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 灞桥区民俗文化

灞桥区十大民俗文化

  风箱,最普通不过的东西,在我国古代却是引起一场生产力革命的高科技产物。我国从春秋后期开始,就用皮囊鼓风冶铁,这是风箱的开端。风箱一词最早见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在该书第8卷冶铸图谱上,已经普遍地出现了活塞式风箱,宋应星的解说中就称它为“风箱”。还有较简单的风箱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木风扇,北宋年间成书的《武经总要》记载了这项发明。木风扇由木箱和木扇组成,刚性较皮囊好得多,操作方便、风量大、漏风少。稍后,又出现了长方形的木风扇。这两种木风扇都是利用箱盖板的开闭来鼓风,在宋元时期得到广泛使用。“风箱”亦称“风匣”,是过去中国农村普遍使用的炊具之一。从整体看,风箱是个长方体木匣,上盖是可以抽取也可以插入的活动插板。外露三大构件:把手、入风口及活动挡风板(前后各一)和出风嘴。……[详细]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方式,是人民生活、生产和军事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艺,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处关中腹地的秦国首先使用并普及铁器,从而使秦国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举成为春秋战国最强盛的国家。秦国统一六国以后,统治者以法律的形式在全国推行铁器制作,分官炉和民炉。官炉负责制作兵器和大型国家祭祀用器,民炉负责制造生产以及生活用具。铁器成就了华夏农耕文明,缔造了汉唐雄风。时至今日,在东方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原始的打铁技艺仍然在一定的区域内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浐、灞河沿岸和白鹿原地区,是秦国的首府之地,也是农业发达地区。在这里,打铁技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有序的传承。打铁艺人将其作为一门民间技艺和谋生方式,尤其在白鹿原及其周围的村庄盛行不衰。改革开放后,由于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详细]
  “泥哨”,俗称“娃娃哨”,又称“泥叫叫”,是陕西关中的民间玩具。据说源自西安清末民初的鱼化寨,是一种彩色的低温陶玩具哨子,造型丰满、简练,以戏剧人物为主,也有形体小巧的胖娃、小动物,最小者仅寸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20来岁的徐文岳开始学习制作泥哨,至今已50余年。一个“娃娃哨”,从取土、和泥到制坯、模子成型、透哨、晾晒、烘烤、彩绘、罩油等,要经过十多道工序,历时三四天才能完成。所选泥土不仅要有粘性,而且一定要未被污染的。这些用模子做出的泥人原型,经过几天的晾晒、烘烤后,再给它们画上眉毛、胡子和花花绿绿的衣服,这些泥人就变成了“赵子龙”、“姜子牙”或“二郎神”等。头上有窟窿的泥人,一吹就可以发出声音,叫“娃娃哨”。窟窿在脚底下的泥人吹不响,只能插在祭祀盒子上面,叫“祭祀泥人”,用于丧事送礼。……[详细]
  聚丰园饭店位于解放路北段。20世纪30年代创建于上海,1956年支援西北建设迁至西安。1965年因火灾停业,1970年重新修建,恢复营业,改名西安川菜馆,1983年进行全面整顿和改建,恢复原名聚丰园饭店。营业面积1600平方米,职工150人,其中一、二、三级厨师21名。除继承其原有的传统名菜点外,又试制引进、创新菜肴360种,面点20种。名菜有干烧排翅、锅巴鱿鱼、豆瓣鲤鱼、泡椒鸡片、川味什锦火锅、干煸鳝丝,名点有三鲜烧麦、海味蒸饺、菠丝油糕、凤尾酥全鸡席、全素席、川味小吃宴等,在顾客中享有盛誉。……[详细]

全部灞桥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