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民俗文化

新疆民俗文化介绍第4页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民歌在哈萨克族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于20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萨克族民歌安泛指歌曲。这里指旋律优美、宽广,并有固定唱词和曲名的歌曲,又可分为“阔西安”(牧歌)、“巴拉克西安”(渔歌)、“安给西安”(狩猎歌)、“玛罕拜特安”(情歌)、“迪纳依安”(宗教歌)等。人们把唱这……[详细]
  塔吉克族是公元前操伊朗语的诸部落和后来从帕米尔西部、南部迁至塔什库尔干一带的塔吉克人融合而成。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散居在该县以东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区。“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信仰伊斯兰教。塔吉克族的音乐为阿拉伯风格,有弹唱曲、歌舞曲、叼羊曲、哀悼曲、情歌和宗教歌曲等。特有的乐器为纳依(鹰……[详细]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是藏族等各族群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详细]
  申报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铁尔麦”在哈萨克语中意为“精选”、“集粹”之意,是一种从哈萨克族谚语、格言、诗歌或其他文艺作品中撷取精华,配以曲调演唱的劝喻歌,其唱词富于哲理和智慧。因为是一种单人弹唱方式,所以“铁尔麦”的艺术形式简练,但所唱的曲子较长,多是叙述历史事件的,这就要求弹唱者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和冬不拉的弹奏技巧。……[详细]
  冬不拉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多端,尤其适合表现快速的乐曲。冬不拉适合男女弹奏。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弹自唱,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1]冬布拉是一种弹拨乐器,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虽音量不大,但音色却很优美。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既可以用于自弹自唱,也可以用于独奏或乐器合奏。因……[详细]
  作为新疆13个世居民族之一,乌孜别克族由中亚迁居新疆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5世纪左右。“《中国乌孜别克族长诗》一书中的古代长诗《亚迪卡尔》(乌孜别克族语意为“留念、纪念”等),较详尽地叙述了约在14世纪和15世纪克普恰克乌孜别克人开始有组织地迁徙到中国的艰辛过程。”(见《中国新疆民族民俗文化系列丛书——乌孜别克族民俗文化》)克普恰克汗国又被称为金帐汗国,为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在中亚一带所建。“乌孜别克……[详细]
  新疆尉犁县,又名“罗布淖尔”,位于新疆中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腹地,西汉时为渠犁、山国地域,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多样。新疆罗布淖尔维吾尔民歌主要流传在尉犁县的一种维吾尔族民歌,内容丰富,旋律优美,节奏极具感染力。新疆维吾尔族鼓吹乐是一种流传在维吾尔族民间的鼓吹乐种。罗布淖尔居留过的有塞人、汉人、土火罗人、吐蕃人、多浪人等,在孔雀河台地和兴地山一带留下了大量的墓葬、岩画等文化遗迹。长期……[详细]
  柯尔克孜族的“约隆歌”是在帕米尔地区生活的柯尔克孜族聚居区流传的民间礼仪歌的一个种类。约隆歌作为跨民族、跨文化、跨地域的一个民间文学现象,与哈萨克、维吾尔、阿尔泰、图瓦、哈卡斯等北方民族的民间文学有着内在联系。克甫恰克部落是柯尔克孜族重要部落之,“约隆”是克甫恰克部落的传统民间口头文学的部分,在民间广为流传。流传千年的“约隆”口头文学部分在婚礼盛宴时才说唱,内容引入注目、吸引力强,在婚礼上起到重要……[详细]
  达斯坦是哈萨克族民间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艺术,每部达斯坦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哈萨克族的各种民俗文化都是通过达斯坦代代相传下来的。“达斯坦”原意为叙事长诗,约9世纪到10世纪时是民间口述的文学形式,情节复杂、篇幅很长,一首达斯坦足可以唱上一天一夜。“达斯坦”歌颂了哈萨克族青年1压迫,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精神,在哈萨克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善于演唱这种“达斯坦”的人被称为“达斯坦奇……[详细]
  维吾尔族达斯坦是维吾尔族弹唱曲种。是一种有说有唱的叙事长诗,其篇幅较长,常有完整的故事和贯穿的人物。它是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音乐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公元3世纪至7世纪维族民间就流传过一部叫作《阿里甫?埃尔吐额阿》的达斯坦作品,歌唱人民英雄埃尔吐额阿。其音乐深沉委婉,曲调起伏跌宕,叙事、抒情并重,多用乐器弹布尔、都他尔、热瓦甫伴奏,深受群众欢迎。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被搬上舞台,因其曲折感人……[详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城地区在历史上曾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这与一百余年来密切的边贸往来息息相关。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因为俄罗斯人的迁入,俄罗斯的民间与建筑艺术逐渐融入新疆,主要表现的新疆西北角的边境城市塔城,使这座城市充满俄罗斯风情,这座城市的俄式建筑也散发着独特的味道。2008年,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根据资料显示,解放初期,塔城市拥有近300座俄罗……[详细]
  新疆哈萨克族毡房的历史悠久,嫁给哈萨克族祖先乌孙王的细君公主在《黄鹤》歌中唱到:“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食兮酪为浆……”这首诗中就描写了毡房。由此可见,哈萨克族毡房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2008年,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哈萨克族毡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占地面积二三十平方米,四周是环形的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毡房的骨架是戈壁滩上的红柳木做的;外围的墙篱是用芨芨……[详细]
  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和田等地是新疆主要蚕桑区,维吾尔人有着悠久的养蚕、缫丝、编织史,当地人用丰富的蚕桑资源,织造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艾德莱斯绸。2008年,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复杂,做工精细,所有工序全部由织染艺人手工操作完成,主要工序有抽丝、并丝、卷线、扎染、图案设计、捆扎、分线、上机、织绸、制成成品等。……[详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有民谚唱: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龟兹的羊羔一朵花。生活于此的维吾尔族人利用卡拉库尔羊胎羔皮,制作成独具特色的帽子。维吾尔族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制作技艺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当地的汉代古城玉什喀特古城中就曾发掘出卡拉库尔胎羔羊皮及胎羔皮做的帽子。2008年,维吾尔族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制作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沙雅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河中游,塔克拉玛干沙……[详细]
  生活在天山脚下的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的演奏,更为维吾尔族的歌舞增添了许多光彩,是维吾尔族人民珍贵的音乐遗产,也是祖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2008年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入选了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维吾尔传统乐器品种多、制作美、着色好、音质悦耳。按结构和演奏规律,维吾尔族乐器可分为吹奏乐器、弹拨乐器、弓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四大类,共50多个品种。民间较为广泛使用的乐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