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楚雄州 > 双柏县民俗文化

双柏县民俗文化介绍

  龙笙舞。彝族阿车支系舞种,流传于法脿镇的雨龙上者窝、法甸、洛结等地,当地祭龙时跳歌娱乐称为龙笙。此舞则9个舞蹈套路组成。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开始,历时3天。首日为祭龙,次日为转龙,第三日为安龙。转龙日起舞。届时,由12名中、青年男性扮相,可1人多装,饰掩面互不言语。两名持锣者领舞,舞者随锣声起舞。其舞姿自由多变,各显其艺。动作恢谐多变,气氛热烈欢快,生活气息浓郁。……[详细]
  葫芦笙:又称芦笙舞。是双柏车苏支系的主要舞蹈,它流行于大麦地镇的石宝村、三折面、野牛、蚕豆田和爱尼山乡的麻海笑山等车苏人聚居的地方。芦笙舞在双柏源远流长。过去,芦笙舞只在清明节、祭龙、栽秧时才跳,以求一年到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撒下的高梁籽粒饱满;现在芦笙舞除白事不跳以外,其余时间均可跳。并在跳的同时,还辅以优美动听的素里调。由一人领头,众人合之。双柏的芦笙舞可分独舞、双人舞和集体舞。集体舞除吹芦……[详细]
  青棚笙:流行于双柏县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彝族群众,凡讨亲嫁娶,起房盂屋,都要从山上砍回青枝树叶,在场院和院坝搭上青棚,地上撒上青松毛,作为喜庆场所以及宴请宾客和跳歌的场地。因男女均在此青棚内踏歌起舞,且跳的又是-地区倮倮、罗婺、阿车等彝族群众的各舞种套路,人们不便区分和记喊,就统而叫之青棚笙。青棚笙属自娱性舞蹈,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舞时除领舞者手持乐器外,其余舞者手上不拿任何东西,动作变化主要在……[详细]
  跳虎节:流行于法裱镇小麦地冲和-镇木久郎一带。每年的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村里的彝族“罗罗人”都要由一位长者率领,穿着形似虎皮纹的外衣,挨家挨户地去跳、去唱,定时举行接虎、祭虎、跳虎、送虎仪式,人人都要参加,并遵从“跳虎节”俗规,意为送福免灾,镇邪除恶。在这些彝族罗罗人支系的心中,罗罗人共同的祖先是老虎,他们认为,“虎节”就是过年时接虎祖的魂回来和彝族罗罗人一起过年。……[详细]
  象鼻山节: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在大麦地镇的的河口村委会石宝村举办,村落所在的山形从高处往下看酷似大象鼻子,故名象鼻山。节日时,象鼻山附近的彝家人会自发地相聚在象鼻山,像过节一样,人人穿上崭新的衣装,尽情狂欢,从早到晚吃住在山上,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出入平安。节日活动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打陀螺、对唱山歌、跳花鼓舞、四弦弹唱、跳芦笙舞等,人员最多时可达近四、五千人,跳歌场上有羊汤锅等彝家美食,同时出售当……[详细]
  祭龙节:流行于法裱镇法甸村委会一带,舞四时农事,尽兴而休,以祈求“风调雨顺,粮茂物丰”,节日时主要以跳龙笙为主,这是当地彝族罗婺支系在农历二月初二过祭龙节时跳的一种舞蹈。整个活动持续三天,内容有祭龙、请龙、转龙、跳龙四部份组成,这些内容还带有一定的表演性,模拟龙蹬脚、龙翻身、龙摆尾等古朴、原始的舞蹈动作外,还贯穿了一系列的农事生产过程,以生产工具为道具,把放水、犁田、撒秧、栽种、收割等农事活动融入……[详细]
  岩神抢婚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在双柏县安龙堡乡他宜龙村举行。在这个时候,这里的村民身着节日盛装,相聚在村外的石岩子山上,杀鸡宰羊,纵酒对歌,尽情狂欢,以当地特有的方式祭奠传说中被岩神抢走的彝家少女。随着时代的变迁,“抢婚”二字在人们的脑海中似乎已成为历史,而他宜龙村的岩神抢婚节却越过越热闹,除周围九村十八寨的少数民族群众前来参与外,附近易门、峨山等县的群众、客商也纷纷前来参与狂欢,天刚亮明就来到石……[详细]
  开街节:正月初八在安龙堡乡说全街塔棚扎彩,彝民云集街市,笙歌戏舞,岁首第一个街天,以迎新除旧,俗称开街节。开街节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彝族人民从各地赶来,一是进行物资交流,讨个开市大吉,财源茂盛;二是娱乐热闹,会“意中人”。街道上、公路上到处人山人海,四弦铮铮,笛声悠悠,各种歌舞曲调清脆悦耳,歌山舞海,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近年来,在说全跳得最为传神的花鼓舞已成逐渐成为了这个节日的重要角色,所以……[详细]
