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史称为“俅”、“俅扒”、“洛”、“曲洛”等,自称“独龙”或“独龙阿昌”。新中国建立后定名为独龙族。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独龙语共有两种方言,一是独龙江的独龙方言,二是怒江丙中洛的怒族独龙语怒江方言,这两种方言有一定的差别,但能相互通话。独龙族历史上无文字,他们以刻木结绳方式记录事情和传递信息。20世纪50年代初,缅甸日旺人白吉斗·蒂其……[详细] |
怒族主要居住在云南怒江两岸的丙中洛至普拉底地区,由4个支系组成,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怒族自称“阿龙”。据不完全统计,贡山的“阿龙”主要有生恰、占苏、困欠、伊苏、气敢、滚拉、勒包、本东、贡马、南木大东等20多个氏族。怒族先民没有文字,汉文史籍中对怒族的记载也极少。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从语支上看,由于怒族的族源复杂,加之历史上受交通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各支系间语言不通。迄今为止,语言学界还未能对怒……[详细] |
民谣《阳温暾小引》又名《吹烟调》,约成于清道光年间,流传于腾冲县和顺镇一带。和顺古名阳温暾,地处腾冲通往缅甸的交通要冲,是有名的侨乡。旅居国外的和顺人在外拼搏奋斗,企盼落叶归根,对故土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阳温暾小引》是后人实录当年滇西边地男人在家乡成长、出国谋生的种种经历,用村言俚语、半文半白等写成的歌谣,是当时滇西人到东南亚谋生的一部“出国必读”指南,也是一部用于告诫乡人的劝世歌谣。《阳温暾小……[详细] |
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和水塘镇等地流传的傣族(花腰傣)叙事长诗《朗娥与桑洛》是一部篇幅长、内容完整的悲剧叙事诗,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阶级关系、伦理道德、婚姻恋爱等。当地版本较多,以口传的方式流行于民间,近年来当地文学爱好者对其中的一些版本作过整理。长诗通过花腰傣姑娘朗娥与男青年桑洛之间生离死别的爱情悲剧,反映了花腰傣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和家长制,追求坚贞不渝爱情的决心,表达了……[详细] |
拉祜族史诗《根古》主要流传于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其他拉祜族聚居地区,是一部描述拉祜族先民繁衍迁徙的叙事性史诗。迁徙是拉祜族社会发展中一段重要而又漫长的历史,在拉祜族心目中就是祖先和历史的象征。这部叙事长诗主要叙述从秦汉时期开始,拉祜族先民告别了他们繁衍生息的青藏高原,从传说中遥远的北方密尼都库、诸海厄波等地起步,历经千辛万苦,跨越几个世纪,跋涉数万里,一直迁徙到“勐缅密缅”(今临沧一带),最后……[详细] |
彝族史诗《阿鲁举热》流传于金沙江畔的元谋县小凉山彝族(诺苏)地区,是云南彝族迄今发现的唯一一部英雄史诗。阿鲁举热是一个在彝族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扬的英雄祖先形象。史诗讲述了阿鲁举热一生中的重要经历。阿鲁举热是史诗主人公的彝语名字译音,他是鹰和人交感而生的后代。史诗开头讲述了阿鲁举热的出生经过,老鹰将他抚养成人后,他前去寻找自己的母亲。在途中,他战胜了部落头人日姆,射落了天上的六个太阳和五个月亮,制服毒……[详细] |
叙事长诗《阔时目刮》广泛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傈僳族聚居区。《阔时目刮》为傈僳语,汉语为《春节调》,是一种对唱形式的叙事长诗,原诗5字一行,共有近万行,汉语译文有5700行。《阔时目刮》是傈僳族人民过新年“阔时节”时唱的调子,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初十唱。节日期间,傈僳族群众身着盛装汇集到广场,手拉手围成圈,跳“嘎”(三步舞)庆祝,《阔时目刮》调就是在这时演唱的。唱的形式类似对歌,采用主唱……[详细] |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是藏族等各族群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详细] |
“礼乐名邦”通海,洞经音乐是这一美誉的深厚文化支撑之一。“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是这个“礼乐名邦”的传奇。洞经音乐是音乐的活化石,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洞经音乐源于古代中原道教的丝竹乐,历史悠久,所用乐器分文、武,乐队庞大,乐曲风格优美、朴实、典雅。它以谈演道教1《文昌大洞仙经》得名,道教经书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分别是道教三清尊神传下,所以道教经书称为……[详细] |
云南的西部、西南部和缅甸毗连,临沧市正是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1区、4县、3自治县。有汉、佤、彝、傣、拉祜、布朗、白、僳僳等民族。总的来说,是一个多少数民族的地方。“司岗里”是佤族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司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司岗里”就是从岩洞里出来,特指的地理位置在西盟县岳宋乡南锡河对面缅属岩城附近名巴格岱的地方。也是佤族人的一部创世史诗。“司岗里”是佤族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司岗”是……[详细] |
曼迈桑康国家AAA级风景区,每天这里都在演绎召树屯与孔雀公主喃木诺娜的爱情故事,动听的音乐、100余只孔雀从天而降、湖中曼妙的身影、主持人精彩的演说,娓娓道出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叙事长诗:勐板加国的王子召树屯与勐董板孔雀国的公主喃木诺娜在金湖边相遇,获得美好爱情,战祸带来灾难,破坏了美好的爱情,但王子经过千辛万苦,重新找回美好爱情。长诗虽然产生于封建领主制中……[详细] |
哈尼哈吧,中国哈尼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尼哈吧”哈尼语意为哈尼古歌,是哈尼族社会生活中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民间歌谣,是有别于哈尼族山歌、情歌、儿歌等种类的庄重、典雅的一种古老歌唱调式。“哈尼哈吧”涉及哈尼族古代社会的生产劳动、宗教祭典、人文规范、伦理道德、婚嫁丧葬、吃穿用住、文学艺术等,是世世代代以梯田农耕生产生活为核心的哈尼人教化风俗、规范人生的“百科全书”。被誉为“无文字的百科全书”,……[详细] |
《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迄今发掘、整理并出版的唯一一部创世史诗,全诗长1200余行,史诗与其他民族的创世史诗不同,情节单纯,始终以万物之源──茶叶为主线,集中地描写了这一人类和大地上万物的始祖如何化育世界、繁衍人类的神迹,并以奇妙的幻想将茶拟人化。反映了德昂族人对茶树的图腾崇拜。2008年6月7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申报的“达古达楞格莱标”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
彝族史诗,用老彝文记载并广泛流传,该诗描述了彝族传说中万物的起源。彝族把叙述天地间一件事物的起源叫一个“查”,《查姆》共有一百二十多个“查”,现搜集到的只有十一个“查”。“查姆”意为万物的起源,彝族人民把叙述天地间一件事物的起源叫一个“查”,据说《查姆》共有一百二十多个“查”。现搜集到的只有十一个“查”。《查姆》认为,“远古的时候……上面没有天,……空中不见飞禽,……没有太阳照耀,没有星斗满天,没……[详细] |
苗族织锦技艺起源于何时已无文字记载,苗族在历史上有过五次苗族大迁移,约1200年前,苗族进入到西南的崇山峻岭后,伴随着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苗族织锦得到进步发展。苗族织锦技艺由苗家妇女代代相传而来,由母亲传给女儿,女儿出嫁时,陪嫁物中要有自己亲手织造的织锦背带等。而这些苗家织物的精美程度,是苗家人评价一位姑娘的重要标准。苗族织锦方法有挑织、编织和机织之别。挑织属于宽锦,机织和编织则主要用于衣褥或锦带……[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