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大营和鸡足山镇上沧、白荡坪白族正月接送本主活动是比较有特色和特点的民族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它是一种本主崇拜和本主祭祀活动。在此以大营镇萂村正月“天子节”为例介绍其形成和活动盛况。据传:唐代南诏时期,赵善政、杨干贞在位期间,于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五回故里过新年,分别在萂头、邑尾、萂中、萂尾、黑家邑等村体察民情、与民同乐,他们了解到父老乡亲的生活十分艰难,过完节,杨干贞携随从回到羊苴咩城,数日后,颁布了……[详细] |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白族先民以滇池为中心的滇僰人“头饰羽翎”。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舞蹈图像中,舞者全戴羽冠,顶插长翎,上身裸露,下着兽皮羽毛带状裙。洱海地区,唐初白族先民之一的西洱蛮,男女以毡皮为披,女子絁布为裙,男女赤脚。《云南志》卷五云:“东有白蛮,丈夫妇人以白缯为衣,下不过膝。”“妇人,一切不施粉黛,以酥泽发。贵者以绫锦为裙……[详细] |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之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分布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他们勤劳、善良、活泼。别以为撒尼人与撒梅人的名称只差一个字,服饰会很相似,其实撒尼人与撒梅人的服饰截然不同。著名影片《阿诗玛》就是根据彝族撒尼人著名民间长诗改编的。影片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阿诗玛的故乡——石林。影片中阿诗玛和阿黑哥的服饰就是彝族撒尼人的服饰。撒尼人的服饰在彝族可是颇具特色的。撒尼男子是用麻布缝制的对襟式无袖短褂,绣……[详细] |
瑶族据称是九黎三苗的后裔,分布在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云南的瑶族大约有21万,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此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屏边、金平、河口等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及普洱市的景东、江城、墨江等县都有分布。云南瑶族支系繁多,有蓝靛瑶、红头瑶、山瑶、板瑶和沙瑶等。红河州南端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地处亚热带,风光旖旎。马鞍底乡是一个民族聚居乡,原始森林苍苍莽莽,树林叠翠……[详细] |
德昂族妇女与许多南方少数民族妇女一样喜着筒裙,但不同的是她们的筒裙为彩条水波横纹长裙,显得新颖大方,鲜艳夺目。根据民间传说反映,德昂族妇女筒裙的纹饰与其先民崇拜龙和大鸟的图腾关系密切。不同支系的妇女筒裙的纹饰有明显的差异。自称“梁”支系的妇女筒裙上,横织红、绿、黄、黑等颜色的宽线条纹饰;自称“别列”支系的妇女的筒裙上,横织大红线条纹饰;自称“汝买”支系的妇女筒裙,则以黑线做底色,夹杂有红、白色细线……[详细] |
