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 > 休宁县民俗文化

休宁县十大民俗文化

齐云山道场音乐
  齐云山道场音乐是一种流传于安徽省的汉族传统宗教音乐。齐云山不仅拥有天开神秀的美艳景色,而且拥有丰厚充盈的文化底蕴。安徽齐云山和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流传于此的齐云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作为齐云山道教文化组成部分的齐云山道场音乐,更是与与道教各类大小斋醮科仪活动相辅相成,同系一脉,沿袭至今,并于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齐云山道教始于唐代乾元二年(公元758年),名道龚栖霞从南京云游到此,顿时被齐云山奇特山势景观所倾倒,决意留驻与此,他就是齐云山道教开山鼻祖。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道士余道元创建佑圣真武祠,供奉真武大帝,相传真武大帝云游四海,遍访了名山,最后相中了齐云,要受这方香火,后来白鹤仙子知其心思引百鸟……[详细]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罗盘是广泛运用于天文、地理、军事、航海和居屋、墓葬选址的重要仪器,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沿续和发展。万安罗盘是现存的全国惟一以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的罗盘,产地在今天的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万安老街。万安罗盘制作业至迟兴起于元末,在明代得到发展,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清末一度衰败,民国初年重振辉煌并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初,停顿近20年后,1982年又恢复生产。万安罗盘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罗盘制作技艺,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技艺流程和技艺手法有严格的要求。制成一具罗盘,一般要经过6道工序,首先要精选特等木料“虎骨树”(学名重阳木),锯成罗盘毛坯,然后将毛坯车圆磨光并挖好装磁针的圆孔,随后在上面画格和书写盘面,接着熬炼桐油并往罗盘上上油。安装磁针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工序,由店主在密室内单……[详细]
绿茶制作技艺(松萝茶)
  被誉为“绿色金子”的历史名茶松萝茶,产于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福寺村的松萝山。松萝茶的采制是十分考究的,在明代,据明闻龙《茶》中就详细记载了松萝茶的加工技艺:“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茶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黄色,香味俱减。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扇入铛,文火炒干入培。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著名的“屯绿”炒青,以此为加工操作的要点,故松萝茶久有“炒青始祖”之美誉。鲜叶采摘标准极其严格,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园,以初展的一芽二、三叶,采摘后验收需拣除老叶、梗头、单叶、紫芽叶以及其他杂物,并立即在清洁、凉爽室内摊放,摊放厚度3厘米左右,摊放时间为4-6小时左右。待鲜叶青气散去,呈现出……[详细]
徽州板凳龙
  板凳龙最初起源于宋代,属徽州民间舞蹈中鼓乐之舞,徽州各地农村均有留存,范围之广延伸至江淮之间,现遗存的典型板凳龙表演村落在徽州区潜口镇范围之内。板凳龙是一种流传于徽州各地的民间舞蹈,除龙头龙尾由竹篾纸糊扎在木板上外,龙身皆由一块块长约1.5米,宽约0.2米的杉木板连接而成。龙头内安有19盏蜡烛灯火,每节龙身安3盏灯笼,龙尾安有5盏灯火。板凳龙属于民间舞蹈,舞龙时必须配有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及燃放烟花礼炮,板凳龙一般长120余米,舞龙人加上乐队,共有100多人参与,舞动时灯火闪烁,礼炮飞扬,烟雾缭绕,人声鼎沸,场面十分壮观。在徽州板凳龙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其制作和表演均出自徽州人之手,遵照严格的制作程序和表演仪式。徽州板凳龙缘于徽州人对龙的崇拜,主要动机有三:一是……[详细]
皖南火腿腌制技艺(兰花火腿腌制技艺)
