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棚笙:流行于双柏县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彝族群众,凡讨亲嫁娶,起房盂屋,都要从山上砍回青枝树叶,在场院和院坝搭上青棚,地上撒上青松毛,作为喜庆场所以及宴请宾客和跳歌的场地。因男女均在此青棚内踏歌起舞,且跳的又是-地区倮倮、罗婺、阿车等彝族群众的各舞种套路,人们不便区分和记喊,就统而叫之青棚笙。青棚笙属自娱性舞蹈,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舞时除领舞者手持乐器外,其余舞者手上不拿任何东西,动作变化主要在……[详细] |
跳虎节:流行于法裱镇小麦地冲和-镇木久郎一带。每年的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村里的彝族“罗罗人”都要由一位长者率领,穿着形似虎皮纹的外衣,挨家挨户地去跳、去唱,定时举行接虎、祭虎、跳虎、送虎仪式,人人都要参加,并遵从“跳虎节”俗规,意为送福免灾,镇邪除恶。在这些彝族罗罗人支系的心中,罗罗人共同的祖先是老虎,他们认为,“虎节”就是过年时接虎祖的魂回来和彝族罗罗人一起过年。……[详细] |
象鼻山节: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在大麦地镇的的河口村委会石宝村举办,村落所在的山形从高处往下看酷似大象鼻子,故名象鼻山。节日时,象鼻山附近的彝家人会自发地相聚在象鼻山,像过节一样,人人穿上崭新的衣装,尽情狂欢,从早到晚吃住在山上,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出入平安。节日活动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打陀螺、对唱山歌、跳花鼓舞、四弦弹唱、跳芦笙舞等,人员最多时可达近四、五千人,跳歌场上有羊汤锅等彝家美食,同时出售当……[详细] |
祭龙节:流行于法裱镇法甸村委会一带,舞四时农事,尽兴而休,以祈求“风调雨顺,粮茂物丰”,节日时主要以跳龙笙为主,这是当地彝族罗婺支系在农历二月初二过祭龙节时跳的一种舞蹈。整个活动持续三天,内容有祭龙、请龙、转龙、跳龙四部份组成,这些内容还带有一定的表演性,模拟龙蹬脚、龙翻身、龙摆尾等古朴、原始的舞蹈动作外,还贯穿了一系列的农事生产过程,以生产工具为道具,把放水、犁田、撒秧、栽种、收割等农事活动融入……[详细] |
岩神抢婚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在双柏县安龙堡乡他宜龙村举行。在这个时候,这里的村民身着节日盛装,相聚在村外的石岩子山上,杀鸡宰羊,纵酒对歌,尽情狂欢,以当地特有的方式祭奠传说中被岩神抢走的彝家少女。随着时代的变迁,“抢婚”二字在人们的脑海中似乎已成为历史,而他宜龙村的岩神抢婚节却越过越热闹,除周围九村十八寨的少数民族群众前来参与外,附近易门、峨山等县的群众、客商也纷纷前来参与狂欢,天刚亮明就来到石……[详细] |
开街节:正月初八在安龙堡乡说全街塔棚扎彩,彝民云集街市,笙歌戏舞,岁首第一个街天,以迎新除旧,俗称开街节。开街节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彝族人民从各地赶来,一是进行物资交流,讨个开市大吉,财源茂盛;二是娱乐热闹,会“意中人”。街道上、公路上到处人山人海,四弦铮铮,笛声悠悠,各种歌舞曲调清脆悦耳,歌山舞海,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近年来,在说全跳得最为传神的花鼓舞已成逐渐成为了这个节日的重要角色,所以……[详细] |
双柏民族传统节日---姐妹街姐妹街: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龙田(今独田乡)的马道山打跳,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在楚雄的大地基自草王(相距17公里)赶草皮街(山上)。相传、在很古老的时候有两姐妹,姐姐嫁在龙田,妹妹嫁在大地基乡,因森林茂密,豺狼虎豹较多,平时无法来往,一年只能借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妹妹才能和打跳队的人一起来看望姐姐。24日晚在龙田马道山打跳,天亮之后姐妹两又到楚雄的大地基自草王赶草皮……[详细] |
双柏县-镇,地处滇中腹地、哀牢山脉以东,双柏县、楚雄市、双柏县、易门县的交界,这里历史文化悠久、独具特色,物产丰茂,尤其是热谷作物享誉四方。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就与仙鹤结下不解之缘,把“仙鹤”作为一种圣物来崇尚,形成一种“修行成仙、尊是为鹤”的民族古文化。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二在-举行,节日时组织大型物资交流及民族民间文艺活动。节日的由来与当地一个“仙鹤战胜祸害当地群众的妖怪,又教人们识文断字、知书明……[详细] |
