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滨州 > 惠民县民俗文化

惠民县十大民俗文化

泥塑(惠民泥塑)
  惠民泥塑一般指河南张泥塑,当地称为“娃娃张”,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惠民县城西南约15里的皂户李乡沙河南岸的河南张村及其周边地区。河南张泥塑相传源于清代初年,当时有许多外地移民迁来此地安家落户,有的农户为谋生计,便利用当地的泥土做起了泥塑。经过长期的发展,河南张泥塑从最初的人、佛、兽等数个品种衍生为后来的几百个品种。有的还在泥塑内装上哨子,使之成为音响玩具;或是在泥塑内安装弹簧和引线,使之成为活动玩具。河南张泥塑的主要材料是黄河淤泥,须经捣泥、制坯、晾干、糊纸、涂粉、上色、开眼、涂胶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泥塑的涂色多重正面,背面一般从简或不涂色。所用颜色以火红、桃红、绿、黄、紫等色为多,以墨、金线,用笔流畅,线条简练,着重美化、渲染热烈火爆的喜庆气氛。河南张泥塑具有造型古朴,做工精巧,色彩艳丽,形……[详细]
胡集书会
  “胡集书会”是兴起并扎根于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的一种曲艺集市盛会。据民间传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源于曲艺艺人的竞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以联谊为主、具有习俗性质的自发性民间曲艺交流活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二为胡集书会的“偏节”,十五为“正节”。每逢书会,艺人们于十一日晚前赶到胡集,借宿在村民家,集体进行“望空”、“报门”等联谊活动,次日早8时至下午1时,聚集在镇东南的干沟附近,择地演唱。书会上有西河大鼓、木板大鼓、毛竹板书、评书、渤海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渔鼓书等曲艺表演形式。附近群众及各村的“请书”代表轮番前来观看,选定艺人及节目后,拿走艺人的乐器以表示成交。从当日晚至正月十六,艺人在约请演出的人家或单位连演4天,所得报酬颇为丰厚。书会兴盛时,除附近及本省艺人外,还有来自辽宁等地的外……[详细]
东路大鼓
  东路大鼓是北方曲艺形式的一个曲种,起源于黄河三角洲民间小调,经多代艺人加工、传承而自成一派,明清以来广泛流传于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方语言特色鲜明,唱腔曲折婉转、演唱吐字清亮、情感表达细腻,民国初年极盛,成为“山东大鼓”的一大流派,是民族曲艺中的稀有品种。东路大鼓起初叫“东口调”,唱腔比较简单,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几代艺人的加工整理吸取借鉴了地方戏和其他姊妹艺术形式的演唱技巧,丰富了“东口调”的唱腔又加1鼓、钢板以及三弦乐器的伴奏这样就使之的发展成为一种比较完整的艺术形式——东路大鼓。东路大鼓地方气息浓厚,唱腔优美动听,演唱爱情、抒情、欢快的作品更是有姊妹曲种不及相比的独到之处。演唱时三弦伴奏,演唱者一手夹钢板,一手持鼓锤,有节奏地敲击,也有艺人自弹自唱。唱腔有慢板(三大腔)、二板(流水)、……[详细]
  旱船,是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逢年过节,山西境内各地都流行这种民间舞蹈,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围缀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裙。在船的上面,装饰以红绸、纸花,有的地方还装有彩灯、明镜和其它装饰物,把这只或者十几只船装饰得艳丽不凡。“旱船”,自然是陆地上的船。乘船者一般是一个人,有时也有双人、四人甚至七人共同乘用一只船的。乘船者所表现的多是姑娘、媳妇,也有扮演其它人物的。扮演者有男有女,在农村中不尽相同。如今,许多地方的跑旱船,不再男扮女装,而是由姑娘、媳妇化装后直接饰演姑娘、媳妇。也有些地方,仍然是男扮女装。跑旱船,跑时,表演者中有一名“艄公”划桨引船,在前头带路,做出各种各样的划船动作。而乘船者在表演中,往往是走……[详细]
  白龙湾传说是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伟大见证,它与黄河流域的其他文化共同丰富和组成了黄河文明,对其保护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它也是惠民清河镇白龙湾这一特定地理区域文化丰厚蕴含的见证。……[详细]
  惠民县东路梆子戏,原名梆子腔,也叫山东吼,是古老剧种之一,它的历史悠久,演出场面较大,流行区域较广,被群众称为“大戏”。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多方面的调查,东路梆子的历史已有三百多年,在明末清初时,山西省同州梆子的流散艺人,随商船沿黄河来山东谋生,到处演唱和传授同州梆子(即梆子腔)。公元1628年传入惠民县,这种腔调和演唱形式随之在惠民县逐渐兴起、流行和发展起来。后来经过艺人们的加工、创造和受当地方言、民间戏曲的影响,这种同州梆子无论在念白、唱腔、表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当时,这种变化了的同州梆子,都称梆子腔。可是横笛梆子(即现在的河北梆子)也称梆子腔,这两种梆子还经常同台演出,为了区别这两种梆子,同州梆子被称为东路梆子(因其多流行于济南以东和东北),横笛梆子被称为西路梆子(因其多流行于济南以西……[详细]

全部惠民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