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洱源县,除了白、汉、彝、回、傈僳、纳西、藏、傣等世居民族外,一共生活着27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但有一个现象十分突出,无论是哪个民族,在家中遇到婚、丧、嫁、娶、竖房立石,过礼、拜寿等事时,都要有白族吹打乐来烘托气氛。这样一来,就让一直以来都是口耳相传的白族唢呐具备了成长的土壤,使其代代相传。在我国众多的吹奏乐器中,白族唢呐的吹奏是独树一帜的。它拥有丰富的,不与人雷同的曲目,其音乐语言独特鲜明,在洱源……[详细] |
剑川木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根据史料记载,唐代时,剑川木匠就承担了南诏五华楼木雕构件的制作工作;宋代,曾有剑川木雕艺人进京献艺,轰动京华。清代学者张泓在其《滇南新语》中记述:“滇之七十余县及邻滇之川黔桂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也。”可见当时剑川木雕木匠之众多,流传之普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剑川木雕有了很大的发展。首都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重要建筑都饰有剑川木雕。……[详细]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白族吹吹腔历史古老。吹吹腔代表人物很多,迄今为止有上百位艺术精英闻名省内外。目前全县有4个地区为吹吹腔的主要流行区域,有专业和业余剧团9个,曾多次参加全省文艺汇演,深受欢迎。历史上当地有13座戏台,现保存完好的仍有1座。每逢年节、迎神赛会、婚丧嫁娶、起房竖柱都要进行吹吹腔表演,春节时最隆重,表演要进行三天三夜,极受民间喜爱。作为一种古老的白族民间剧种,吹吹腔有古装戏和现代戏之分……[详细] |
大本曲是流传于大理白族地区的一种说唱曲艺种类,专门用“白语汉字”演唱整本长篇故事。曲本多取材于汉族、白族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叙述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传说故事,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民的真实生存状况和思想情感。大理地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农闲空暇都要弹唱大本曲,大本曲自古以来一直是白族生活中的重要文化活动形式。大本曲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加工完善,逐渐形成了“三腔九板十八调”的音乐体系,“三七一五……[详细] |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石雕久负盛名,自唐代就有盛誉,明清时大批剑川石匠应召入宫,参加北京故宫、圆明园的修建。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过首都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重要建筑的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山石窟突出反映了剑川石雕的艺术特色。梅园村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石雕之乡,梅园村现从事石雕业者有19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3%,全年收入达100多万元。石雕是该村经济支柱产业,产品种类繁多,分为民用建筑基础……[详细] |
萂村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大营镇境内,全村1402户,5769人。人均耕地面积1.7亩,人均收入1306元(2004年)。萂村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是一个家家藏书、户户种花的村庄,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还是南诏贵族大义宁国主杨干贞的故里。萂村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各个自然村古建筑的装饰多绘画雕塑,寺庙多绘龙、凤、狮、虎,民居一般绘南瓜龙花。斗拱重叠、屋角飞翘,具有浓厚的白族风格。萂村民居现存多处古……[详细] |
周城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州镇北端,是古代城邑之一和大理坝子的一个重要农村集镇。全村2188户,9570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自然村。周城交通方便,地处白族地区的腹心,是白族村寨的典型代表,积淀着深厚的白族文化。白族的人生礼仪、民间礼俗、传统节日、宗教祭祀,至今保存完整。其中的婚嫁、拜寿、古戏台唱戏、绕三灵、蝴蝶会对歌、本主节、三月街、文昌会、玄帝会、火把节、观音会、栽秧会等,表现了白族十分独……[详细] |
