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八公山民俗文化

八公山十大民俗文化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淮南八公山区)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寿县县城以北。西汉时为淮南国,山下泉水溢光流彩,清冽甘甜。寿春地区盛产大豆,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中泉水磨豆、喝豆浆的习惯,淮南王刘安入乡随俗,并在长期实行黄白方术中,发明了豆腐。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谢绰拾遗》记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刘安,始传其术于世。”陆游诗云:“拭盘推连展,洗釜煮黎祁。”记述了当时做豆腐的工艺流程。寿县八公山豆腐的制作工序是:选料、浸泡、磨浆、挤浆、煮浆、杀浆、点卤、压单、制成。制作中,从挤浆到点卤的计量配比,从对气候、气温的准确把握,都有十分的讲究。这些技术都是以当地群众的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八公山豆腐水晶晶、亮晃晃、颤巍巍,棱角分明,不散不碎,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和……[详细]
紫金砚制作技艺(淮南市)
  紫金砚是我国历史名砚之一,原产地在淮南市八公山区。其石料资源主要源于八公山,有六种色彩,20余种石品,质地优良,天然色彩丰富。为历代文人所赏识。据有关资料和存世实物考证,以紫金石制砚最早发端于东晋时期,兴盛于唐宋,为历代朝廷贡品,清朝至民国渐次衰微。一千多年来,紫金砚传统技艺一直在当地民间流传,薪火不断,延续至今。紫金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在淮南市、凤台县、寿县一带,目前制砚企业及个体作坊达四十余家。紫金砚是传统手工艺品的典型代表,整个生产过程有20余道工序,主要包括:采石、制砚、打磨、封蜡、砚铭、配盒等。制砚的传统工艺有浮雕、透雕和线刻三种;其具体操作刀法有单刀、双刀、切刀等十几种;图案选择主要是传统的变形的纹样或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两大类;主要生产器具和设施有50余种;成品样式……[详细]
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淮南市八公山区)
  寿州窑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上窑镇。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评说:“寿州瓷黄、茶色紫。”“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寿州窑列唐代六大名窑第五位。黄釉瓷是其最大特点。古代,黄色是富贵的象征,被历代统治者所崇尚,寿州窑黄瓷填补了当时“南青北白”无黄釉的空档。在陶瓷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1000多年以来,寿州窑制陶技术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以父传子、师传徒的形式,薪火不断,延续至今。寿州窑器物主要有碗、盏、盘、罐、壶、注子、钵、瓶、枕、水盂、砖、碾轮、玩具等。壶、罐有四系、八系,壶有单身、双身。产品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显示出寿州窑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寿州窑出土器物……[详细]
永京拳
  永京拳源于东晋时期道学者葛洪(约281—341)的神仙养生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的沧桑洗礼,道学发展至全国各地。葛氏传人葛锦贵(1889—1983)字季林,移居徽州,以茶、蚕通商于上海、江苏、扬州,并逐渐将其家传养生为主的神仙养生功改革为御敌于外的技击术,得到徽商的认可和传习。葛永志是葛锦贵嫡孙,自幼随祖父习练家传拳法,后学习少林、武当、太极、形意拳,成年后又游学四方,并把中国传统武术与儒、道、佛思想及部队的军营文化融为一体,自成体系,易名《永京拳》。永京拳又称“徽拳”,发源于安徽省淮南市,具有徽州文化特色,它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基础上继承、挖掘、发展、创新而成的新时期中国武术精粹。旨在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崇武、尚德、重礼、显技。以其朴实秀美、厚重自然、经典实用之特色,以……[详细]

全部八公山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