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楚雄州 > 双柏县民俗文化

双柏县十大民俗文化

彝族花鼓舞
  彝族花鼓舞,彝语称“热波比”,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山区的双柏县和峨山彝族自治区的新平一带,是一种表演性的舞蹈,一般由村子里的花鼓班子表演。表演者都是男子。在双柏县,每逢年节和办丧事时,就请花鼓班子来跳。人们说,人在世上活着高高兴兴,死后也要高高兴兴,所以办丧事要跳花鼓,相反办喜事是不能跳的。彝族花鼓舞起源据考证和调查结果表明,彝族花鼓舞最有可能是与安徽“凤阳花鼓”结合的一种彝族文化艺术形式。两者所使用的道具鼓几平同辙,鼓都是以悬挂腰际为主。另外,从彝族花鼓舞中的汉语唱词和花灯曲调来看,如:“听唱凤阳花鼓”、“听唱云南鼓”、“唱灯满来红似火,唱灯丑来包含些”、“金童玉女两边站,一对白鹤摆面前”、“鲁班师傅来瞟梁”等等,都是彝族花鼓舞吸纳汉文化的表现。从彝族花鼓舞本身的舞蹈语汇特征来看,主要……[详细]
彝族老虎笙
  在双柏县的法脿镇,有一个小麦地冲的彝族小山村,这里的彝族群众虔诚崇虎,跳老虎笙是彝族群众的习俗。由于敬虎崇虎和跳老虎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小麦地冲成为彝族老虎笙的发源地。老虎笙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五日,哀牢山里的马樱花开得火红时,双柏县法乡小麦地冲村的彝族群众都要欢度一个奇特的节日———虎神节,当地群众称为“罗麻”。这一天,全村的成年男子集于村后一块形似猛虎的黑石头旁,让巫师以占卜的方式选出八人,用披毡化装为“虎”,手脚绘以虎纹,在“黑虎头”的率领下,于广场中跳起原始的生殖、生产、生活舞蹈,这些舞蹈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耕田种地、薅秧打谷、上山狩猎的动作,让人想到艺术的起源。跳完古朴的舞蹈以后,巫师率领“黑虎”们逐家逐户除鬼驱祟,彝语称为“罗麻乃轰”。专家们认为,这是彝族先民虎图腾崇拜的遗迹,也是……[详细]
小豹子笙
  在哀牢山深处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乡峨足村,至今还流传着一种神奇的彝族原生态祭祀舞蹈——小豹子笙。“笙”在双柏罗婺彝族说来就是“舞”的意思。小豹子笙又叫“纹身舞节”,是双柏县大麦地乡峨足村彝族群众祭祀驱邪的原始舞蹈,彝语称“佘莫拉格舍”,意思是“画大母豹子花纹”。这不仅是一种祭祀驱邪舞蹈,更传达着千百年来彝族人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绿水青山的热爱。相传很久以前的一天晚上,峨足村来了一只小豹子,闪着一对蓝幽幽的眼睛,是饿了才进村觅食家禽的,村里人看它奄奄一息走不动路的样子,不忍心射杀它,还主动丢了些食物给这小豹子吃,小豹子吃饱喝足后,慢慢地自己退出了村子,消失在远处的树林里。奇怪的是,从此以后,村民家的猪鸡牛羊样样都养得很顺,全村人不仅无灾无病,就连豺狼野兽也不再进村伤害人畜了,五谷丰……[详细]
大锣笙
  大锣笙大锣笙是双柏县法乡、雨龙乡彝族为纪念民族英雄阿辙姑娘(又称为喜鹊姑娘)而举行的节日。从农历的六月二十三日起,三山五岭的彝族人汇集到一个叫“火把梁子”的山头上,举行“扳牛比赛”:将牛扳倒杀之祭祀。据传说,这一天是阿辙姑娘的殉难日,村民不得开展任何娱乐活动。因此,真正的歌舞从六月二十五日开始:由八面大锣、两个假面人组成的锣笙队到村村寨寨朝贺,为每一户人家跳一场锣笙,唱一遍古歌,跳一回火把舞;二十七日晚祭火神,锣笙队围着火把树跳舞,锣声铿锵,古歌深邃,把人带进了遥远的年代。二十八日,万人汇聚火把梁子,狂欢起舞,叙古对歌。二十九日,人们在火把梁子杀羊祭山,送喜鹊神归山,这一节日遂成彝族山民古老粗犷的狂欢节。……[详细]
岩神抢婚节
  岩神抢婚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在双柏县安龙堡乡他宜龙村举行。在这个时候,这里的村民身着节日盛装,相聚在村外的石岩子山上,杀鸡宰羊,纵酒对歌,尽情狂欢,以当地特有的方式祭奠传说中被岩神抢走的彝家少女。随着时代的变迁,“抢婚”二字在人们的脑海中似乎已成为历史,而他宜龙村的岩神抢婚节却越过越热闹,除周围九村十八寨的少数民族群众前来参与外,附近易门、峨山等县的群众、客商也纷纷前来参与狂欢,天刚亮明就来到石岩子山选摊点,有摆地摊的、卖小吃的、卖日用百货的……紧接着,他宜龙村的姑娘、小伙们人人身着华丽的服饰,兴高采烈地来到石岩子山谈情说爱。在悠扬的三弦琴声中,青年男女们尽情地跳脚,纵情地对歌,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烤肉串。天黑了,男女老幼围在大火塘边继续载歌载舞,饮酒猜拳。空旷的山野间,一切显得那样地热情……[详细]
