发,自由联缀,与节奏多变、音色丰富的锣鼓一起汇成“田园交响曲”。鄂州至今仍有1916年手抄本的牌子锣工尺谱,曲牌156个,其中工尺谱曲牌(含变体)277首,注有打法的锣鼓经99首,梁子湖区陈……[详细]
端午节(泽林旱龙舟)
  亦称“太平船会”。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民俗类项目。是湖北省鄂州市泽林村于每年大端午(农历五月十五——五月十八日)举行的传统节俗活动。康熙《大冶县志》中有“扎茅船”、“送瘟神”的记载,乾隆年间人们改扎茅船为旱龙舟,以庙会形式举行陆地巡游,延续至今。历史上,泽林村每年梅雨季节前后,豸毒丛生,当地百姓就扎茅船放进泽林河“送瘟神”,驱瘟辟邪,祈愿平安。旱龙舟扎制有着严格的制式规格,龙舟为三层梯形结构,舟上五瘟神、风雨二神、财神、观音等72神,各司其职。扎制完成后,要举行“开光”、“熏包”、“洒街”、“朝舟”、“打醮”和“饯舟”等驱瘟祈愿仪式。从五月十五日至五月十八日,每天早晚全村各户统一燃干艾蒿和紫苏烟包,并熬制药汤饮服沐浴,熏瘟涤毒,驱疫祛病。庙会期间,民众自发组织唱会戏、诗联会、……[详细]
鄂州雕花剪纸
  亦称“花样”、“雕花”,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主要流传于鄂州市,当地剪纸艺人活动的范围遍及周边五省。鄂州雕花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早年的《武昌县志》中就有清代光绪年间雕花剪纸发展状况的记载。1885年鄂城开始形成带徒学艺、专事花样制作出售的雕花剪纸行业。1935年鄂城花样剪纸工会成立,以戴汉生、廖云鹏为会首,会员达到150人,在以鄂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域内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剪纸行业。鄂州雕花剪纸艺人身背花样箱,手摇货郎鼓,走村串户,出售“花样”,影响广远。鄂州雕花剪纸主要用作绣花底样,主要包括帽花、鞋花、拖鞋花、袜底花、扣带花、背心花、兜花、围涎花、枕头花、帐沿花等品种,创制过程中多用刀刻,兼用剪刀,剪纸上的图案借用夸张、象征、谐音取意等手法,或对称折叠,或……[详细]
鄂州青铜镜修复及复制技艺
  鄂州青铜镜修复及复制技艺,2016年入选第五批湖北省非遗代表作名录,是以鄂州出土的战国至唐代铜镜为模本,经制模、泥范造型、泥范焙烧、合金配制及熔炼浇铸、铸后加工、透光等十八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可照容的铜镜工艺过程。其技艺可追溯到商代,传承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鄂州市地处江南,早在商代,鄂县(今鄂州)所辖的大冶铜录山就有青铜铸造业。三国时吴王孙权引进浙江铸镜匠师,利用辖区矿产资源,开展大规模青铜镜制作,鄂州成为与洛阳、绍兴(古会稽)、徐州成为全国四大产铜制镜中心。据文物考古发现,鄂州境内出土的铜镜数量众多、种类齐全,涵盖了战国至明清的各个朝代,因而鄂州被誉为中国“古铜镜之乡”。复原复制后的青铜古镜,制作精巧,构图新颖,纹样、铭文内容丰富,镜缘装饰讲究。青铜镜修复及复制技艺,不仅完善和发展了……[详细]
元宵节(百节龙习俗)
  湖北省鄂州市嵩山百节龙是一项嵩山村村民在春节期间自发组织开展的大型龙灯游祭民俗活动,传承至今390余年,2016年入选第五批湖北省非遗代表作名录,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作为灯会载体的龙灯有101节,总长425.58米,故谓之百节龙。龙灯扎制从头年开始,历时四个多月,制作工序繁杂讲究,有着严格的制式规格。嵩山百节龙游祭时间在春节期间,整个腊月会陆续收到“接龙”邀请函。腊月二十四,举行“斗灯”、“开光”等祭祀仪式。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百节龙出游送福。正月十八清晨再次祭祀占卜,确定下一届灯会时间,随后龙灯队伍绕村游走,并将龙头、龙尾分别于龙身分离,开始“跑风”,直至头尾相接,送于洼地“化灯”,一届龙灯会至此结束。嵩山百节龙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传承数百年的仪……[详细]
鄂州玉连环
  鄂州玉连环根植乡土,世代相传,属曲艺范畴,2009年入选第二批湖北省非遗代表作名录。由古老的民间道教打击乐演奏形式发展演变而来,多用于婚丧、节庆、大型庙会等民俗活动中。玉连环演奏的代表性乐器为“叮当哐”,是在原始的“叮当”的基础上添加而成,后艺人将几种乐器固定成如意图形,取名为玉连环。上世纪七十年代,鄂州民间艺人将玉连环音乐改为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搬上舞台,已衍变成一种新的曲艺形式。玉连环曲调节奏明快,气氛热烈,融唱、舞、快板为一体,风趣诙谐,既可一人演唱,也可群体表演,已成为独特的鄂州地方曲艺形式活跃在舞台上。……[详细]
  牌子锣(包括丝弦锣鼓)是一种混牌子自由连缀的民间器乐曲,虽为数不多却得来不易,它凝聚了多少人的辛劳和汗水。据鄂城史料记载,明崇祯16年,义军首领张献忠挥师武昌,途经葛店附近,村民们奔走相告,并以“敲锣鼓,吹喇叭”的方式欢迎义军,后有两个村子取名为“杨喇叭湾”和“上屋罗村”,故牌子锣在鄂州世代相传,有近400年的历史,其中有些曲牌的名称,如《风入松》、《园林好》、《万年欢》等,可以在我国古代“南北曲”和昆曲、京剧、汉剧中找到依据。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民间吹打音乐是湖北省的一个主要乐种,它东起黄梅西至宜昌,几乎横跨湖北省,但各地名称不同,除鄂州称“牌子锣”外,其他各地杂称为“喇叭锣”、“十锦锣”、“锣鼓牌子”、“锣鼓架子”、“挑鼓子”、“背鼓子”、“十翻锣”等,一种乐种的定名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详细]

全部鄂州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