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迪庆州 > 德钦县民俗文化

德钦县十大民俗文化

纳西族服饰
  据有关史籍记载,纳西先民的服饰有“男女皆披羊皮”之习俗,这可能同畜牧业较为发达和游牧民族的秉性有关。元人李京所见的纳西族男子多为“善战善猎,挟短刀,以砗磲为饰”者,而妇女则“披毡,皂衣,跣足,风鬟高髻;女子剪发齐眉,以麻绳为裙”。至清末民初,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已大致与汉族男子相同,妇女的服饰亦已从穿裙子改为多穿长裤,但仍保留了较鲜明的民族特色。丽江一带妇女身穿宽腰大袖、前幅短、后幅长的镶边女袄,外加紫色或1色的坎肩,腰系百褶围裙,下穿长裤,脚穿船形绣花鞋,背披一袭缀有七个圆布圈及七对垂穗的羊皮披肩,俗称“披星戴月”。已婚妇女将发髻梳盘于头顶,戴圆形纱帽;未婚少女则结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云南省中甸县和德钦县一带的纳西族妇女,上身常穿织出彩纹的开领麻布对襟长衫,下身穿多褶麻布裙,腰系……[详细]
  梅里雪山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是康巴地区最大的一座神山,和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同时梅里雪山也是我国藏区著名的神山,在藏地四方神山中位于南方的主神山,称作“绒赞卡瓦格博”,在古老苯教经典中位列世界二十四克聂神山之一,因此也被称作“乃钦卡瓦格博”。在此之前的原始文化时期,即苯教尚未起源、传播普及时期,就已有赞颂和祭拜神山的习俗。苯教文化时期转山(也称转经)习俗兴起。藏传佛教兴起后,转山朝拜活动内容被充实和丰富。梅里雪山是唯一一座因文化保护而禁止攀登的高峰。历史上,卡瓦格博转山线路有三条,被称作大转、中转和小转(即内转、外转和中转),三条线路或围绕整座山脉或围绕主峰群或在主峰正面腹地进行叩拜。“梅里神山祭祀……[详细]
  奔子栏村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南部金沙江西岸的奔子栏镇,海拔2108米。全村258户,1816人。人均耕地面积0.84亩,人均年收入870元(2003年)。奔子栏历史古老。唐宋时期,奔子栏为西南入吐蕃古道,是由滇入藏“茶马古道”的咽喉之地。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开始,清军入藏,随着军、工、匠人、找矿的汉人迁入,与藏族通婚,繁衍子孙,至今在奔子栏已传若干代。奔子栏在藏语中叫“公仔拉”,意为“美丽的沙坝”,后音译为“奔子栏”沿用至今。奔子栏村既有山地河谷,又有高寒山区,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村中有古树名木。村庄依山傍水,金沙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附近有神山“日尼巴乌”、“布雍学布”,水边寺、村子和周围有白塔和白塔转经殿,传统宗教文化色彩浓郁。村寨聚落格局基本保持传统风貌……[详细]

全部德钦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