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西州 > 保靖县民俗文化

保靖县十大民俗文化

酉水船工号子
  酉水船工号子,指酉水河段船工的劳动时号子,在酉水上下游之间的湖南省保靖县河段最流行。较之其他地区,沉淀在这里的酉水船工号子传唱形式最古老、内容最完备。酉水船工号子分为橹号子、桨号子、纤号子、卸货号子等,品类达50多个,曲调、节奏各异,所反映的内容分为历史传说类、水路分段记述类和风俗生活类,彼此间相互穿插、相互糅合。列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水发源于湖北省鹤峰西北部,蜿蜒流经湘西自治州龙山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等县,汇入沅水,是湘西土著文化的发源地,也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湘西与外界物资交流和文明传递的主要渠道。一艘艘依靠人力划桨撑篙拉纤的木船,将湘西的桐油、五倍子、兽皮、药材等土产源源不断地运出,再将下游口岸的洋油、盐巴、布匹、日杂百货运回来。在漫长的行船日子里,船工们为齐心……[详细]
湘西土家族铜铃舞
  湘西土家族铜铃舞源于土家族梯玛(土老司)宗教法事活动,因表演时手握八宝铜铃,又称“八宝铜铃舞”,流传于湘西及周边地区。土家族铜铃舞分梯玛独舞和铜铃群舞两大类。湘西土家族铜铃舞是湘西土家族最具特色的娱乐性(娱神)舞蹈。土家族铜铃舞源于土家族“梯玛跳神”,是土家族梯玛(土老司)做宗教法事程序中,手握八宝铜铃的表演,又称“八宝铜铃舞”。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保靖县、龙山县、永顺县、古丈县以及周边湖北省的来凤县、重庆市的酉阳县、秀山县等地区。2008年,湘西土家族铜铃舞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民间传说“梯玛神歌”是集诗、歌、乐、舞为一体的土家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据民间传说,“八宝铜铃”象征土老司的一匹宝马。因此,铜铃道具必雕刻一个马头,马头颈部系的五色彩带象征马的鬃毛。土老……[详细]
酉水船歌
  酉水船歌是流传于酉水流域的一种口头文学,它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即有槽船在酉水河中摆渡和进行短途运输。里耶出土的秦简、《禹贡南条水道考异注》及屈原的《涉江》中均有有关酉水船运中关于酉水船歌的记载。沈从文在其《白河流域的几个码头》:“风滩茨滩不为凶,上面还有绕鸡笼”,记录的便是酉水船歌中的滩头歌。酉水船歌是酉水流域船工们即兴演唱的一种劳动歌,主要表现为喊、唱、吼等带有远古气息的演唱形式,表现的船工们与自然搏斗的豪情、毅力和他们对生活的热情。酉水船歌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远自盘古开天地,到历朝历代的的民间传说,酉水沿岸的风光、民族风情、习俗、劳动生活、爱情、险滩深潭、行船知识及其见闻等极为丰富的内容。它粗犷豪放,节奏分明,文字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却形象生动。酉水船歌是酉水船工们向死神挑战……[详细]
湘西苗族服饰绘画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武陵山区的林莽间自强不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一般都居住在交通闭塞,群山环绕的恶劣环境,但是凭着苗族人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不仅创造了难以胜数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文化,湘西苗族服饰绘画就是其中之一,它主要分布在保靖的水田河镇、葫芦镇、夯沙乡。湘西苗族服饰绘画历史久远,对研究苗族人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商品贸易有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价值。历史价值:记录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服饰绘画,所表现的象形的几何纹样,追记了苗族历史遭遇,文化崇尚的秘迹概貌,这种默默的追记和务美装饰相结合,形成了在严酷条件下的无字天书。苗族精神思想和智慧技能的载体:苗族各自以自己的图案内容的主体性和用色的趋向性,加上各个艺人的精神思想,巧妙地加以美化通融,在整体风……[详细]
湘西土陶制作技艺保靖
  保靖县,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云贵高原东端,武陵山脉中段,素有“陶城镁都”之称。境内丰富的紫砂泥、镁质瓷泥(黑陶土)、高岭粘土、叶腊石、硅石、硅灰石、长石风等陶瓷资源,为我县发展陶瓷技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陶瓷工业已发展成为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分布在保靖县境内的迁陵镇、碗米破镇、复兴镇、比耳镇、野竹坪镇压、大妥镇、清水坪镇、毛沟镇、葫芦镇、龙山县、古丈县等同属于云贵高源东端,武陵山脉中段此地形地貌的周边县市。土陶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和材料之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陶瓷器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我县拔茅乡(现碗米破镇东洛村)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夹砂褐陶,夹砂白陶、泥质灰陶、泥质褐陶、泥质红陶残片,其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刻划纹,附加堆纹,弦纹及镂孔,器形有大口缸……[详细]
