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德宏州 > 梁河县民俗文化

梁河县十大民俗文化

阿昌族民歌
  阿昌族历史悠久,人口3.2万,其中1.2万人居住在梁河县。阿昌族民歌种类繁多,许多歌种在曲调、歌唱形式等方面独具特色。按体裁划分,阿昌族民歌有山歌、叙事歌、礼俗歌、祭祀歌和舞蹈歌等种类。山歌是男女青年情歌对唱的主要曲调,称为“扎尼斯脑克”山歌调,即最古老的情歌调,双方从相识到分别都有成套的歌唱内容。叙事歌包括多种叙事长歌,主要有“毛舌勐舌”(即造天造地之意)和“麻兰调”(缅怀调,为逝去的老人而唱),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即是“毛舌勐舌”的代表。礼俗歌是在婚丧习俗中演唱的民歌,如在各种喜庆活动中,由主客双方对唱的“把套昆”(邀请调)和“把松昆”(候承调)。祭祀歌主要在丧俗和民间祭仪中歌唱,有由祭司“泼袍”唱的“泼直腔”和巫师唱诵的“撇扎调”两类,各有多种曲调。舞蹈歌主要有传统歌舞“蹬……[详细]
遮帕麻和遮咪麻
  阿昌族的长篇诗体创世神话《遮帕麻和遮咪麻》主要流传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阿昌族群众中,以唱诗和口头白话两种形式传承至今。阿昌族人口有三万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九保、曩宋和陇川县户撒三个阿昌族乡。在阿昌族宗教及民俗活动中,要念诵全部的《遮帕麻和遮咪麻》。普通百姓在建房、迎候亲戚、娶亲迎候媒人时,要边歌边舞跳窝罗。开头的唱词为盘家谱,首先唱颂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创造了人类,使族人得以联姻并繁衍传承。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说,不论是唱诗还是白话故事,内容基本一致。故事讲述了阿昌族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造天织地、制服洪荒、创造人类、智斗邪魔腊訇而使宇宙恢复和平景象的过程。遮帕麻和遮咪麻不仅是阿昌族最受崇拜的至尊善神,而且也是所有寻常人家的护佑之神和阿昌族祭祀活动的主掌之神。《遮帕……[详细]
梁河葫芦丝制作与吹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共有36321户,15.85万人,居住着汉、傣、阿昌、景颇、德昂、傈僳等民族。葫芦丝,傣语称“毕朗道”,直译为葫芦箫,属吹管舌簧乐器,历史悠久,在梁河县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中都有传承,在芒东、勐养的傣族聚居地区流传较广。芒东镇的章毕村,在傣语中意为“擅长制作和吹奏葫芦丝的村子”。民间有很多关于葫芦丝来历的传说故事,如德昂族的《昆撒乐和欧比木》、傣族的《桑亮与少玉》等,表明该乐器出现年代较早。葫芦丝由气斗(葫芦)、1~3根箫管(紫竹或黄竹)和簧片组成。把带簧片的竹管排插入葫芦底端,主管(中间的管)开7个按音孔(前六后一),短副管和长副管不开音孔。制作非常讲究技术与经验,工艺复杂精细,至今保持着传统制作方法,包括加工葫芦、选竹、打竹、选葫芦、制作和安装簧片、校音、在葫芦……[详细]
阿昌族舞蹈“蹬窝罗”
  阿昌族舞蹈“窝罗舞”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的湾中、勋可、内盖、横路、关璋、弄别、动来等阿昌族村寨,各地的动作风格大同小异。阿昌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是“窝罗蹬嘎”,“窝罗”是曲调主要的开始唱词,“蹬嘎”意为舞蹈,总称为“窝罗舞”。舞蹈主要摸拟飞禽走兽的动作,如麻雀步、猛虎下山等。跳麻雀步表示希望得到好运,跳时唱的是“巴松昆”;跳猛虎下山步表示扶正压邪,大吉大利,跳时唱的是“窝罗歌”。最早的“窝罗舞”来源于阿昌族人民的生产劳动,由老歌手领唱,大家随着唱跳,根据曲调的变化而改变动作。古老的窝罗舞由自由步、麻雀步、猛虎下山步3个部分组成。舞蹈场面造型是“太阳打伞”、“月亮戴帽”,大圆圈的舞蹈队型为“双龙行路”,在舞蹈中调整为“金龙转身”。随着社会的发展,阿昌族人民结合生产生活提取新的题材,……[详细]
  湾中香蕉梁河县湾中村远离城市、人口较少,空气清新、无污染源,加上特殊地形形成的避风、无寒害的小立地环境,为生产无公害香蕉和有机香蕉以及进行“周年种植”都创造了优良、安全的环境条件,是云南其他产蕉区所无法相比的。梁河湾中香蕉其肉质软糯,香甜可口。传说,阿昌族古人由于吃了香蕉而获得了智慧,因而被誉为“智慧之果”。目前,湾中村共有约500亩香蕉,在德宏州内销售火爆。……[详细]

全部梁河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