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日照 > 莒县民俗文化

莒县十大民俗文化

日照现代民间绘画
  日照现代民间绘画,是农民表现生活、表达感情和审美情趣的绘画艺术。多年来,经过农民作者和辅导人员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日照现代民间绘画有近50年的发展史,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日照农民画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农民大众》专版发表了日照农民画。 此后,《美术》杂志、《大众日报》、《农民日报》 也相继撰文予以高度评价。农民创作队伍愈500多人。1985年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农民画协会。次年,应山东工艺美术学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邀请,有65幅农民画在济南展出,受到省城观众和美术界权威人士的赞誉。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挥毫题书“沂蒙山花”。《人民画报》社社长邢雁题为“绘美人间”,著名画家阿老则称赞日照农民画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1987年5月,日照农民画在中国美术馆……[详细]
  孟姜女传说的滥觞,源于齐国对莒国发动战争。齐庄公四年(前550),齐庄公派大将杞梁、华周带领士卒偷袭莒国,结果杞梁被莒兵俘获,并被杀死。战争结束,新婚后的杞梁妻孟姜女,思夫心切,决定前往莒国寻找丈夫。孟姜女一路啼哭,不顾疲累来到莒城,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时,不由得心如刀绞,泪如雨下。一声闷雷,山摇地动,悬挂杞梁头颅之处的城墙倒塌,连同孟姜女一并埋没。人们掘开坍塌土石,却不见孟姜女和杞梁的人头。人们说,他们阳间情未了,阴间续姻缘,又做夫妻去了。这便是莒地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的孟姜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流布全国。与其他地方流传的孟姜女传说不同,作为故事发生地的莒地流传的孟姜女传说,其主要内容,不是围绕着秦长城和秦始皇与孟姜女之间展开的,而是围绕着齐长城和齐莒之战与孟姜女之间的纠葛展开的。在莒地的……[详细]
  山东省莒县自古就有春节贴过门笺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历史十分久远。莒县过门笺是一种深受地方民众喜爱的优秀民间艺术样式,是莒地剪纸艺术的代表作,其刻制工艺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逐渐形成比较固定的模式。清代以前,过门笺只剪出穗头和花样,制作相对比较简单。民国初年至今,过门笺多由民间艺人照模板刻制而成。现在,过门笺制作以“借古开今”为原则,先按定好的尺寸设计出图案,而后以牛皮纸、纸板、厚纸或袋子皮刻成模板,再根据图案的线条找工匠打制出各种刀具,用木板、石蜡和锯末做成一个蜡盘,按尺寸裁好彩纸,将模板放在彩纸上,最后再放在蜡盘上,用各种刀具刻制,有时也用木槌敲击刀具砸刻。过门笺的加工可分单色、多色和套色几种工艺,其中套色法是将各色彩纸叠在一起,置于蜡盘上按刻,刻完后调换纸的颜色、位置、纹样,以实形填……[详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型——杞梁妻哭夫“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劳动人民借这个传说,控诉了惨无人道、摧残家庭幸福的封建1,歌颂了坚贞不渝、感天动地的爱情。人们在认识这个传说的时候,往往受故事内容的影响,认为这个传说发生在秦始皇时期,地点是在秦朝长城一带等等,孰不知这个传说是由一段史实加工演变而成的,它的原型就在我们山东淄博临淄,来源于杞梁妻的故事。从训诂学和文献学角度看,孟姜女并不姓孟,“孟”为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实际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而且,孟姜女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通称。据《毛传》:“孟姜,齐之长女。”陈奂传疏:“孟姜,世族之妻”等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孟姜”一般称齐国国君之长女,亦通指世族妇女。也……[详细]
  莒县的东莞有个六七百户人家的大沈庄,按说大沈庄一定沈姓人家很多,可出乎所料,竞没有一户姓沈的,全村只一姓——刘。大沈庄亘古以来是刘姓庄,所以最初叫刘庄。不知在哪朝哪代上,刘庄有一家因为家境贫穷,不能糊口,夫妻俩携儿带女下了江南。在江南一处场院屋子临时安了家。又不知熬到哪一辈上,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刘勰。刘勰自幼聪明好学,只可惜家境太贫,无钱请先生教书。一天,一老僧化缘来到刘家门前,见刘勰生像不凡,才分过人,后来必有大处,便嘱咐刘家好好供刘勰读书。可怜刘家糊口都不能,哪有钱供他读书?老僧见状摇头叹息。最后,征得刘家同意,把小刘勰带到寺庙里抚养。小刘勰言语不多,记忆力惊人,只要禅师教过的书,会是自然的;有时没教的他也会,真是出奇。刘勰六七岁上,老僧觉着肚子里的墨水全磕了筐子,你说把那老僧喜得,他不……[详细]

全部莒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