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族自治县十大民俗文化

松桃苗绣
  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力挖掘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把苗绣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来培育,收到了良好效果。松桃苗绣产业基地由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公司于2008年开始建设,截止目前,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经过努力,“松桃苗绣”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2011年销售收入达895.6万余元,实现利润133.4万余元,催生了3100多名“产业”妇女实现就业。刺绣和银饰多次获全区多彩贵州“梵净山”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一等奖,“多彩贵州十大特产”荣誉称号,2010“国酒茅台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二等奖,被评为全区“十佳乡村旅游手工制品”。……[详细]
寨英滚龙
  寨英滚龙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寨英村及其周边4个自然村寨至今保存着一种称为滚龙的民间艺术形式。寨英是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明朝初年政府军在对梵净山地区用兵过程中将其开辟为军需转运站,随即成为军事屯堡,名为地佃屯,明中叶以后成为梵净山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存明、清时期建修的古街5条,巷道6条,有城墙、城门、码头、会馆、商号、民居、手工作坊等文物古迹近百处。2006年6月,国务院将寨英古建筑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苗族古歌反映,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贵州省东北部梵净山区的苗族、仡佬族先民,深受毒蛇猛兽之害,遂用当地盛产的竹、土纸、蓝靛等物,制作一种比自然界中任何动物都要威猛的——“龙”,其特点是体型硕大、形态威猛,以镇吓、驱赶猛兽。后来舞“龙”发展成人们驱邪消灾的一项活……[详细]
松桃傩戏
  傩戏,起源于远古时代,在我们民间有的称“还愿”(即傩堂戏),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在我们铜仁乃至全国部分地区广为流传,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铜仁被美誉为“中国傩戏之乡”。……[详细]
后硐茶灯
  松桃大路乡后硐茶灯,是该村群众喜爱的传统民间剧种,于美术、舞蹈、服饰一体的综合的舞台艺术。茶灯源于当时的茶山文化,是一种集灯、歌、舞、戏、锣鼓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一般是双人表演,表演者都为男性,分丑角与旦角,因有“女不跳茶灯”之俗,旦角通常由男角扮演。演员除丑角和旦角外,还有帮腔人员,人数不等,还有部分人握举着一盏戏灯,站在表演区周围,既照明,又在遇到主演员需要帮腔时共同帮唱或搭白;伴奏乐器以打击乐为主,有鼓、锣(分铜锣、勾锣)、钹(分头钹、二钹),具体打法有鸡啄米、急急风、懒龙过江、鸡拍翅、龙摆尾、凤点头等,在长期的演出中茶灯艺术不断的改进加工,它由原来的双人表演。发展为四人、六人、八人表演,甚至更多人的群体表演。茶灯不管是双人、多人乃至群体表演,都离不开它的艺术结构,即太……[详细]
  “巴狄雄萨滚”是苗族东部方言关于酬祖祭祀活动的专门称呼。这种文化,仅保持苗语的苗族地区才传承下来。具体传承区域,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湖南省花垣县、凤凰县、保靖县,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即黔、湘、渝交壤地带,核心区域是以腊尔山为中心的一条带域,长约80、宽40公里,面积大约3000平方公里。苗族“巴狄雄萨滚”口传经典,与苗族历史一样源远。苗族历史直接联系到距今4600年以远的蚩尤时代。从传承者在祭祀活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情况可以看出,这种口传经典创生和广泛运用的时代,是神权、政权、军权合一的时代;从- 涉及的大量祖先神灵、物类生命来看,其创生和广泛运用的时代,是苗族居住这水乡泽国的古代,那里有凶猛的巨鳄和大鱼;从唱诵这种口传经典的仪式来看,其创生和广泛运用的时代,是古苗人同敌族斗……[详细]
  每年松桃九龙六月六,周边村寨的村民都会自发的相聚在九龙(又名大古树),站在庙沟的两旁对山歌,以此来寻找心目中的“情人”。相传苗族“六月六”是为了纪念忠烈的爱情而兴起的。对歌是情人节的主要内容,也是苗家人表达爱情、选择情侣的主要方式。每年节日当天,小伙子们吹奏芦笙、唢呐、笛子等乐器奔向歌场。姑娘们穿着绣满名花、彩蝶,镶着宽大花边的衣服,佩带闪光耀眼的银饰,相伴来到歌场。以村寨为单位的集体对歌,各自找对手比赛,形式多样,经过激烈角逐,将产生一名“歌王”。因此,每年的农历“六月六”苗族人将举行一场宏伟的盛典。……[详细]

全部松桃苗族自治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