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烟台 > 牟平区民俗文化

牟平区民俗文化介绍

  纸斗又称纸笸箩,是盛物的容器,在过去,胶东几乎家家都会做。胶东人家爱整洁美观,粮食、衣服、针钱和其他杂物都放在纸斗里。新娘出嫁时,用纸斗盛陪嫁的衣物等,外面再用红布包起来。婚后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娘家要烙一种小饼,当地称巧饽饽或巧果,让闺女带回去给亲友品尝,余下的让女婿夜晚充饥。这种小饼要烙几十斤装在美观的纸斗里。现在,年轻人结婚用不着纸斗了,但有的老人留恋过去的习俗,做几件当装饰品,送给儿女。所以……[详细]
  胶东传统编结技艺(牟平)整理者葛笑蕾“编筐、编篓,家家都有”,这里说的编筐、编篓就是柳编。柳编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手工技艺,是人们为了生产生活需要而创造发明的,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柳编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出现。流传在牟平各乡镇及周边地区的柳编,也是伴随着牟平人的生产生活而诞生、发展的。牟平柳编工艺的主要原料有柳枝、柽柳枝、桑条、荆条、紫穗槐条等,过去在田野山坡、河涧溪边俯拾皆是,……[详细]
  棒槌花边制作技艺(牟平)整理者葛笑蕾棒槌花边属于抽纱的一种,采用上等棉线,按设计样稿的布局,运用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特制的小棒槌手工编织而成。棒槌花边源于欧洲传统的手工花边,19世纪末经西方传教士传入山东而得以迅速发展,当时主要集中于烟台和潍坊地区,产品以出口为主。据史料记载,“历年以来,借此艺为生活之妇女,烟台一埠数以千计。”牟平盛产的棒槌小花边又称码花边、长条花边、辊子花边,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详细]
  山东烟台是我国抽纱的传统重点产区。抽纱历史悠久。于十九世纪时由欧洲传教士传入。建同以来,生产发展很快,现有从业人员50多万人,产品销售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品种有雕平绣、威海满工扣锁、乳山扣眼、梭子花边、棒槌花边、手拿花边、网扣、钩针等,工艺技法十分丰富。雕平绣产于文登、烟台、牟平、乳山、莱阳等地,是在麻布、棉布上以丝光线绣制而成,运用雕镂、抽、勒、绣等多种工艺,图案严谨,多以牡丹、菊花、玫瑰、……[详细]
  篮子灯舞是集音乐、舞蹈、民歌、说唱、美术、民间打击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关于篮子灯的由来,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史前战争频繁、瘟疫流行,百姓苦不堪言,玉皇大帝得知后,命王母娘娘带领七仙女到昆嵛山,化妆成挑着篮子的村姑,为当地百姓治病疗伤。为了感激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村民们从此效仿制作篮子灯。牟平篮子灯舞起源于清朝晚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牟平区姜格庄镇大岚东村一带,是胶东地区……[详细]
  牟平区玉林店镇东南苍山西麓中,在长约百米的陡崖石壁上,梯列九个天然圆形深池,大者直径五、六米,小者一、二米,池水清冽见底,唤做“九龙池”。“九龙池的传说”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生动地塑造了龙王、龙子等形象,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九龙凿坎”。相传远古时代,昆嵛山周围1一片,偌大一个山峰,只露出一个尖尖,据说是东海的尽头。东海深处,有一座富丽堂皇的龙宫,龙宫里住着东海老龙王,老龙王膝下九子,大的叫大龙,……[详细]
  牟氏庄园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全国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特征的地主庄园。在胶东半岛以及东北等地区,至今流传着许多牟氏庄园故事。公元1370年,即明洪武三年,牟氏先祖牟敬祖自公安县到栖霞出任主簿入栖霞籍。十一世牟之仪时,在栖霞城区北部建立了牟氏庄园。兴盛时期的牟氏庄园主要包括六大家主人的住宅,油坊、粉坊等各种作坊,以及草园、菜园、场园、花园以及古镇都与邢家疃两个佃户村,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同时还拥有……[详细]
  养马岛古称莒岛,又名象岛,地处牟平北部黄海之中,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岛上风光秀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养马岛传说就发生在牟平北部沿海和养马岛一带,主要是以清代以来流传秦始皇东巡牧马为蓝本的民间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三次东巡。第一次东巡于公元前216年开始,此刻秦始皇正值不惑,且首夺天下、意气风发。为显示皇权显赫,令六国遗民不敢小视,所带车辆无数、战马如云,傍着系马山营寨绵延数里。秦始皇所带战马……[详细]
  烟台绒绣是用各种彩色毛线将图案绣制在一种特制的网眼布上。烟台绒绣以规整板挺,针法多变,色彩绚丽,绣工精致,形象逼真,层次明晰,立体感强,风格高雅而闻名。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东海日出》和毛主席纪念堂的《祖国大地》两幅绒绣巨画,即为烟台绒绣的代表作。烟台绒绣现有30多个品种,l万多个型号,线色达1300多种,工艺针法60多种。既能绣制图案丰富的提袋、靠垫、盘垫、地毯、壁毯等日用品和装饰品,又能绣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