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宜春市 > 宜丰县民俗文化

宜丰县十大民俗文化

宜丰宋家双狮舞
  宜丰宋家双狮舞(第三批省级)据宋家“双狮舞”第十一代传人宋箭道介绍,宜丰宋家村“双狮舞”缘于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陈埔的“纸狮舞”,又称“兴狮”。大约始于七百多年前的元代,于清乾隆年间,由福建省永泰县艺人传入宜丰新庄宋家村,当地人因地制宜,融入本土文化,结合本地舞龙特点,先由“单狮”表演发展成“双狮”表演,并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加以了改进,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当地舞狮的目的,是为了消灾驱邪,祈求吉祥、和顺、丰收,亦有浓重的“敬神”色彩。相传舞狮的主神爷为玉皇三太子,谓之“九天风火院三田都元帅”,还有一个娱乐神叫“郑二爷”,传说郑二爷特别喜欢娱乐而最怕哭泣,它能助人为乐。舞狮队利用舞狮活动到各神庙、各家各户厅堂去表演敬神活动,以示答谢神明的恩赐。在灾荒年份,灾民则利用“兴狮”,以狮为吉祥物,祈求……[详细]
宜丰风水林保护习俗
  宜丰风水林保护习俗(第四批省级)宜丰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宜丰地貌格局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宜丰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植物种类有2000多种。人均拥有林地面积0.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4.5%。宜丰县有着悠久的风水林保护历史,这里每个村落风水林的延续历史均有几百上千年,风水林文化积淀深厚,风水林保护习俗深入人心。县内各村落的风水林基本以“枕山环水”为构建原则,布局呈半月形,环抱整个村落,是村落的一道天然绿色保护屏障,无形中具有守护乡村的象征意义。新昌镇良岗村的风水林是宜丰风水林的缩影。该村风水林在任氏在此立籍(元至正年间,约1341年)之前就有,良岗原为邹姓屋场,故其风水林保护习俗在千年以上。其风水林经过上千年的培植、保护、扩展,如今总面积达1.5平方……[详细]
宜丰竹艺
  宜丰竹艺(第四批省级)宜丰竹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专家对我县博物馆及民间收藏的竹艺作品推断,至少可追溯到清朝末期,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宜丰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东邻上高,西接铜鼓,南连万载,北毗奉新,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这里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山川明秀,林竹茂密,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境内拥有48万亩竹林,为宜丰竹艺的生产制作储备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资源,同时也培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197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的彭牛来到宜丰之后,对宜丰的竹雕艺术发生浓厚兴趣,立志将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推向一个崭新的时代。于是,他放下画笔,拿起刻刀,开始精心研究宜丰的竹雕艺术,在秉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先进工艺技术,将景泰蓝、金银玉石镶嵌手法、东阳木雕技艺和黄岩翻黄竹雕刀法应用到……[详细]
宜丰风水狮
  宜丰风水狮(第三批省级)宜丰风水狮现主要分布在宜丰县的新昌、潭山、天宝等16个乡镇及周边高安、上高、铜鼓等县市。其表现形式有石雕、木雕、铜雕、根雕、砖雕,到清代后海衍生出陶绘、书画和剪纸等。它的种类有卧狮、蹲狮、立狮、走狮、倒挂狮、守院狮、护宅狮、拴娃狮等。根据风水学的理论,不同形态的风水狮有着不同的作用。卧狮:象征着悠闲自在、祥和安乐,通常放置在寺庙庵堂门前或游乐场所;蹲狮:是古往今来被民间供奉的守护神,它置身于天地万物之间,吸取日月光化,耳听八方,目眺宇宙,担负着镇邪驱魔的重任,被广泛使用在衙门、民宅、城门、桥梁、寺庙、堂馆、仓库、祖墓等场所;立狮:性情猛烈,反应敏捷,有蓄势待发、排山倒海之势,适合于置放庙宇、陵墓前,承担警卫迎敌、镇山守场的使命,但绝不可置立于官衙民宅,以免招来不祥的突……[详细]
宜丰霉豆腐制作技艺
  宜丰霉豆腐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宜丰霉豆腐又称豆腐乳,其制作工艺古老而独到。宜丰霉豆腐在几百年的传承、发展中,其制作工艺在选材、浸泡、磨浆、煮浆、霉制、配料、装罐等方面有了自己的独到之处。每年立冬一到,宜丰城乡家家户户都制作霉豆腐,因为立冬到冬至时节制作的腐乳最为正宗。宜丰霉豆腐制作全部选用当地的黄豆、井水、红椒、山茶油等为原材料。对黄豆的挑选十分严格,在大豆浸泡前,还要人工剔除其杂质及霉变大豆。浸泡大豆用水也十分讲究,一定要选用含钙、镁在300PPM以下的井水或山泉水。宜丰霉豆腐制作很注重煮浆,需要控制好蛋白质的适度变性。宜丰霉豆腐富含多种维生素B族,各种氨基酸及酵母等物质,所以它不仅能增强食欲,有助消化。宜丰霉豆腐的食用习俗及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丰富,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当地纯朴、节俭的民风……[详细]
