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深圳市 > 盐田区民俗文化

盐田区十大民俗文化

沙头角鱼灯舞
  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沙头角、盐田及香港新界等地,为渔民逢年过节、拜神祭祖必备节目。鱼灯制作精巧,用竹篾扎成鱼状,糊纸绘彩再涂上桐油,下装短棍,举棍起舞穿梭如海中鱼群。伴奏乐器有锣、鼓、钹、锁呐、螺号等。……[详细]
天后宝诞祭典
  天后宫天后宝诞是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内沙栏吓村自清朝承传至今的民俗活动。沙栏吓村与香港新界的六个村的先民,是清代康熙年初分别从粤、赣、闽迁徙而来的客家人,均信奉妈祖(天后),并于乾隆、嘉庆年间,联合建起沙栏吓天后宫,自始香火不断,尤其是每年一度二月二十三的天后诞最盛,当时俗称“天后宝诞祭典”。1898年,英殖民主义者强租新界,把沙头角分割为两半,但两边村民祭祀天后的活动照常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社会动荡,天后宝诞祭祀活动中断,建国后开始恢复,但文化革命大破“四旧”,两边村民不得不把天后像运至港方存放。1988年沙头角天后宫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七村村民自动捐款重建,市民管部门拨款支持,天后宝诞祭典才得以恢复。数百年来,沙栏吓天后宫天后宝诞让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姓氏的村民汇集一起……[详细]
大鹏山歌
  大鹏山歌是深圳大鹏、南澳地区的人用“大鹏话”口头传唱的民歌。大鹏话当地人俗称“千音”,又叫“大鹏军语”。“千音”是大鹏所城有一千二百多户,一千多个籍贯,一千多个口音。大鹏山歌的基本特征是语言独特、曲调多样、内容丰富、形式灵活、通俗易懂、委婉动听。大鹏山歌具有历史价值、语言价值、音乐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大鹏山歌沿用“大鹏军语”演唱,对研究“大鹏军语方言岛”的语言演变具有非常高的语言研究历史价值。大鹏山歌通俗、易唱、内容丰富,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这项民间悠久的自娱自乐活动,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历史渊源:大鹏话和大鹏山歌的形成与大鹏所城有关。大鹏所城城内外居住的军队和“军户家属共有二三千人”,而周围数十里范围,边远荒芜,人烟稀少。兵士多半都是从广东、福建沿海招募的,……[详细]
大鹏清醮
  大鹏清醮相传缘于600多年前建筑大鹏古城;大鹏所城史料载有刘起龙将军(1772/1830)和赖恩爵将军(1795/1849)率部,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拜祭天后和每隔5年参加“打醮”活动。大鹏所城地处广东沿海,为抵抗倭寇,明洪武年间建成大鹏城,相传当时建好开光(使用)前,北城门附近几位子民忽然无疾亡故,牲畜发生瘟疫,引起百姓恐慌。建城的头领马上请来堪舆大师,认为北门是白虎门,开不得。除了堵上北门外,还请来道士“打醮”做法事。古时新安县“打醮”大致两种模式,一为解除瘟疫的“瘟醮”或“傩”。二为感谢神明庇佑、祈求平安的“太平清醮”。大鹏所城历为军事要塞,战事频发,大鹏清醮相当一段时期是为纪念阵亡将士和超渡海上罹难孤魂的“瘟醮”;后来太平盛世就做“太平清醮”。大鹏清醮每5年正月做一次,每次7天,己举办近……[详细]
盐田山歌
  盐田区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盐田山歌是指在盐田区域广泛流传的客家山歌、九龙山歌、渔歌、哭嫁歌等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而且别具特色,不仅曲调各异,而且分别使用客家话、粤语、福佬话演唱、丰富多彩。建国初至60年代,民歌在当地还相当流行,各村男女老少都爱唱,还有一批知名民歌手。1958年,盐田村民薜观带改编客家山歌剧《刘三姐》并主演男主角,参加广东民间艺术汇演,获优秀节目奖,全剧需村民演员数十人。民歌流传的广泛性可见一斑。60年代薜观带和另外一名村民移民香港,都成为香港的“山歌王”。文革时期,盐田山歌资料大量流失,许多村民爱唱也不敢唱。改革开放以后,民歌才又重新流传。1991年出版的《深圳民间歌谣》共收进民歌200多首,其中有100多首在盐田采集。盐田山歌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对海洋……[详细]
南澳舞草龙