  皖南花猪,追本溯源就是蓝田花猪。据宋《新安志》记载考证,休宁蓝花火腿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休宁蓝花火腿产生在宋代,发展在明代,清代已著名,真正形成品牌,进入国内市场,还是在建国后的改革开发时期。蓝花火腿选用当地产的蓝田花猪。其花猪的主要特点是吃青饲料,瘦肉多,肉味鲜嫩;皮薄骨细,蹄脚短小,腿心饱满,肉嫩结实。加工成蓝花火腿后,形似竹叶,肉色红润,香气浓郁。肉质细嫩,香气四溢,沁人心脾。食之,油而不腻,香味浓郁,鲜甜可口,回味无穷。蓝花火腿属天然绿色饮品,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蛋白质,具有养胃生津、益肾壮阳、提神健身等功能,是强身保健补品。长期以来蓝花火腿手工腌制技艺全靠家庭传承,由于正宗的蓝花火腿腌制技艺缺乏很好的保护继承措施,一些年老的掌门人渐渐离开人世,造成了蓝花火腿腌制技术良莠不齐,有的不按工……[详细]
徽州板凳龙(黄山市休宁县)
  板凳龙最初起源于宋代,属徽州民间舞蹈中鼓乐之舞,徽州各地农村均有留存,范围之广延伸至江淮之间,现遗存的典型板凳龙表演村落在徽州区潜口镇范围之内。板凳龙是一种流传于徽州各地的民间舞蹈,除龙头龙尾由竹篾纸糊扎在木板上外,龙身皆由一块块长约1.5米,宽约0.2米的杉木板连接而成。龙头内安有19盏蜡烛灯火,每节龙身安3盏灯笼,龙尾安有5盏灯火。板凳龙属于民间舞蹈,舞龙时必须配有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及燃放烟花礼炮,板凳龙一般长120余米,舞龙人加上乐队,共有100多人参与,舞动时灯火闪烁,礼炮飞扬,烟雾缭绕,人声鼎沸,场面十分壮观。在徽州板凳龙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其制作和表演均出自徽州人之手,遵照严格的制作程序和表演仪式。徽州板凳龙缘于徽州人对龙的崇拜,主要动机有三:一是……[详细]
五城豆腐干制作技艺
  休宁县五城镇为休宁古之大镇,历来驰名,因历史上先后出了三位状元,是状元县里的状元镇,名声更加遐迩。相传早在盛唐时期,五城便有生产豆腐干的记载,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御品了五城茶干之后,叹为“江南一绝”而身价百倍,成为朝廷贡品。五城豆腐干主产地为五城、双龙两地。五城老街有各种商家店铺一百余家,单豆腐坊就有二十余家,名号至今尚未淡出历史的有“淇昌”、“悦来”等老招牌;解放后,“豆腐华”、“豆腐箱”、“豆腐永”等豆干作坊经久不衰。双龙村豆干生产经营属柯木生产历史最为长远,品质最为有名,成为双龙豆干制作的代表人物。五城豆腐干具有对折不断,无裂纹等特征,品种较多,有五香、臭卤,开洋(虾仁)、火腿、香菇、麻辣等种类,是品茶的好点心,也是下酒佳肴。五城豆腐干用当地产的……[详细]
五城米酒酿制技艺
  五城镇是黄山市的商贸重镇,地处休宁县南部的皖赣边陲。距市府所在地18公里,距江西婺源县城85公里。五城的米酒文化渊源流长,唐宋时期,五城黄姓人的“将军会”就传承了做米酒祭祀的习俗。后来,五城人恪守“父传子、子传孙、只传男,不传女”的祖训,米酒酿造一直限制在当地。直到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外姓人的加入,五城米酒才逐年向外扩展,酿造加工技艺也日趋精湛。仅五城古街上就集中有米酒作坊二十余家。五城米酒酿造以当地原生态环境下的珍珠糯米和山泉水为原料,经过浸米、蒸饭、淋饭、拌、糖化、发酵、养酒、陈化、出缸、存放等十道严密工序酿造而成。五城米酒酿造技艺与众不同,一年四季可以酿造,在处理水温、酒曲等工序上有着祖传秘招。特殊工艺酿造的米酒清澈透明,香气浓郁,不混浊、无沉淀,甜润爽口,浓而不沽,稀而不流,而且富含多……[详细]
齐云道场表演
  “正月十五送花灯”是罗氏家族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一项民间民俗活动。该活动属自然传承,由罗姓一族口耳相传,其程序、仪式、规则等是通过观察、口授等方式世代相传,并有文字记载。由罗氏家族主办,其他姓氏协办,主持人由户主公推选举产生,大多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主持人负责组织安排仪式过程,工作分工和资金筹集等工作。主持人每次主持活动时都确定二名随从,当地人俗称“打下手”,跟在主持人身后,抬花灯,为主持人传令,传递五谷杂粮、端茶送水、随从左右,对整个活动仪式诀窍关键之处比其他人更熟悉了解,很多随从年长后成为仪式活动的主持人。一群青年男女吃罢晚饭,由主持人带队,童男、童女抬着“花灯”携带五谷杂粮,吹着喇叭、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来到新郎、新娘家将花灯挂之新房中。寓意是表示共同祝贺新婚夫妇早生贵子,人丁兴旺,期……[详细]
吴鲁衡日晷制作技艺
  日规又称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清雍正年间,罗经制作大师吴鲁衡在原有固定式日规的制作原理基础上,独创出便携式手工木质日晷,此晷为长方形,可以开合,上层面均布刻度,分十二个时辰(含二十四小时),其中间装有一根与盘面垂直的规针;下层面也有刻度,分二十四节气。晷盘的下半部装有指南针,周围视晷盘大小分布若干层罗经圈层,使用时将晷盘上层竖起,背面插针按节气插定成斜角度,再对准指南针北极方向,晷针便能在日光下显影,并随太阳运转而移动,针影所至,便是时刻,分毫不误。吴鲁衡日晷既能测定当……[详细]

全部休宁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