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黄龙县民俗文化

黄龙县十大民俗文化

跑毛驴
  跑毛驴,民俗又称“赶毛驴”。因毛驴与农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书已有介召),久而久之人们自然把它引进群众文化生活领域之中,并一代传一代延续下来。“毛驴”的制作方法,首先用木棍、竹条或柳枝扎成骨架,蒙上黑布或硬纸,然后染成黑色,“驴脖子”吊上铜铃,“驴头”挂上红绸,再用染黑的麻分别制作“驴尾巴”和“驴鬃”。表演时选一名英俊灵活的少女骑在“毛驴”身上(实际做驴时中间为空心,演员站在中间,“毛驴”的左右挽上红布带,挂在演员的肩上),少女双手紧握驴缰,跑动时故意晃荡,确像一头真“毛驴”在跑动(其实少女和“毛驴”是由同一演员表演的,下半身演“毛驴”的各种动作,上半身演骑“毛驴”的各种动作),随后跟一名头围白毛巾,身束红丝绸,手执一长鞭的英俊男子作为吆(赶)“毛驴”者,表演时一般是跟在秧歌队伍的后边,……[详细]
陕北唢呐
  唢呐,民俗也称“喇叭”,是一种民族乐器,它由杆子、碗子、篌子及哨等部件组成,杆子由柏木或松木经油长期浸泡后制作,长1.2市尺左右,杆上并有八个眼;碗子由黄铜铸成,长0.6市尺,篌子长0.2市尺,哨子是由嫩竽子杆制作。陕北唢呐经过多少年的演变与发展成为陕北的一种不可断裂的传统习俗,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它反映在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地方文化。喜喜乐乐的唢呐声在黄土高原上留下悠悠思绪,久悬不散……吹唢呐者,民间也叫“吹鼓手”或“吹手”,是陕北人民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无论城镇还是乡下,凡遇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闹秧歌、合龙口、闹满月、过周年、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都需要雇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助兴。以前,一班吹手由五人组成,两个吹唢呐者,既一个压上眼吹高音,民俗……[详细]
  陕北的民间有一种叫“搭平伙”的习俗。搭平伙的时间一般是在晚上或霪雨天,此时,人们往往聚会在一起,地点大都是村子的中心,人又比较户拉(爱门户),或者是光棍汉家,大家坐在一起山里上,沟里下,说长论短,也有时人们在一起玩牌耍棋,或者听别人说西游(讲故事),时间长了大家都感觉有点饿,这时有人提议“搭平伙”,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能哩(可以),然后众人就七嘴八舌地提各自的方案,有的说杀只羊,有的说买几只鸡,有的说割上几斤肉,还有的说不如买上几斤鸡蛋或粉条,经众人的讨论方案决定下来后,然后按每个人的特长去分工,此时,大家一齐动手有的买肉(在没有肉的情况下杀羊宰鸡),有的担水、有的寻柴、有的找调料、有的凑碗筷、有的烧火、有的掌厨,过上一个时辰,饭菜就好了,在场的人平分均摊,一人一份,大家欢聚一堂吃的满头流……[详细]
  黄龙猎鼓是一种打击乐与舞蹈相拍互应的广场表演艺术。经我县文化部门专业人员多年的挖掘、整理、编排、完善,使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文化发展到现在的高品位鼓舞艺术。黄龙猎鼓同外地姊妹艺术一样,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丰富的结晶。黄龙猎鼓情节内涵形象化,表演场面壮观威武,粗犷豪放,鼓点深沉,节奏明快,动作优美大方,鼓点奏曲充满神韵,舞蹈艺术,表演造型令人耳目一新,倍受世人欢迎。曾在陕西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上获表演二等奖,导演一等奖,黄龙县政府优秀组织奖。黄龙猎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公元六世纪后发祥于黄龙东部的蛟龙镇。古黄龙山大沟深,层林密布,野狼出没,人迹罕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了繁衍生息不得不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生存条件,与自然抗争,与野兽搏斗,运用刀、斧、锣、鼓“驱虎豹”,靠米集和……[详细]

全部黄龙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