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淄博 > 张店区民俗文化

张店区十大民俗文化

五音戏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发源于山东章丘、历城一带,流行于山东中部的济南、淄博及周边地区。其发生、发展、定型大致经历了秧歌腔、五人班和五音戏三个时期。五音戏表演时一般是先吐字,后行腔,曲调口语化,腔调旋律变化较多。其演唱用本嗓,女腔尾音旋律延长,后尾用假嗓翻高,称为“云遮月”,极富抒情性。最初,五音戏的表演以二小(小旦、小生)戏、三小(小旦、小生、小丑)戏为主,无文场伴奏,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后经发展增添了文场伴奏,剧目也更为丰富。五音戏的传统剧目主要有《王小二赶脚》、《王二姐思夫》、《拐磨子》、《彩楼记》、《王定保借当》、《墙头记》、《赵美蓉观灯》、《王林休妻》、《乡里妈妈》、《王婆说媒》、《张四姐落凡》、《松林会》、《亲家顶嘴》、《安安送米》等。由于表现的多是当地农村妇女的形象和生活状态,故……[详细]
鲁派内画
  内画(鲁派内画),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鲁派内画技艺最初由北京传入。清光绪年间,博山协顺庄的王凤诰在去北京做生意,得知京城艺人周乐元熟稔内画技艺,便多次拜会周乐元,希望可以窥知内画艺术的技法。有一次,王风诰看到了绘制内画的钩形竹笔,了解到了内画的奥妙。于是,他返回博山闭门学艺,反复摸索内画绘制技艺,逐步掌握了内画的一些初步技法,但由于自身不善绘画,所以他并没有在内画艺术上有大的建树。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年),博山画师毕荣九从王凤诰那里学得内画技艺,他和当地的孙坦普、薛向都等画师经过细心钻研,反复琢磨,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内画技术。画师们结合博山地方艺术尤其是陶瓷艺术的特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由此奠定了鲁派内画(博山内画)艺术的基础。鲁派内画作为传统的地方工……[详细]
元宵节(淄博花灯会)
  元宵节赏花灯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淄博玉黛湖花灯艺术节也已走过了5个年头。通过花灯艺术节的持续举办,淄博花灯会得到延续并获得突破性发展,并且逐渐摸索到一条以会养灯的持续发展道路,淄博花灯从灯会筹备、灯组设计、制作工艺、安全保障等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和发展。淄博花灯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2000年淄博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花灯)之乡”。2009年,淄博花灯会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淄博花灯会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详细]
  “金锁岭万丈高,将军庙紧对玉石桥,一百(碑)担三孔”。这是岳店村的一大古景观。岳店村东南冠带河上有一座用白石头建造的三孔石桥,故取名“玉石桥”。桥面长约两丈许,宽八尺,桥面桥墩均为石头结构。桥墩是刻有刀剑等兵器和“敕令”二字的石碑一块,故有一碑担三孔之说。桥虽不大,却远近闻名。因为它是青州通淄川阳关大道上的必经之路。玉石桥北一箭之地,有座北朝南的独间小庙一座,名曰“将军庙”。庙内塑有戎装将军神象一座,数座小神两边而立。庙右侧,有一高约一米的疤瘌石,名为“疙瘩爷爷”。传说,逢年过节只要给疙瘩爷爷磕几个头,就能保佑一年不生疮疖疙瘩。“将军庙紧对玉石桥”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呢!相传距岳店500里外的山区有一小国,名叫莒国。莒国都城内有一对美丽的故娘,姐姐叫十里香,妹妹叫夜来香。姐妹二人都有沉鱼落……[详细]
  辛曹村,始建于元朝,曰永乐官庄。初人丁兴旺,六畜平安,五谷丰登,童叟康健,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可谓名副其实的永乐官庄,至明朝永乐年间,因犯皇帝年讳,故以辛曹二姓,命名为辛曹官庄。自此,往日的繁荣景象,日见萧条,怪异之事,层出不穷。无缘无故,东家丢牛,西家死马,张家媳妇无端上吊,李家儿子无由而癫,王家遭天火,赵家遇窃贼。好端端的村子,变得鸡犬不宁,人心不安。何缘若此,无人知晓。正当人们愁眉苦脸,一筹莫展之际,村中长者从外地请来一风水先生,向其述说了村中往日的繁荣景象和近年的怪异多端,讯问其故。风水先生据长者所述,村前村后查看地势方向,问及四至何村。当得知正南为曹营时,曰:“此村地名犯讳。”长者问犯何讳,曰:“南为曹营即曹操之军营也,辛曹者新曹也,有曹营岂容再立新曹,势必进犯,你村怎得安生。”长……[详细]