宜丰天宝罗酒制作技艺
  宜丰天宝罗酒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罗酒的酿造工艺与普通米酒的酿造工艺差不多,同样要经过浸米、蒸饭、下药、封缸几道程序。但也有不同,它多出了三道密封工序:一是封天宝甑。二是上缸密封,即一周后要启封搅动,再第二次封缸。三是半年后,即来年清明前用大座壶煮沸后第三次上缸密封。除此之外,天宝罗酒还有其它一些特别之处:一是酿造及存留时间长,从酿造到启封食用可达一年之久,然后还可保留二年以上,故其酒色浅黄,清而见底,味香爽口,富有后劲,被誉为“三碗倒”。二是特别注重器具的卫生及药水比例,即下药要轻,掺水要少。三是讲究材料的绿色环保。糯米一定要选用天宝塅种植的上等柳条糯,水一定要是没有任何污染的井水或山泉水,酒药也为祖传秘方所制。天宝罗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蒋尧阶就是一位酷爱天宝罗酒的天宝……[详细]
宜丰牌楼神狮舞
  宜丰牌楼神狮舞(第三批省级)牌楼神狮舞属南派狮舞,起源于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牌楼村,并流传、兴盛于该村,它是南方地区稀有的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民间舞蹈。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牌楼神狮舞的由来颇具传奇色彩,据《宜丰县志》及《周氏族谱》记载,牌楼神狮舞相传由该村下房祖公周志文于1387年所创。每到正月初十至十五,村人都要请出狮子游乡。狮子游乡时,先由100支神铳开道,接着是100多人的旗、伞队伍出场。鼓乐声中,头戴黄帽、傩面,身穿黄衣,手执龙头杖和破蒲扇的“土地公”边舞边走,把伏地而睡的双狮唤醒,高跷队紧跟其后,先后表演刀、枪、剑、棒等武术套路及拳术。后面的唐僧师徒则戴着傩面,踩着节拍边走边舞,尾有小吹打演奏。其表演场面非常壮观,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牌楼神狮舞中蕴含着独特的祭祀和祈福习俗,较为……[详细]
宜丰恒白话故事
  宜丰恒白话故事(第三批省级)宜丰“恒白话”故事,是赣西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口头文学。它发端于宜丰县芳溪镇新村村,流传于宜丰全境,辐射万载、上高、铜鼓等周边县市及远传江苏省部分地区,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人民群众根据本土历史人物彭恒仁的趣闻轶事和各种社会现象,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独特奇巧的情节编织而成的惩恶扬善、取巧逗乐的机智人物故事。这些故事流传城乡,至今仍脍炙人口,深爱广大群众喜爱。据宜丰《五盐彭氏六修族谱》载:宜丰‘恒白话“故事的主人翁彭恒仁,系宜丰县芳溪镇新村村人,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幼年因家贫,曾在邻村城溪刘景深家当过雇工。后入学读书,童试时中第为生员(秀才),乡人称他为“恒相公”。继而多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只好务农为生。他为人放荡不羁,幽默诙谐,机智聪慧。常在……[详细]
宜丰洞山传说
  宜丰洞山传说(第三批省级)《捐建洞山得福荫》故事讲述良价禅师初来到洞山时,此在原无寺院,于是他向当地的士绅求募洞山这片山场创建禅林。有乡绅雷老爷问良价禅师要多大的地方,良价禅师说:“一领袈裟覆盖之地足矣。”又问袈裟有多大,良价禅师说:“经线延纬线接。”雷老爷一听他出言不凡,就慷慨答允。传说良价禅师袈裟的横纱直纱抽开接长正好是横直各五里。于是,洞山一带横竖五里之地即属寺院所有。后雷氏子孙科宦迭出,甚至官至宰辅,乡人认为都是行了雷衡的福荫。《为保仙境神运柱》说的是洞山的良价禅师建佛殿时,惜爱洞山环境优美,怕就地取材破坏山林,有违心愿,甚为苦恼。一日夜间山边一水田忽然冒出一巨木,笔直无曲,光洁无叉。良价禅师喜不自胜,立命工匠拔取之。取后原处又冒出一木。随取随出,直拔取四十九根之后,田0现了一刚露出……[详细]
宜丰风狮
  赣西九岭山脉南麓一带山清水秀、物阜丰饶,早在唐宋时期就不断有外来人口迁徙来此定居,因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宜丰风狮习俗就是一项宝贵的遗存。这一习俗起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最初由赣州移民传入宜丰县,经当地历代风水艺人八百年来的传承发展,并注入本土文化元素,使之已成为独具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现主要分布在宜丰县的新昌、潭山、天宝等16个乡镇及周边高安、上高、铜鼓等县市。在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那时人们就知道选择避风向阳的洞穴作住所,有利于保温、防潮、防兽、防火等。到了原始农业时期,人们对环境居住条件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和理解,在部落选址上,均遵循一个共同原则,即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直至今日,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民间信仰文化。然而,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由于受地形地貌与其他生物的制约,……[详细]

全部宜丰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