葫芦笙
  葫芦笙:又称芦笙舞。是双柏车苏支系的主要舞蹈,它流行于大麦地镇的石宝村、三折面、野牛、蚕豆田和爱尼山乡的麻海笑山等车苏人聚居的地方。芦笙舞在双柏源远流长。过去,芦笙舞只在清明节、祭龙、栽秧时才跳,以求一年到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撒下的高梁籽粒饱满;现在芦笙舞除白事不跳以外,其余时间均可跳。并在跳的同时,还辅以优美动听的素里调。由一人领头,众人合之。双柏的芦笙舞可分独舞、双人舞和集体舞。集体舞除吹芦笙者外,其余人多以扶肩搭背而跳之。舞蹈动作稳健、流畅,男女老少边跳边唱,形式活跃,气氛热烈。因而每当跳芦笙舞时,整个村寨几乎是家家关门上锁,男女老少同乐。……[详细]
彝族祭天地
  祭天地是彝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一种仪式。祭祀由毕摩主持,祭坛多设在具有三台形状的山顶(俗称祭天山或三台山),也有以人工筑成的三台祭坛。若祈风雨,祭品用黑色的牛、羊或鸡,若祈晴朗,祭品则用白色的。明天启《滇志》记载云:“罗罗,巫号白马,民间祭天,为台三阶,白马为之祷”。“白马”系彝族祭司“毕摩”二字的音译异写。彝族每年正月间马樱花节都要举行祭天地仪式,神坛设在一棵大约二丈高的松树前,其根部用栗树枝搭一神台,祭坛用撒乐树搭成一尺五寸高的方形台子,砍一根独木梯搭在坛上供受祭诸神使用,以示天地诸神相通。坛上铺一层青松毛,以东西向排列五个未经打磨的牛角石,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土主。五方土主前各插一个松毛头。上供一升米,一块肉以及几张纸币,米上插一束香,另供酒、茶、净水各一碗。神位由栗树枝……[详细]
  双柏民族传统节日---姐妹街姐妹街: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龙田(今独田乡)的马道山打跳,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在楚雄的大地基自草王(相距17公里)赶草皮街(山上)。相传、在很古老的时候有两姐妹,姐姐嫁在龙田,妹妹嫁在大地基乡,因森林茂密,豺狼虎豹较多,平时无法来往,一年只能借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妹妹才能和打跳队的人一起来看望姐姐。24日晚在龙田马道山打跳,天亮之后姐妹两又到楚雄的大地基自草王赶草皮街(山上),进行打跳、对歌,因此被称为“姐妹街”。逐渐形成了打跳,对歌,男女谈情说爱的特殊节日。……[详细]
9、查姆
  彝族史诗,用老彝文记载并广泛流传,该诗描述了彝族传说中万物的起源。彝族把叙述天地间一件事物的起源叫一个“查”,《查姆》共有一百二十多个“查”,现搜集到的只有十一个“查”。“查姆”意为万物的起源,彝族人民把叙述天地间一件事物的起源叫一个“查”,据说《查姆》共有一百二十多个“查”。现搜集到的只有十一个“查”。《查姆》认为,“远古的时候……上面没有天,……空中不见飞禽,……没有太阳照耀,没有星斗满天,没有月亮发光,更没有打雷扯闪。”又说:“最古的时候下面没有地,……没有草木生长,没有座座青山,没有滔滔大海,没有滚滚河川。”认为整个宇宙是“天地连成一片”,“分不出黑夜,分不出白天。”那么这个所谓“连成一片”的东西是什么呢?是“雾露”。在具体说明“雾露”是世界的本原时,《查姆》指出:世界之初,“只有雾……[详细]
  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彝族占总人口的47.8%。流传于双柏县法脿镇、-镇、雨龙乡等彝族地区的老虎笙是一种祭祀性的仿生舞蹈,被称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彝族以虎为其祖先,自称倮倮,“倮”即虎。法脿镇小麦地冲村有民间故事,讲述仙人变成两只石虎守卫村庄,使彝族人安居乐业,风调雨顺,六畜平安。人们为感谢这两只石虎和祭祀祖先,就按照虎的习性和爱好,模仿老虎的动作跳老虎舞。经过不断继承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以跳虎为形式的祭祀活动。老虎笙舞古朴传统,民族风格和特点显著,在祭祀中又有非常强的自娱性,以法脿镇小麦地冲村跳的老虎笙最为有名。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五的8天是“虎节”,主要内容有接虎、跳虎、祭虎、送虎等。跳虎的人用黑色的毡子捆扎成虎皮的样子,在身体裸露的部位用颜料画上虎的花纹,整个人要装扮成虎的模样。在……[详细]

全部双柏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