  清朝年间,北营村东北角有一个姓马的秀才。他开了一家酒店,取名为“韶海居”。这“韶海居”的名字还有一段传说哩。远古时代,此处是一片汪洋大海,取名韶海。韶海龙王昏庸无道。他有一子,称韶海太子。此子游手好闲,阴险狡诈,加之其父溺爱,更是为所欲为。他时时兴风作浪,冲毁田园,淹没房屋。百姓怨声载道。韶海太子之妻本是滨海龙王之女,她温文尔雅,知书达礼,见其夫残害百姓,便好言相劝。太子不听劝告,反而打骂妻子,后来将妻子逐出龙宫。其妻只好重回滨海,向二老哭诉。二老安慰女儿,并留其暂住滨海。一天,寻海使者来到滨海龙王处,听到公主遭此不幸,再加上平素就耳闻韶海父子行为不端,便勃然大怒:“此君昏庸,留之无用,不如除之。”这寻海使者,武艺高强,虽官职不大,却嫉恶如仇。他即踏祥云,飞临韶海,大骂韶海父子。韶海太子听到……[详细]
  南定镇岳店村北二里许有一座长不到二里,高不足五米的小山丘,人们称金锁岭。金锁岭的来历虽无文字记载,但在民间却有两个传说。一说乐毅伐齐后被封为昌国君,封地在昌国城。伐齐的大本营在岳店。后来,人们为其修的乐毅庙,头枕东南方的诸山,脚蹬西北方向的涝淄河、猪龙河二水。传说乐毅是苍龙转世。依山傍水势大无比,故此能大破齐军。当田单即墨城大破燕军复齐以后,便将此岭取名金锁岭,寓意锁住乐毅这一苍龙,使其永不出世,不再作乱。二说此岭所处地界为白色石灰岩结构,唯有此岭有一溜几米来宽的黄色沙质岩裸露于地表,犹如白玉镶上一道金锁链,故称金锁岭。两种廉洁哪种正确,无从查考。但清朝中期在当地发生的一个故事则使金锁岭出了名。清朝同治年间,周村附近丁家庄有一读书人,姓焦名云龙。他与邻村的几个车夫一起推炭卖炭,经常从此岭上经……[详细]
  淄川区罗村镇东官庄村西南二里许,在漫泗河中游,有一个深不见底的瀑布湾,当地人称跌破头湾。其南边岩石缝中有一组清泉,旱不枯,涝不溢,长年流水不断。此泉水清澈甘冽,当地人称为“明泉”,又叫“南京水”。民国三十年,日本鬼子制造的北大井透水惨案,周围二三十里地的水井及山泉全部干枯,漫泗河、猪龙河断流,唯独此泉水流如常,更加增添了其神秘的色彩。据传说,此泉是明朝仇尚书从南京带回来的一坛“南京水”而发源的。仇尚书,名维祯,字庸足,淄川县东官庄村人。明万历年间得中第八名进士,曾任南京户部尚书。他文武兼备,为官清正而且事母至孝。天启五年,其母太夫人许氏身患重疾,家中急忙传书告知尚书。尚书接到告急书信,心急如焚,急向监国亲王告假还乡探母。尚书为官期间,清正廉洁,宦囊羞涩。为此,监国亲王亲赐尚书黄金百两及珠宝古……[详细]
  “石-”作为百年老字号,山东地方名吃,鲁菜文化的杰出代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石-老字号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老掌柜石玉璞时期1928年,山东博山西苇箔市街人石玉璞,在孝妇河畔开了一个小饭铺,经营各种饭食,其中最有特色的就属博山包子了,博山包子,其实就是一种很别致的水饺。其特点是皮薄、肉鲜、味醇、造型独特,吃时配以原汁原味的水饺汤加青头,醋调成的饺子汤,原汤化食,味道更为独特鲜美。石-水饺的制作方法与众不同,制作时先将面团擀成大圆皮,然后折叠起来切成梯形小皮,放入馅心后,从小头向大头卷,再折叠成元宝形状即成。逢年过节,结婚庆寿,亲朋相聚,都要吃石-水饺,这种习俗已形成传统和基本的礼仪。到了上世纪的40年代,“石-水饺”就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地方小吃了。博山饮食服务公司时期1956年,因公私合营,“……[详细]
  炉神姑的传说最早源于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时期。其主要分布在张店区的中埠镇孟家庄、铁山一带,流传广泛而久远。“西依孟村东近海,南接金岭北靠山”这就是对炉神姑庙址的真实写照。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时期,李娥(另传为中埠镇孟家庄丁氏女)为救其父,为全村除掉四处骚扰的铁牛,跳进炉中牺牲。为了纪念这位无私无畏、勇于献勇的李娥,百姓遂修祠立庙,塑神像,将其奉为“炉神姑”,以资怀念和祭祀,世代相沿。事实上,炉神姑所以在张店出现,是由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审美观点等多种历史文化因素铸造成的一个客观历史现象。因此,根据相关的历史迹遗、历史碑文等,—般历史学家都认为,炉神姑的起始年代应从齐桓公时期(公元前685—前643)开始。炉神姑的传说虽被社会大众口头世……[详细]

全部张店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