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头乡位于灵寿县西北部山区,距石家庄市96公里。在风景秀丽的寨头乡织女山下,分布着三个村庄,牛郎庄(亦称牛庄)、织女庄(亦称女庄)、七女沟(亦称七油沟)。由石家庄驱车经正南路过陈庄镇有一座牛庄大桥,桥的西边是牛郎庄,桥的东边是织女庄,桥下留有一条南北通向的河叫七女河,而这条河的源头就在织女山。“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后来居住在这儿的人们追忆牛郎织女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把“天河”的右边叫……[详细] |
赞皇腊八船是和佛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民俗活动,源于佛教“慈航普渡”,在腊八日进行是为纪念释迦牟尼在此日成佛,在赞皇陈村开始流行源于明代名僧憨山德清(1546-1623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至明代宗景泰年间,憨山大师曾在赞皇嶂石岩淮泉寺(旧县志载该寺原称石佛寺)养病一年有余,在此期间,他在淮泉寺开设道场,讲经演法,把“腊八船”最初的形式传给了陈村村民,村民代代相传、岁岁相因,形成了今天的“赞皇腊八船”,俗……[详细] |
正定的传统腊会流行于城内各个街道四关及县城附近的村庄,是农历除夕之夜一项传统的活动,相传此俗始于清代,当初只是十几人提灯拜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逐步有了辞旧迎新的性质,人数也增至数十人,甚至上百人,除灯以外还增加了鼓乐队,每年除夕,灯队、鼓乐队沿街-,庆贺腊尽春回。凡有腊会的村街,在进入腊月之后,人们在忙着置办年货的同时,腊会的准备工作也就开始了,整修灯笼、筹办蜡烛、吹奏乐曲的演练。……[详细] |
炮打五只船流传于华北地区,现仅存于新乐市邯邰镇的香城,它起源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当时,是由四只小船和一头小毛驴进行表演,为表演方便,更加美观,更富有艺术性,加上炮与烟火的配合后形成了炮打五只船。故事梗概:在丰收后,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城里去赶集,船翁在河边集合好乡亲,开船。船行到河中搁浅了,船翁和众人一起战胜了困难,船又顺利的前行了。天有不测风雨,又遇到了强盗,在炮火的袭击下,大船被炸开,人们……[详细] |
长岗村位于井陉县城桥西区,微水镇(县城驻地)西2公里处。因村西有条蜿蜒起伏形似突兀巨龙的土岗而得名。长岗村历史悠久,据馆藏资料记载,早在唐代就有此村。村旁有绵河经过,村中有五龙圣母庙,龙母故里碑亭、青云山龙拱洞古庙、石窟、龙母故居、龙母故井、龙母古槐和村口接脉添峰长岗古0、玉皇爷庙、村中观音菩萨庙以及仇、梁、张、赵四大姓古家庙,还有梁家、仇家多处纯石头古民宅、古戏楼等。五龙圣母庙始建于东汉,完善于……[详细] |
栾庄海龙湾龙文化因海龙王爷布雨解旱的悠久历史传说而得名,每年三月十五庙会日,方圆百里的百姓拜神祈雨,祈求风调雨顺。海龙王庙周布满数幢建庙碑刻。《重修杏子山龙凤洞碑记》是明清古碑,“唐僧师徒取经图”是清代古碑。庙会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锣鼓、香案、洞府、庙宇、十余块传述记载碑刻,门口石门鼓,左边雕龙、刻虎,莲花开;右边雕凤、刻狮、菊花香;庙门下马石,这边莲花苞欲放,那边莲花刚吐蕊,粗犷中透着雅……[详细] |
井陉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山区,与山西省毗邻。境内有百余里古驿道穿越,是历代战争之要塞,经济文化流动之通道。千百年来,随着各地过往流民的寄居,多种文化在这里沉淀聚集,形成了井陉独特的民风习俗。井陉的丧葬习俗有着很鲜明的地方特色,井陉人民素有“厚葬”老人的传统习俗,事前“择地扎坟”,事后“掘土造墓”,葬礼仪式繁杂而隆重。当地就有“生在北京,长在天津,死在井陉”的俗语。井陉丧俗一般包括装裹、停尸、戴孝、收……[详细] |
北纪城秧歌,是一种集做、念、唱、打于一体的民间戏曲剧种,发源并流传于灵寿县北纪城村,号称西调秧歌。北纪城秧歌的起源已无从考究,只知道最早唱秧歌的人是闫增兰的曾祖父闫福贵、闫福德兄弟二人。清咸丰年间,兄弟二人就组班演唱。现在形成的二十多个剧目都是经过几代老艺人提炼、加工口传形成的。这些剧目有的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有的是移植其他剧种的剧目,还有自编剧目。各个剧目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观众在欣赏艺术……[详细] |
