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口火腿腌制技艺是以腌制猪腿肉为内容的农畜产品传统加工工艺。其主要制作区域为黄山区汤口镇。火腿的生产、加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朝初期,汤口在经历了元代的军民屯田、明代的设置卫所及土流合治等社会变革后,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农户所宰杀的年猪,在短时间内自食有余,出售又受流通限制,为此,用食盐腌制的方法加工储备,以便随时食用。经腌制的猪后腿肉,切开后颜色嫣红似火,故称“火腿”。自明万历年后,火腿便……[详细] |
早在清代,甘棠婆溪河岸的崔氏家族就曾举办“婆溪河灯”这项大型祭祀。由于崔氏家族家业发达,人丁兴旺,且分布范围较广,这项活动后来衍变成以崔氏族人为主,婆溪河两岸居民均可参与的民俗活动。河灯由竹篾和油纸扎成,呈荷花形状,除头灯直径约一米外,其它皆如饭碗大小。放灯这一天,人们在河滩上搭戏台,设祭桌,祭桌上摆放着三牲和时令果品,桌前置一香炉。夜幕降临后,人们纷纷带着各自扎制的河灯从四面八方赶来,头灯由牵头……[详细] |
五福神会起源于元末明初,是黄山区永丰乡苏姓一族为祭祀五福神而举办的活动。五福神会由永丰乡苏氏族人(岭上苏家和岭下苏家两村)合办,参加者涉及大半个永丰乡,凡是永丰苏姓皆为五福神的信徒。村民们为了表达对菩萨的崇敬,在五福庙内供奉了菩萨牌位,顶礼膜拜常年供香。旧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四、十五日,永丰乡岭上、岭下苏姓三甲、五甲、六甲、八甲、松川村民,要联合举办五福会,恭请菩萨“出巡”,设立神坛,举行仪式祭祀五福……[详细] |
竹编,即用毛竹或小野竹剖成竹条和篾片,编制生活用品和观赏陈设品的一种手工编制技艺。竹编制品曾经是山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作不可缺少的一种器具,尤其在以制茶为主的地区,它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黄山区龙门乡的竹制品工艺就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良渚文化遗物中,人们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过竹编器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竹编工艺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也使竹制品工艺不断的得到升华。黄山区龙门乡是当……[详细] |
周王会是焦村镇郭村村林氏家族为纪念周文王、周武王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相传林姓是西周初殷商王比干的后裔。比干忠心辅佐商纣王,却遭杀害,其妻逃到长林石室产下一男,取名坚。至武王伐纣获救归周,武王因其居长林而生,遂以“林”而命氏。后又因与外乡纷争,周文王、周武王显灵,出手相救,救林姓族人于涂炭之际。为敬重始祖,铭记周王的护佑之恩,林姓村民出资兴建周王庙,并每年举办一次规模宏大的祭祀周王的庙会活动……[详细] |
黄山玉雕刻技艺,主要是以黄山脚下特有的黄蜡石为原料进行的加工工艺,主要制作区域是我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集散地和休闲度假中心的黄山区,距离屯溪、芜湖、安庆等空港,京九、皖赣、沪铜等交通动脉,均不到150公里。S103、S218和合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年均降水1500毫米,年均日照1700小时,全年无霜期230天,是一个……[详细] |
曹氏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最杰出的代表,自宋末元初小岭始祖曹大山奠定宣纸基业,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宣纸原产于安徽泾县西南方的小岭一带,唐朝宁国府13乡设太平县,太平县与泾县是隶属一个行政区划。清末以后,宣纸产地开始由小岭向外扩展,许多厂家逐步搬迁至黄山区(原太平县)新丰、新华、永丰(简称“三丰”)等地,这里新明樵山盛产青檀树,“三丰”地区冲积平原则适宜种植长杆水稻,青檀树皮和水稻杆均为曹氏宣纸……[详细] |
轩辕车会是黄山脚下先民为纪念中华人文始祖,车的发明者轩辕黄帝而流传千年的一项大型民俗活动,又称“车公会”或“车会”,是黄山脚下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相传轩辕黄帝在平定中原以后,伐淮夷至江南,带来了以车为代表的先进中原文化,当地山越部族遂将轩辕尊称为车公。后轩辕为-而栖身黄山,促进了中华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自唐天宝年间太平设县以来,仙源、甘棠一带民间就一直有以“车会”的形式来纪念轩辕黄帝的民俗。……[详细] |
太平猴魁,属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2008年,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太平猴魁,无论色、香、味、形,皆独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