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景德镇 > 浮梁县民俗文化

浮梁县十大民俗文化

浮梁青狮白象灯
  浮梁青狮白象灯(第四批省级)瑶里镇长明村所属谢家园自然村,该村村民古代绝大部分为“施”姓。该村的地形,村前有一大一小两座山丘(像两头昂首蹲坐的狮子),村后有一座大山(像一头大象),后面的大象紧紧护着前面的狮子,构成了“大象护狮”这样一种独特地形,“狮”又与该村“施”姓谐音,即“大象”之神灵护佑着“施”氏村民。该村村民即此命名他们的灯彩为“青狮白象灯”,该灯彩活动始于宋仁宗年间,仅在0期间中断,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了这一有着特定含义的灯彩活动,活动延续至今已有960余年。每年正月,瑶里镇长明村都会举行《青狮白象灯》灯彩活动,村民用迎舞青狮、白象灯来恭祝祖国国泰民安。传说瑶里村曾住着两兄弟,哥哥叫青狮,弟弟叫白象。他俩自幼就没有了父母,全靠众乡邻接济照顾才长大成人。一年,以瑶里村外窜来了一群妖怪,其……[详细]
浮梁珍珠灯
  浮梁珍珠灯(第四批省级)浮梁县兴田乡潭口村的民间舞蹈《珍珠灯》灯彩活动历史悠久,它始于唐玄宗年间(公元712-765年),一千多年来,浮梁县兴田乡潭口村一直坚持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举办这一灯彩活动,从未间断过。《珍珠灯》始称《五谷丰登灯》,到北宋真宗年间,改用皇帝所赐之名《珍珠灯》,灯队中增加了半副銮驾灯(即:大刀、铜锤、斧钺灯各一对)。这样既含有庆贺色彩,又含有浓厚的祭祖色彩,既含有感谢皇帝赐名的盛恩色彩,又含有威严的皇权色彩。在中国众多灯彩中,由皇帝赐给灯名的仅有少例。为维护其严肃性,规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日三个晚上舞灯。《珍珠灯》因是皇帝赐给潭口村全体村民的御用灯彩,只有潭口村村民享此荣耀,规定灯彩只能在本村舞,不得出村庄。《珍珠灯》灯彩活动包括起灯、祭祀、游灯和表演活动及收灯,……[详细]
浮梁功夫红茶制作技艺
  浮梁功夫红茶制作技艺(第二批省级)严台村天祥茶号工夫红茶制作技艺,随着红茶生产的发展而传承和改进。严台村是位于浮梁县东北部的一个自然村,它的东、北、西三面都与安徽省祁门县境毗邻,村周高山重叠,森林茂密,其地形、地貌和良好的气候、土壤最宜于茶叶种植。据资料载,清道光年间,这里有优质茶园4000余亩,为这里红茶生产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使这里的茶叶生产一百余年久盛不衰。它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在当时整个祁红茶区是手屈一指的。严台天祥茶号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以它技艺的独创性、技艺的科学性和技艺规程的严谨性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先进性,对推动红茶生产技艺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技艺的独创性:在萎凋方法上,他们根据当地春季气候规律,将传统的“单式萎凋”改成“复式萎凋”,以保证当天的鲜叶完成萎凋工序;在揉捻方法上……[详细]
景德镇瓷业水碓营造技艺
  史书称“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新平即浮梁的古称。在浮梁境内,现存五代、宋、元以降的古瓷石矿坑、古窑址为数众多。古时浮梁农户采挖瓷石,利用水碓碾制瓷土,或自制瓷器,或供给制瓷工匠,早已成为他们在农作之余的一项重要生产活动。浮梁使用水碓的历史悠久,伴随着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全过程。清代朱琰所著《陶说》、清代蓝浦所著《景德镇陶录》均有记述。浮梁使用水碓的历史悠久,伴随着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全过程。史书称“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新平即浮梁的古称。在浮梁境内,现存五代、宋、元以降的古瓷石矿坑、古窑址为数众多。这说明,古时浮梁农户就已经开始采挖瓷石,碾成瓷土,或自制瓷器,或供给制瓷工匠,早已成为他们在农作之余的一项重要生产活动。清代朱琰所著《陶说》称:“土人籍溪流设轮作碓,舂细淘净,制如土砖,名曰白不(敦,上声……[详细]

全部浮梁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