  双柏民族传统节日---姐妹街姐妹街: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龙田(今独田乡)的马道山打跳,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在楚雄的大地基自草王(相距17公里)赶草皮街(山上)。相传、在很古老的时候有两姐妹,姐姐嫁在龙田,妹妹嫁在大地基乡,因森林茂密,豺狼虎豹较多,平时无法来往,一年只能借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妹妹才能和打跳队的人一起来看望姐姐。24日晚在龙田马道山打跳,天亮之后姐妹两又到楚雄的大地基自草王赶草皮……[详细]
  双柏县-镇,地处滇中腹地、哀牢山脉以东,双柏县、楚雄市、双柏县、易门县的交界,这里历史文化悠久、独具特色,物产丰茂,尤其是热谷作物享誉四方。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就与仙鹤结下不解之缘,把“仙鹤”作为一种圣物来崇尚,形成一种“修行成仙、尊是为鹤”的民族古文化。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二在-举行,节日时组织大型物资交流及民族民间文艺活动。节日的由来与当地一个“仙鹤战胜祸害当地群众的妖怪,又教人们识文断字、知书明……[详细]
  在双柏流传着这样一首歌,歌词唱到“大河的沙子多又多,妹的小调比沙多,前面驮去几十驮,后面还有几十箩”,形象的形容了双柏险峻秀美的自然山水,涵养了双柏丰富多彩的民歌小调。双柏县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楚雄州双柏县旧属古滇国,地处滇中腹地,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与红河水系分水岭南侧,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内涵为国内外所注目,被誉为“民族文化宝库”、“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故地”。境内居住着……[详细]
  祭天地是彝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一种仪式。祭祀由毕摩主持,祭坛多设在具有三台形状的山顶(俗称祭天山或三台山),也有以人工筑成的三台祭坛。若祈风雨,祭品用黑色的牛、羊或鸡,若祈晴朗,祭品则用白色的。明天启《滇志》记载云:“罗罗,巫号白马,民间祭天,为台三阶,白马为之祷”。“白马”系彝族祭司“毕摩”二字的音译异写。彝族每年正月间马樱花节都要举行祭天地仪式,神坛设在一棵大约二丈高的松树前,……[详细]
  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彝族占总人口的47.8%。流传于双柏县法脿镇、-镇、雨龙乡等彝族地区的老虎笙是一种祭祀性的仿生舞蹈,被称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彝族以虎为其祖先,自称倮倮,“倮”即虎。法脿镇小麦地冲村有民间故事,讲述仙人变成两只石虎守卫村庄,使彝族人安居乐业,风调雨顺,六畜平安。人们为感谢这两只石虎和祭祀祖先,就按照虎的习性和爱好,模仿老虎的动作跳老虎舞。经过不断继承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以跳……[详细]
  彝族史诗,用老彝文记载并广泛流传,该诗描述了彝族传说中万物的起源。彝族把叙述天地间一件事物的起源叫一个“查”,《查姆》共有一百二十多个“查”,现搜集到的只有十一个“查”。“查姆”意为万物的起源,彝族人民把叙述天地间一件事物的起源叫一个“查”,据说《查姆》共有一百二十多个“查”。现搜集到的只有十一个“查”。《查姆》认为,“远古的时候……上面没有天,……空中不见飞禽,……没有太阳照耀,没有星斗满天,没……[详细]
  彝族花鼓舞,彝语称“热波比”,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山区的双柏县和峨山彝族自治区的新平一带,是一种表演性的舞蹈,一般由村子里的花鼓班子表演。表演者都是男子。在双柏县,每逢年节和办丧事时,就请花鼓班子来跳。人们说,人在世上活着高高兴兴,死后也要高高兴兴,所以办丧事要跳花鼓,相反办喜事是不能跳的。彝族花鼓舞起源据考证和调查结果表明,彝族花鼓舞最有可能是与安徽“凤阳花鼓”结合的一种彝族文化艺术形式。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