  南澳渔民舞草龙习俗是南澳渔民过年中最为热闹的一种民俗活动,这项活动在清朝时已经很盛行了,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南澳“舞草龙”是南澳渔民在长期海上生活、习作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舞草龙拜祭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舞草龙”是深圳渔民文化的精髓之一,它集中体现了渔民文化的思想、信仰,它还是南澳渔民凝聚民心、对外交流和民俗传承的重要舞台,所以它还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其最大特色是当天上山割草,当天扎龙、当天舞龙、当天化龙,所有程序都是在一天之内全部完成的,这是区别于任何一个地方舞龙的颇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草龙”又称“舞火龙”,是南澳渔民极具特色的风俗。舞草龙主要分为“扎龙”、“舞龙”和“送龙”三个部分。……[详细]
东山渔歌
  东山渔歌历史悠久,具体起源时间已难考证。解放前,渔民地位低下,被视为“贱民”,又称为“疍民”,严禁上岸定居,长年累月生活在船上。生活单调、枯燥,更谈不上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唱歌,成为渔民们的重要文化生活。他们用歌声来抒发他们对大海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丑恶事物的憎恨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东山渔歌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合唱、对唱、领唱与齐唱,有问答,有斗歌,丰富多样;大鹏东山渔歌的内容丰富多彩,几乎涵盖了渔民生活的全部,除了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歌词外,还有相当多的即兴演唱。有反映渔业生产的,有日常生活的,有爱情婚姻的,有热爱海洋、热爱大自然的,有崇敬天后的等等。东山渔歌语言生动活泼,完全来自渔民们活生生的口头语言:东山渔歌曲调简洁明快,优美流畅而又富于变化。在反映渔业生产劳动的歌曲中常常运用一些……[详细]
大鹏追念英烈习俗
  大鹏追念英烈习俗即深圳市大鹏地区打醮纪念阵亡战士的习俗,相传有600多年历史。明洪武年间初建大鹏城,北城门附近发生瘟疫,引起百姓恐慌,后请来堪舆大师,认为北门为白虎门,须堵上北门方可防止瘟疫蔓延,又请道士打醮以除瘟疫。清道光年间,刘起龙和赖恩爵两位将军率众在大鹏城打醮,此为大鹏清醮最早见于记载。传统上,当地打醮仪式有两种,其一为解除瘟疫的“瘟醮”或“傩”;其二是感谢神明庇佑,祈求平安的“太平清醮”。大鹏城原为军事要塞,故传统大鹏清醮多以纪念阵亡将士和超度亡魂的“瘟醮”为主;其后太平盛世则做“太平清醮”。大鹏清醮仪式逢5年举行一次,于农历正月初七至十五期间挑选吉日,在古城天后宫门前空地搭醮坛,打醮时间固定为七天。第一天为迎神坐坛,需到东山寺请观音、水神庙请水仙姑、城隍庙请城隍爷、天后宫请妈祖、……[详细]
疍家人婚俗
  盐田位于深圳市东南。盐田疍家人(渔民)婚俗源自盐田沙头角盐寮吓渔民村,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年历史。盐田渔民自古以来生活在海上,形成与陆地人不同的婚俗习惯,定亲、迎亲、洞房等仪式均在船上举行。由于渔民逐步移居岸上,婚俗有所改变,至今已形成既保留船上传统,又有陆地婚礼内容的多元婚俗,并形成了一种渔民迎亲习俗舞蹈,即迎亲队伍模仿海上行船,在陆上作划桨舞蹈行进。这样的习俗在盐田区与龙岗区,以及香港新界沙头角海边一带均盛行。盐田疍家人婚俗是农业文化与海洋文化融合的正在演变的婚俗文化,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详细]
  深圳地区因地处沿海,居民多与渔业生产关系密切。清嘉庆二十五年所编《新安县志•舆地略•风俗》载:“邑地滨海,民多以业渔为生。”其中大部分是以农业为主,渔业为辅。但大鹏、南澳等地专业渔民较集中,特别南澳更是深圳历来著名的渔港。地处南澳的东渔村全体村民皆为渔民。解放前,渔民地位低下,被视为“贱民”,严禁上岸定居。故渔民均以船为家,过着水上人家的生活,长期与大海、风浪作伴。对渔民生命财产威胁最大的,莫过于狂风巨浪。古时渔民们认为这是海神显威或发怒,故对海神诚惶诚恐、敬祀拜祭。东渔村天后祭充满了对天后的崇敬之情。天后是渔民心目中的保护神,是善良博爱、助弱扶贫的化身,同时也是人们当时面对强大自然灾害而无能为力时的精神寄托。对天后祭的传承有利于净化人们的心灵,教人为善,对建设和谐社……[详细]

全部盐田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