保靖松花皮蛋制作技艺
  保靖松花皮蛋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分布在保靖县的碗米坡镇、迁陵镇、普戎镇、比耳镇、-乡、涂乍乡、毛沟乡、清水坪镇、野竹坪镇、清水乡、阳朝乡、复兴镇、大妥乡等土家族聚居的乡镇以及周边邻近的永顺县、花垣县、龙山县、吉首市、古丈县。酉水从县西往东折迥而过,保靖有广阔的水域,素有养鸭的习惯,为皮蛋的加工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靖松花皮蛋是湘西保靖县传统名产,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配料、制作工艺讲究,蛋体饱满、晶亮,蛋体有弹性,蛋白有弹性、蛋内有如松枝的银灰色图案,宛如镶嵌在翡翠里的玉花。食之肉质清爽、醇香、易消化,多食不腻。具有清凉明目、平肝开胃降血压等作用,是家常食用、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保靖松花皮蛋的民间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有处理鲜蛋、配制原料、配制黄泥水、配制黄泥水、裹蛋、封坛、存放、开封、食用。现……[详细]
湘西土家族民歌
  湘西土家族民歌是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保靖县、龙山县、永顺县、古丈县以及湘、鄂、渝、黔土家族聚集区的民间歌曲。2008年,湘西土家族民歌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湘西土家族民歌——历史渊源据《龙山县志》记载:“相传某土司,调征南门外,及令其土卒扮女装连臂喧唱,为靡靡之音,于是守城童集欢之,并动于歌,流荡无坚志,某则以精兵潜逼他门,踊而入,遂克。”《永顺县志》记载:“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祠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永顺府志》记载:“各寨有摆手堂,又名鬼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夜间鸣锣击鼓,男女聚集跳舞长歌,名曰摆手,此俗犹存。”这些记载都反映出了当时土家族人们唱歌跳舞时的盛况。又据清《龙山县志》记载:“土民赛故土司神,旧有堂曰摆手堂,供土司某神位……[详细]
保靖竹编制作技艺
  湘西竹编制作技艺(保靖县)湘西盛产竹:山竹、桂竹、水竹、楠竹、绵竹……蕴藏着竹编制品萌生与蕃衍的厚重基础。这里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多有善竹编者。竹编历史已逾千年。酉水岸边保靖县境内崖墓葬中曾发现的竹席残片,就是唐宋时期的遗物。竹编制品已经涉及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筛、箩、簸、箕、篮、篓、筐、架、床、桌、椅、扇……竹编制品三百余种,遍及湘西城乡,深受民众喜爱。竹编多为一地一品。就湘西保靖县而言,比耳、-两地竹编制品以睡簟而闻名,斗笠是马福寨的特产,粗篾背笼和细篾背笼则以普戎的产品最好。比耳竹编技艺精湛,名扬遐迩,其竹编制品有簸能接浆、簟可隔水之说,且户户家家剖竹编器,被报刊多次推介,誉为篾乡。比耳睡簟已成为方圆百里的姑娘出嫁时嫁奁中必需之物,人们晋京赴省的馈赠物品。比耳睡簟挑选色泽嫩绿,节长……[详细]
9、苗画
苗画
  湖南省保靖县,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苗画,起初只是作为苗族刺绣的花样稿,包括服饰、被面,床帘、门帘、堂帘、床檐、壁挂、佩饰等各个方面,其渊源与苗族绣花一样可追溯到苗族古老的文身习俗。20世纪初保靖县的苗族人梁求瑞大胆创新,改锉苗绣花样稿为描画花样稿,受到了苗族妇女的普遍欢迎。后经过几代苗画师的不断开拓创新,将简单的苗画从刺绣绣稿发展成为现在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艺术品。苗画历史久远,对研究苗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商品贸易、民间信仰、民间美术等等有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价值。湘西苗画所表现的主题就是反映一种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的物象。梁氏家族创作的苗画以龙、凤、花、草、鱼、虾、虫、鸟、竹、木等作为主要的表现内容,再配以氏族图腾崇拜图案,把反映古老先民的部族迁徒与自然界的山川、河流、云彩、日……[详细]
苗侗芦笙节
  “芦笙”属簧管和声吹奏乐器,是苗侗先民创制的最早的乐器,苗语称“嘎”,侗语叫“伦”。芦笙节是苗族与侗族的传统节日。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湖南靖州锹里苗侗同胞身着盛装,以村寨为单位,从四面八方汇集芦笙堂,参加盛大的芦笙节。2006年,苗侗芦笙节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据史载,靖州苗族“合芦笙唱歌”,以“逐草木、奋五谷也”。可见“吹笙踩堂”主要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仪式,是苗侗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歌舞、崇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艺术、商贸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靖州民间传说:大旱之年,四十八寨苗人祈祷龙神降雨,见一青龙口含宝珠正要降雨时,贪婪的寨主把宝珠射落在塘保山上,于是四十八寨苗人便吹起……[详细]

全部保靖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