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屯溪民俗文化

屯溪十大民俗文化

徽墨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
  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用传统技艺制作的徽墨精品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有的“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有的“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有的“取松烟,择良胶,对以杵力……滓不留砚”,有的“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有的“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栗。其雕镂之工,装饰之巧,无不备美”。从现有史料来看,徽墨生产可追溯到唐代末期,历宋元明清而臻于鼎盛。在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中,绩溪县就有汪近圣和胡开文两位,清末民初著名的墨模木雕艺人胡国宾也是绩溪县上庄人。他们是清代与民国时期徽墨制作技艺传人的代表,其后代至今仍在当地传承徽墨制作技艺的精髓。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不同流派有自己特……[详细]
珠算(程大位珠算法)
  “珠算”之名,最早见于相传为汉徐岳撰、北周甄鸾注的古算书《数术记遗》中。自那以后,在筹算和游珠算盘(古算盘)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演进和发展,诞生了珠算。今式算盘,大约出现在商业繁荣的北宋,流行于元代,普及于明代,并东传日本、朝鲜诸国,对那里的数学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明代出现了多种珠算书籍,其中,程大位《算法统宗》集珠算之大成,影响最大,流传最广。黄山市屯溪区是珠算宗师程大位的故乡,这里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国办珠算资料馆——程大位珠算资料馆。珠算文化在徽州,已成为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民俗符号。……[详细]
绿茶制作技艺(屯溪绿茶)
  有“绿色黄金”之誉的屯溪绿茶,以“叶绿、汤清、香醇、味厚”四绝闻名天下。“屯绿”主要分布在古徽州,因为当时休、歙、婺茶商大部集中在屯溪开设茶号,毛茶都集中在屯溪精制,由新安江运往上海出口国外,故称“屯溪绿茶”,简称“屯绿”。屯绿制作可分三十七道工序,有几百种变化,须经十四天方可制成。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难为现代技术所代替,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清末民初,“屯绿”工艺为全国绿茶之最。茶工们必须掌握好“好茶粗做,粗茶细做”的原则,配置好紧门筛(取料规格的号头筛),才能做到“不屈料、不走料”。工艺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一、屯绿初制茶水份低,手工精制采用生做生取,所以汤色清澈;二、屯绿精制由于采用低温长火合,多次火合茶,所以香气高而持久;三、屯绿由于精制工序多而细,所以各级分明,……[详细]
徽笔制作技艺
  徽州地区自古以来不仅文风昌盛,而且盛产文房四宝。徽笔,又名“汪伯立笔”“新安笔”徽州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今黄山市)而得名。始创于北宋年间,据《新安志》记载:北宋年间,汪伯立在歙州府治创办“四宝堂”,四宝俱产,尤以毛笔著称于世。至南宋理宗时,谢暨知徽州,又曾以汪伯立笔与澄心堂纸、李廷珪墨和婺源枣心砚一同入贡。至此,徽笔多以上供,历代产量极少,虽然曾有多种套笔,但均深藏于宫廷内府,鲜为人知,流传至今的实物甚少。徽笔制作过程中讲究选料上乘,制作精细。选料大至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笔头材料的选择,一个是笔杆材料的选择。笔头的选料有“千毛选一毫”之说,主要有羊毛、兔毛、马毛、鹿毛、獾毛、狸毛、鼠毛、黄鼠狼尾毛、鸡毛、猪毛、猴子毛、虎毛、狐毛、牛耳毛、胎发等。笔杆的选择材料则有水竹、斑竹、紫擅、檀香木……[详细]
黎阳仗鼓
  黎阳仗鼓历史悠久,独具地方特色。传说公元7世纪初(隋末)保境安民的英雄汪华血战沙场时,就用《仗鼓》以壮军威,得胜之日也用《仗鼓》欢庆胜利。因此,《仗鼓》又叫《战鼓》,也称《得胜鼓》。在民间,黎阳仗鼓一直被视为“神祉”一般,平时不得轻易擂响,只有在祭神、祀祖、庙会等隆重庄严的场合才能组织队伍演奏。明清时期的官衙,在重大节庆典礼或迎接重要1时也借用仗鼓以作仪仗。仗鼓以杂木作围,用牛皮蒙双面,上下鼓边镶嵌着两圈密集的铜钉包(便于击打)。鼓呈扁圆形,直径约40厘米,高约20厘米,样式极为古朴。击打时,一人一鼓用红缎带斜背于身前,左手持鼓环,右手执鼓槌,一般庆典不得少于一班(四鼓、两笛、一云锣为一班)。场面越大,庆典越隆重,启用的仗鼓班数就越多。黎阳仗鼓在古徽州久负盛名。为了祭祀先祖,黎阳人每年都要在……[详细]