平山西调秧歌在《平山县志》早有记载,在平山流传已久,起源考证不详,至少达数百年以上。现今只有刘家沟、白龙池、辛庄、柏树庄、观音堂等几个村庄有人能演。其中,刘家沟村和白龙池村,同属古月镇辖区,是目前平山西调秧歌最主要的流传地。刘家沟村在古月镇东5华里仅靠西煤东运的冀晋大道通衢边,四面环山,全村110户,600多人。白龙池村,古月镇东10多华里临近温塘、西煤东运冀晋大道北边的一个小山窝里,村子不大,只……[详细] |
获鹿丝弦起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40余年历史,是流传于石家庄、鹿泉(原获鹿县)、平山、正定、赵县等地区的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又名弦索腔、四弦、女儿红,其声腔为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丝弦分为东路、南路、西路、北路和中路五大派支脉,获鹿丝弦属于中路丝弦。根据获鹿县志记载,获鹿是丝弦的发源地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前,从事丝弦表演的民间艺人靠撂地儿“唱饭儿”谋求生计,表演风格贴近生活,深受群众喜爱。七七事变……[详细] |
晋州市“晋州郭家庄东路丝弦”是“石家庄丝弦”流传在晋州市郭家庄的一个分支。丝弦又称弦子腔,以石家庄地区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中五路腔派,流传在太行山两翼的冀中、冀南、晋中、雁北地区,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晋州郭家庄东路丝弦”起始于清朝末年光绪年间,由本村张洛表提议和本村大户郭洛仿组建了东路丝弦子弟班,东路丝弦声腔高亢,铿锵有力,唱腔板式分头板、二板、三板、河西调等十几种。和农民淳朴憨厚,直率的……[详细] |
南岩乱弹是流传在河北省高邑县东、西南岩村一带的传统地方剧种,属西路乱弹。南岩南距高邑县城5公里,北距石家庄市50公里。地处冀中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高邑县南岩乱弹久负盛名,清咸丰年间西南岩村就成立了乱弹乡乐班。1911年-1936年是乱弹的鼎盛时期。1937年抗日救国战争爆发,戏班受挫,乱弹演出渐趋冷落。1949年,高邑县政府以南岩戏班骨干为主成立了县乱弹剧团。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详细] |
南平望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城东北13公里处。明洪武年间冯氏迁此立庄,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此村艺术人才济济,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玉皇阁,神圣的龙母庙,神奇的八仙灶,构成了一个古老而又文明的文化之乡。南平望拉花演绎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在距村子不远的山上聚集着一伙山贼强盗,他们常常下山到村庄抢掠财物,欺压百姓,人们不甘忍受其暴行,便设计除掉这伙强盗。他们挑选身强力壮的青年壮士,又邀请了侠……[详细] |
何庄武狮是分布在地处赵县城西13公里的北王里镇何庄村的一种武术带舞狮的独特民间艺术。全村上至古稀老者,下至垂鬓孩童,人人披挂,个个练习,都有一套武术带舞狮的绝活。何庄武狮兴于明末清初,据祖辈言传,有一年少林寺遭遇天火,两名少林武僧化缘至何庄村,把少林武功中的大洪拳、小洪拳传授东西两家子弟,形成了何庄东西两少林分会。凭借过硬的武术功底,少林会几个年轻人很快把舞狮练成,由此形成了何庄村独特的武术带舞狮……[详细] |
梁家村(原名鹦垴村)位于太行东麓的深山区,距井陉县(宋古城)天长镇南十里,四面环山,是一个贫困村,该村六山九嘴绕山庄,形似九只鹦鹉,古代称鹦垴村,这里地理环境优美,有明清时代古建筑群、四合院民宅,大街小巷石头铺地,是具有特色的石头村。鹦垴拳因村名而得,是梁家祖传的一种拳术,梁氏家谱记载,始祖梁士忠元末清初迁至本地立村,相传为娘子关梁将军之后(无据可查),武将家风世代相传,家谱记载三世祖梁稷在明朝初……[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