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落子一名“莲花落”,流传于山东及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因以俗称“光光”的单页大钹和竹板为主要伴奏乐器,又有“光光书”的别名。它源于隋末唐初僧侣募化时演唱的“散花乐”,至宋代演化为乞丐歌唱的莲花落。明代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叙事莲花落,入清后达于鼎盛。山东落子曲调质朴无华,风格粗犷豪放,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其流行地域、语言、唱腔的不同,山东落子可分为“南口”、“北口”和“东口”三种。南口落子流传于鲁南、鲁西南地区,以山东单县及周边市县为代表,受花鼓影响较大;北口落子流传于鲁西北地区,受山东大鼓影响较大;东口落子流传于济南市以东的潍坊市、平度市等地。山东落子以唱为主,说白穿插,曲调平实,风格粗犷。演唱时常以铜镲和竹板伴奏,因不用管弦,唱腔较为随意,属于吟唱型板腔体,有“慢板”、“中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