抬阁(隆阜抬阁)
  隆阜抬阁是屯溪人民具有民间特色的舞蹈,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渊源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徽商鼎盛,民俗活动分外热闹,徽州百姓为活跃大小节日气氛,隆阜抬阁应运而生。古徽州的地方戏曲徽剧历史悠久,剧目丰富,家喻户晓,为隆阜抬阁的表演提供了生动的参照,古时隆阜抬阁也被称作“台戏”。据清初赵吉士《寄园寄所寄》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休宁迎春,共台戏一百零九座。邑东隆阜戴姓更甚,戏场奇巧壮丽,人马斗舞亦然。”这里说的台戏,就是自宋元以来,流传于徽州的一种民间艺术——抬阁。尤以戴震故里黎阳隆阜的抬阁最负盛名。隆阜抬阁传统造型剧目有:《西游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哪咤闹海》等,近年又创作了《戴震还乡》,以纪念一代宗师。这些演出的剧目代表我国传统“精致文化”、“高雅文……[详细]
竹编(徽州竹编)(黄山市屯溪区)
  徽州竹编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传世的明清竹编实物,以碗、杯、盘瓶等为主,还有箧盒、书箱、礼盘、果盒等。目前,黄山市博物馆还收藏多只清代的竹编考篮,均用竹制骨架,外用细篾编织成花纹胫。民国时期,竹编工艺品日趋没落,无人问津,艺人只得改行回家务农。建国后,散处屯溪城乡的69个老艺人重返屯溪,于1951年10月组成竹工生产合作社。1998年屯溪竹编工艺厂改制,现从事竹编的人员寥寥无几。目前徽州竹编主要传承人为原屯溪竹编工艺厂竹编创新组组长、安徽省工艺美术师曹德泉。徽州竹编制品产品有300多种。主要可分为:平面竹画、宫灯、花篮、花瓶、各种栩栩如生的鸟兽果罐及摆件等。近年来,为适应外贸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屯溪竹编突破原来的长、圆、方、扁造型和简单的图案,发展成竹编画、竹雕、竹制人物、竹编兽禽等。其中,山……[详细]
徽州武术
  中国武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流派众多。它以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成为华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体育的明珠,已经成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徽州武术结合了中国的理学思想、徽州的宗族文化,在漫长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徽州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其短打、跌摔等技法又呈现出中国传统武术古朴精妙的特点,兼有-、套路、器械等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徽州武术个性鲜明,是徽州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瑰宝。本项目立足徽州武术的传承,既注重传统文献中徽州武术资料的搜集、整理,也强调民间传人的武术-、套路、器械等运动形式的抢救性挖掘、整理,借助屯溪区太极拳协会、徽州太极养生会馆等社会平台,将传统徽州武术与全民健身活动结……[详细]
  徽州根雕的发源地在黄山市,其历史悠久,造型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适合多种林木的生长,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徽州根雕艺术提供了创作的基础。明清时期,是徽州根雕技艺发展的成熟期,这个时期徽州根雕的艺术特点是:巧籍天然贯穿于创作的始终。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尽量使这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并因材施艺,进行取舍、雕琢、磨制等一系列精制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在艺术构思上不落俗套,造型简洁明快,传神寓意,注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从而实现构思奇特,鬼斧神工的艺术效果。民国时期……[详细]

全部屯溪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