在双柏流传着这样一首歌,歌词唱到“大河的沙子多又多,妹的小调比沙多,前面驮去几十驮,后面还有几十箩”,形象的形容了双柏险峻秀美的自然山水,涵养了双柏丰富多彩的民歌小调。双柏县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楚雄州双柏县旧属古滇国,地处滇中腹地,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与红河水系分水岭南侧,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内涵为国内外所注目,被誉为“民族文化宝库”、“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故地”。境内居住着……[详细] |
祭天地是彝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一种仪式。祭祀由毕摩主持,祭坛多设在具有三台形状的山顶(俗称祭天山或三台山),也有以人工筑成的三台祭坛。若祈风雨,祭品用黑色的牛、羊或鸡,若祈晴朗,祭品则用白色的。明天启《滇志》记载云:“罗罗,巫号白马,民间祭天,为台三阶,白马为之祷”。“白马”系彝族祭司“毕摩”二字的音译异写。彝族每年正月间马樱花节都要举行祭天地仪式,神坛设在一棵大约二丈高的松树前,……[详细]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白族吹吹腔历史古老。吹吹腔代表人物很多,迄今为止有上百位艺术精英闻名省内外。目前全县有4个地区为吹吹腔的主要流行区域,有专业和业余剧团9个,曾多次参加全省文艺汇演,深受欢迎。历史上当地有13座戏台,现保存完好的仍有1座。每逢年节、迎神赛会、婚丧嫁娶、起房竖柱都要进行吹吹腔表演,春节时最隆重,表演要进行三天三夜,极受民间喜爱。作为一种古老的白族民间剧种,吹吹腔有古装戏和现代戏之分……[详细] |
大本曲是流传于大理白族地区的一种说唱曲艺种类,专门用“白语汉字”演唱整本长篇故事。曲本多取材于汉族、白族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叙述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传说故事,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民的真实生存状况和思想情感。大理地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农闲空暇都要弹唱大本曲,大本曲自古以来一直是白族生活中的重要文化活动形式。大本曲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加工完善,逐渐形成了“三腔九板十八调”的音乐体系,“三七一五……[详细] |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石雕久负盛名,自唐代就有盛誉,明清时大批剑川石匠应召入宫,参加北京故宫、圆明园的修建。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过首都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重要建筑的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山石窟突出反映了剑川石雕的艺术特色。梅园村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石雕之乡,梅园村现从事石雕业者有19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3%,全年收入达100多万元。石雕是该村经济支柱产业,产品种类繁多,分为民用建筑基础……[详细] |
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乡是布朗族聚居地之一,布朗族山歌曲目繁多,内容丰富,歌词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浓郁。布朗族山歌唱腔圆润委婉,明亮清晰,有特殊的颤音和滑音,尤其在女声中最为明显。一般有独唱、对唱、群唱三种形式。普遍流行的山歌有10个类别:古本山歌、盘花名、姊妹山歌、跑马山歌(又称花花山歌)、盘菜名、盘药名,盘山名、甲子山歌、盘天河、造大船。其中,古本、盘花名、盘天河、造大船和……[详细] |
木鼓舞,佤语称“各老代刻落”,是广泛流传于思茅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村寨的民间舞蹈,它与佤族拉木鼓的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历史上,佤族把木鼓视为通天神器和山寨的保护神,也是佤族部落出征决战、召集成员、举行祭祀活动必不可少的器物。在长期历史进程中,佤族形成了与木鼓有关的舞蹈,并根据形式与场地不同,分为拉木鼓舞、跳木鼓舞、祭木鼓舞等。鼓点有多套,敲法也有多种。击鼓者均为男性,每只木鼓由2~4人合敲,男女老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