基诺族服饰简单古朴,他们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彩条的土布衣服。基诺族男子穿宽裤和无领对襟白外衣。女子上着绣有各色图案的白色背心,外罩无领长袖外衣,下穿黑色红边的合缝裙子,身背1布袋。基诺族崇拜太阳,日月花饰就是基诺族人民审美心理的历史积淀,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日月花饰是基诺族男子的背部装饰。每个男子在衣背中央均缝缀着一块彩色图案,基诺人称之为“波罗阿波”,意为太阳花或月亮花,即日月花饰。……[详细] |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常常披挂的五颜六色,串珠、胸链、耳环。年轻女子以前有纹面的习俗。独龙族男子过去用一方毯披于背后,由左至右掖,拉向胸前系结,下身穿短裤。现在独龙族普遍穿上了布料衣装,但仍在衣外披覆条纹……[详细]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中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广阔,各民族的形成,经历了至少两千多年的分化或融合过程,民族文化也都有着各自长期发展的历史传统,民族服饰多姿多彩,服饰文化内容格外丰富。本期为您展示的是哈尼族服饰。哈尼族是中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详细] |
三坝纳西族男子衣着大面襟短上衣或者长衫。穿长衫者则要束毛巾带,下腹部系羊皮兜肚,用以盛钱或日用小物品。着宽脚裤,裤长过膝,裹绑腿。赤脚或蹬牛耳草鞋、皮鞋,头戴毡帽或金边帽等,佩带腰刀及火镰。妇女着对襟长衫、系百褶裙,腰束百带,编发盘辫,披羊皮披肩或毛织披背,佩带首饰。上江纳西族与三坝纳西族服饰大致相同。而金江、虎跳峡镇纳西族服饰则与丽江纳西族服饰接近,披“披星戴月”羊皮披肩等。迪庆维西县及德钦县的……[详细] |
由于受汉族影响,与当地汉族服饰区别不大。现在已无明显差异。水族服装的特点是“短衣长裙”,且完全用火麻土布作面料,喜深蓝靛色,民国以后逐渐易裙为裤。水族服饰最有代表性的是女性的服饰。与汉族“姊妹装”颇相似,但袖长而窄。身短而紧是与汉族“姊妹装”的微小区别。裤的腰、臂部较紧、裤管较宽大,颇有点喇叭裤的韵味。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历……[详细] |
阿曼,有的支系叫利曼,有的叫西曼,因方言不同,叫法稍有有差异。佤族传统阿曼大致有三种:一是格亚永,即寨子头人;二是格利俄,部落酋长;三是王,即邦国的君王,奇怪的是未见史籍记载佤族有国家。但他们传说自己有过国家耿佤,并且国王叫王。佤族头人,无论是寨子头格亚永,还是部落酋长格利俄,西盟叫窝朗,他们都共同保留其先民濮“尊贵者裹红布头”的习俗。另外,格利俄(窝朗)这一级的头人衣服上还饰太阳、月亮、星星、双……[详细] |
基诺族传统服装的共同点是用自制棉土布,而且布织好缝衣前要用米汤浆过。基诺族的阿西、阿哈、乌优的服饰(包括头饰)各有不同。这里仅以阿西的服饰作介绍。头饰,男子以丈余长的黑布缠头,青年把绣有月亮花纹图案的一方露于右方;女子头戴白色坚线对折尖顶的三角形帽,帽沿略做向外翻卷,以尖顶上的黑条文为中,帽子两侧下垂直披肩上,耳载银质大圈耳环;过去,男子留三撮发、穿耳、染齿,现已不见。服饰,以白、黑、红、黄、青、……[详细] |
屏边苗族,自称有五个支系。有“青苗”、“花苗”、“黑苗”、“白苗”和“绿苗”。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屏边苗族妇女服装服饰改变很大,原来的老式服装服饰已基本不存留。上装仿“花苗”缝制改变不大,下装仿“青苗”缝制,大多数已改变为机织机卷百皱裙,且花色异样,款式不拘一格。过去没有的,现在已有所创新,如镶饰玻珠、塑珠等,脚已改穿国家生产的布鞋、胶鞋、皮鞋等。但各支系均有所不同。“青苗”妇女服饰美观、大方、好……[详细] |
撒梅人(尼濮),彝族一支,居住在云南省官渡、红河、楚雄等地。鸡冠帽(撒尼莫吐),是撒梅人少女戴在头上的吉祥物。……[详细] |
基诺族的衣料是妇女们亲手织的“砍刀布”,她们织布用腰机,织布的人席地而坐,经线一头拴在自己的腰上,另一头拴在对面的两根木棒上。纬线绕在竹木梭上,用双手操纵着左右来回穿行,梭来回穿行一次后就用砍刀式的木板推紧,“砍刀布”就是由此得名的。基诺族的男子爱穿无领对襟白砍刀布小褂,小褂前襟、胸部、臂、腕部有彩色条纹。小褂背上缝着一块约有六寸见方的黑布,上面用彩色绣着一朵圆形图案的花,周围有放射状线条,似太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