大理三月街是大理各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会。1992年经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通过,三月街被定为大理州的民族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举办,节期为7天。每年赴三月街的人数以百万计,国内外参加者众多,是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大理三月街因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而得名,是云南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年一度的集商贸、文体、饮食、风俗活动等为一体的民间集市节会。据古代文献《白国因由》、李元阳《云南通志》、徐……[详细] |
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花灯起源较早,盛于清末民初,普及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弥渡花灯歌舞总体分为“太平花灯”和“元宵花灯”两种,具有自娱性、娱他性、祈神求福性等共同特征。其表现形式有“团场灯”、“门户灯”和“过街灯”。弥渡县村村有灯班,规模不受限制,灯班人数少则数十人,多则上千人,各村灯班都有各自的“看家本领”。表演时不分男女老幼,浓妆艳抹,手持各种道具。弥渡花灯最大的特点是无论在街头和场院演出,均无……[详细] |
《弥渡民歌》是云南省弥渡县境内汉族、少数民族民歌的总称。弥渡民歌是一个多元文化复合的系统,是多种文化的汇合和凝聚,其主要的是以古滇的“河蛮文化”、“僰人文化”、“哀牢文化”、“爨人文化”融汇消失后形成的“南诏文化”为基石,融汇中原的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后发展起来的,具有多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弥渡民歌作为一个音乐名称逐渐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成为中国知名度很高的著名音乐品类,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 |
白剧原名“吹吹腔剧”,是云南大理地区白族演唱的一个古老剧种,主要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及丽江市部分白族聚居地区,现在已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剧与明代的弋阳腔有渊源关系。明初,弋阳腔开始传到大理一带,后来又演变为巫娘腔、唢呐腔、罗罗腔。罗罗腔又名吹腔,它和今天白族的吹吹腔一样,用唢呐吹奏,一般也是唱时不吹,唱完吹过门,而在吹过门时依据唢呐的节奏做舞蹈身段,这大约就是现今吹吹腔的前身。清乾……[详细] |
大理市白族民居彩绘普遍流行于大理市及周边白族地区。白族建筑彩绘是在建造王宫、寺庙的过程中,工匠对建筑进行一定的装饰绘画基础上产生的。《南诏图传》中的“修廊曲庑”图表明了南诏、大理国是白族建筑中开始广泛采用彩绘的时期。后经元、明、清几代的发展,白族建筑彩绘内容越来越丰富,到20世纪30~40年代已达到成熟阶段。大理市喜洲镇严家大院、董家大院就是白族民居彩绘的代表作。现代的白族彩绘基本上沿袭传统的工艺……[详细] |
蝴蝶会时间是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传说是为了纪念白族男女青年霞郎和雯姑坚贞爱情的一种民俗节日。相传古时候,在大理苍山云弄峰麓的蝴蝶泉边住着一户白族人家,有父母女儿三人,女儿名雯姑,一家靠打柴为生。女儿雯姑和玉局峰的白族青年猎人霞郎结识相爱。后来榆城世袭领主榆王慕仰雯姑的美貌人材,杀死雯姑的双亲,将她抢进宫中霸为姬,雯姑抗拒不从,被关在宫中。霞郎冒死,于深夜1入宫救出雯姑,骑上稚鹿逃到蝴蝶泉边,后榆王……[详细] |
在大理剑川,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观便是以这里为中心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石宝山歌会。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会期从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剑川,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此,唱曲对歌,观光游览。弦歌之声,夜以继日地飘荡在山间林莽,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上得山来便会尽情抒展歌喉。老年人认为,在歌会上唱白曲,可以得到吉祥,亦或是平日在家已向神灵许下愿心,为保清吉平安,会……[详细] |
洱源县三营坝子位于峰奇灵秀、“一山望四海”的灵映山麓,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都要举行白族农家会。二月十五白族农家会,又叫白族树花会。这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唐朝初年,自恃兵强将勇的蒙舍诏主皮罗阁调兵遣将进犯浪穹诏。浪穹诏主命令数万将士,从山花烂漫的灵映山上折了很多树枝花枝,栽插在广袤的三营坝子里,并在树枝花枝上洒了很多蜜糖水。浓郁的蜜糖气味和各种花儿的清香,使得远远近近的蜜蜂彩蝶闻香而至。几天后,数万蒙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