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香制作技艺(敏珠林寺藏香制作技艺),传统技艺。藏香的制作采用了无污染的雪域高原珍贵植物药材和纯天然植物香料精心配制而成。因为其含有多种天然香料和医药成分,对人体具有清心健脾、杀菌消毒的功效。传统的藏香制作技艺采用柏树干、麝香、白檀香等几十种香料为原材料,制作时先把柏树干锯成若干小段,去皮,再用水车磨成柏树木泥,和各种香料一起搓揉,然后把混合各种香料的柏树木泥放入牛角内压挤成型,再经过两到三天的晾……[详细] |
西藏自治区的盐井盐田位于昌都地区芒康县的纳西乡和曲孜卡乡,这里的盐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当地在唐代就已开始晒盐。盐井晒盐是最原始的盐业生产方式,目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纳西乡和曲孜卡乡的井盐晒制现仍沿袭传统方式,盐民用木制水桶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背上卤水,倒在各自的卤池中风干浓缩,再倒在盐田里风干结晶成盐。这种以传统方式进行的盐业生产,其生产工具和工艺都显得极为原始。芒康是“……[详细] |
擦擦制作技艺(拉萨擦擦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擦擦”,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藏地发现的早期印度风格的擦擦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缘不规整,胎泥外溢,图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且大都印有般若经咒。此后,藏地自身也开始制作擦擦,内容、题材逐渐增多,藏文的六字真言由藏文转写的梵文经咒取代。汉地及以往书面语称之为“模制泥佛像”或“拓模泥像”等。藏传佛教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在于积攒善业功德……[详细] |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巴青牛毛帐篷编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帐篷通常是采用牦牛的长毛织成的帐篷料,即称为“日雅”的粗氆氇缝制的。制作粗氆氇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活,首先要从牦牛身上剪下厚实的牛毛,然后将牛毛梳理平整,接着将梳理平整的牛毛捻成线,最后再编织成形。搭建时,将帐篷顶部四角的琼塔(拉绳)拉向远处,系于钉好的木橛上,然后在帐篷中架一根木杆做横梁顶住棚顶,再用立柱支撑横梁两端,接着调整四周……[详细] |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代表。藏医药历史悠久,它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积累起来的医学经验。它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下叶的吐蕃王朝时代,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所著。藏医学和藏族天文历算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医学体系,藏医药学以“水、火、土、风、空”五原学说和“龙、赤巴、培根”三因学说为理论基础,以青藏高原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部分……[详细] |
七十味珍珠丸成方于公元8世纪,始载于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此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严格按照传统工艺的制备方法精制而成。其选料上乘、炮制特殊、做工考究、功能广泛、副作用小,采药、炮制、配方无不遵循古法,从而保证了神奇疗效。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七十味珍珠丸具有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之效,用途广泛,无病服用亦具有滋补健身、提高身……[详细] |
珊瑚七十味丸是藏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名贵藏药品种之一,具有综合调节人体的“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使人体的内环境处于健康平衡状态的机能。珊瑚七十味丸整体调节人体的血液循环和血压,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脂,畅通络脉,改善心脑血管痉挛、硬化,激活受损神经,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中风偏瘫病人的身体功能功能有一定疗效,同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综合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多血症、冠心病、……[详细] |
藏医药浴疗法是藏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良好疗效的藏医外治疗法。它又称“五味甘露浴”,最早记载于著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编撰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藏医药浴主要有水浴、敷浴、汽浴三种方式。药水浴是最普遍、最常用的,是把圆柏叶、黄花杜鹃叶、水柏枝、高山麻黄、“坎巴”五种藏草药作为主药加水熬煮后,供患者浸泡洗浴,起到疏松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效,……[详细] |
拉萨北派藏医药是藏医药的主要流派之一,“- 洗炼法”、“仁青常觉配伍技艺”是独具特色的药物加工技法。藏医“- 洗炼法”简称“- 加工”或“佐珠钦莫”,藏族人民把“佐珠钦莫”称之为藏药的宝中宝,是藏族历代名医把含有剧毒的- 经过复杂的特殊加工炮制后,炼制成无毒而具有奇特疗效的药中之王“佐塔”。作为藏药材重要的加工方法和藏药实践的惟一精华,千百年来历代藏医药学者都非常重视该技术的实践与传承,并代代相传……[详细] |
藏医外治法是指用器械或外用药物治疗身体疾病的一种方法。藏医外治法有放血、 、擦身、火灸与艾灸、拔罐、敷(热敷与冷敷)、汤药熏、穿刺、药水浴等多种方法。根据其手段的不同,分为温、强、烈三种,温和的治疗法有罨敷法、药浴疗法、涂擦疗法三种;较强的治法有放血、艾火灸、穿刺三种;剧烈的外治法分切除、割断、剜除、拔除四种。藏医外治法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疗法有:藏医“放血疗法”是体外实施静脉切开导血来达到治疗目的……[详细] |
藏医尿诊法是通过尿液的颜色、蒸汽、残渣物、浮游物、泡沫等特征来诊断疾病的藏医独到的诊断方法。尿诊时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尿诊前一天开始不能食用改变尿液颜色的饮食或药物,也不能剧烈运动;二是尿诊的标本为清晨五点左右的尿液;三是为了能够清晰地看到和鉴别尿液中的残渣物和浮游物,尿诊应在早晨太阳光下进行;四是避免容器颜色改变尿色,标本应放置在白色的瓷碗中。尿诊具体有三个步骤,其一是热尿期,此时要看尿色、尿雾……[详细] |
藏族天文历算是藏族“十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流传于藏族地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藏族天文历算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它由原始天文历算学、五行占算、时轮历算、汉历即时宪历、占音术、风水学等许多分支组成,相关知识与实践不仅包括五大行星运动值的推算、闰月和重缺日的设置、日月食的预报,还包括进行中长短期天气预报,依据天文历算学原理推算各地适宜的农耕牧作时机、物候、节令和人体脉相变化周期等等。每年由……[详细] |
林芝工布藏族服饰深受当地特殊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与其他藏区的服饰产生了较大差异。这种服饰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实用到华丽大方的发展过程,其产生与工布地区藏族先民放牧、打猎、砍树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林芝工布藏族服饰大体可分节日盛装、平时服装及特殊劳动时穿着的工作服三种类型,它有无领外套、无袖外套等样式,制作简单,风格华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林芝工布藏族服饰在做工、质地、装饰物搭配等多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发……[详细] |
望果节,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望”是指庄稼,藏语叫“望卡”或“兴卡”,“果”是转圈的意思,即绕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转圈,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民俗,最早流行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后广泛分布在西藏的农区及林区,如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阿里等地。望果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谷物成熟时举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风俗,同时也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详细] |
每年的八月,是藏北一年内最好的季节,此时的那曲,气候温和、天空晴朗、绿草如茵、牛羊肥美。就在这一年中最好的黄金季节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都会如期在那曲镇的赛马场举行。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源自于民间历史悠久的体育竟技和艺术活动。每年此时,藏北各个地方的牧民,都会穿上他们最美的衣服,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参加赛牦牛、搬石头、跑马拾哈达等体育竞技活动。从一九九四年开……[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