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卓筒井深钻汲制工艺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卓筒井古老的深钻汲制工艺沿袭了宋代钻井、制卤、晒卤、(滤卤)、煎盐的制盐工艺流程,堪称华夏一绝。一、钻井:以绳式顿钻钻井方法,既搭一长方形木架,利用杠杆原理踏起吊在杠端的大铁棒(铁棒下端如碗口大)。二、取卤:井打好之后便用大楠竹去节后下到井下搁开淡水,然后利用花车上的放蔑将吸卤筒放到井下将卤水盛满,……[详细] |
闹年锣鼓打击乐是清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时期传入金龙镇骑龙社区17组。据当地老人回忆,闹年锣鼓历经几代无证可考,只知道是从骑龙社区1组肖子和手里拜师学艺来的。闹年锣鼓的演员由5人组成(一人打大锣、两人打马锣、一人打二鼓、一人打镲)。其乐谱从最初的104个减少到现在的16个;其音乐独具川西地方特色,乐曲优美动人;其内容多为惩恶扬善,陶冶情趣,催人奋进。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浩劫”,闹年锣鼓走入低……[详细] |
又新高跷由清朝末期一蔡姓人氏从外地传入,有100多年历史。自传入后,由于其所需道具简单易制,表演场地不受限制,学习内容通俗易懂,学习群体比较广泛,深受群众喜爱并迅速推广普及。在上世纪20年代,《金堂志》关于又新(原名蔡家河)的记载中就有“十之八九乡民擅高跷”的叙述,证明了当时高跷的普及程度及高跷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建国以后,又新的高跷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内容上更注重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详细] |
踩桥本为新桥修成时所举行的一种仪式,即:桥修成后,要举行“踩桥”仪式,才可启用。在此之前,不准任何人通行。要选一个吉日良辰,请高寿老人、乡贤名士等前来踩桥。如这天有新娘、新官或新中举士的轿子从桥上经过时,则一定要请他们下来踩桥,取“新”、“喜”之意。迷信的人认为这样做后会大吉大利,桥才不会垮,从桥上过的人也可免除霉运。但是龙华的“女子踩桥”是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且独特而新颖的一种民间民俗活动,源于……[详细] |
“泥脚杆”牌系列花生以精选花生为主料,采用祖传秘方和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生产工艺独特,产品香脆、可口、化渣,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赠送亲友的绿色佳品。“泥脚杆”花生先后获得“遂宁市消费者喜爱商品”、“遂宁市首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优秀奖”、“畅销商品奖”等多种荣誉称号,2006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09年“泥脚杆”牌蒸汽白玉花生成为我市首个航空食品。……[详细] |
东禅镇唢呐东禅镇唢呐兴起于清乾隆初年,传承主要以家族传承为主,辅以师徒传承。师徒传承既不拜师也不收费,主要是交往比较密切的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传承关系。近年来,东禅镇唢呐与时俱进,与电子琴等现代乐器相结合,在演奏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广泛应用于婚嫁迎娶、店铺开张、节日庆祝等,深受群众喜爱,也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一枝独秀。……[详细] |
白马镇毗卢寺庙会毗卢寺位于四川遂宁安居区白马镇西面5公里,为广德寺分寺。毗卢寺于2007年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安居区唯一的一处省保单位。毗卢寺自建寺以来,民间传说毗卢寺的癫师爷非常灵验。每年农历三月初七的庙会,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云集,有安岳、乐至、简阳、大英、中江等地,佛事活动极盛。每年接待人数10万余人,收集募捐资金5万余元。庙会期间,附近各小庙到毗卢寺朝拜,游僧……[详细] |
分水镇石工号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项目原汁原味,别具一格。在打石、撬石、抬石的劳动过程中,在用石头铺路、修桥、筑堤、筑坝、建造房屋时,人们都在哼唱或吆喝。这种号子的种类繁多,可达一百七十余种。石工号子腔调丰富、风格独到、韵味独特,最早传唱的人可唱九十二腔、八十二调。石工号子从轻唱至四言八句,到编成歌谣传唱,形成了一派独特的石工号子韵味。现在流行传唱的有:大锤号子、拗料号子(又分大石料、……[详细] |
打围鼓打围鼓有称“玩友”。工余饭后或红白喜事,邀约或邀请“玩友”四五人围坐一起清唱。不用舞台、化妆和服装,一般在玩坝或茶馆举行。玩友各自坐在座位上,手执板鼓、堂鼓、川鼓、马锣、川胡、钹之类乐器,自吹自打自唱。打板鼓者是鼓师,其他乐器以鼓师手势、鼓签、鼓点指挥行事。打围鼓花钱不多,费事不大,因而深入民间,广泛流传,满足了川剧爱好者爱唱、爱听的要求。……[详细] |
龙灯舞为民间传统舞蹈,又称“龙舞”、“龙灯”、“耍龙”等。据说始于汉代。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舞龙灯。龙形品种多样,有“彩龙”、“火龙”等。彩龙龙头五彩缤纷,龙身以各色软段制成,约9制10余节,造型精美。舞时常配以鱼虾蚌壳等彩灯同行。舞龙者不分男女,皆着对襟彩服,系红腰带,手持一节把竿,随逗宝人曲身翻舞,绵延不停。有打击乐器相伴。火龙多用彩龙头,龙身着彩绘龙鳞的粗麻布,每节内有竹笼,内置燃烛或捻子,……[详细] |
蓬莱大乐2007年,蓬莱大乐被正式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蓬莱大乐流行于遂宁市及边沿地带。“蓬莱大乐”作为巴蜀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巴蜀文化精品”、“东方神乐”。……[详细] |
耍旱龙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耍旱龙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安乐办事处干屏村龙王庙及卓筒井镇周边地区民间龙舞。耍旱龙的道具有石雕龙王,竹编七节龙或十节龙,竹编龙头。耍旱龙时,在龙舞锣鼓的伴奏下,有的艺人抬着龙王,有的艺人舞着竹编龙头,有的艺人舞着竹编节龙,舞姿优雅、壮观。艺人们举起龙头在龙王庙前舞了起来,一些壮年男子从龙王井中提来泉水,纷纷向龙王身上泼去。舞龙套式主要有:五龙归位和蛟龙翻……[详细] |
象山花锣鼓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山花锣鼓是四川古代特色的音乐,创始于清朝,由当年象山民间鼓乐手组成‘公堂’(即乐队)开始在民间流传。花锣鼓的乐器由大锣、大鼓、大钵和四个马锣组成,演出灵活,节奏跳跃,后来花锣鼓靠家传或同族组队流传下来。2004年5月,大英县境内发现一本清代象山花锣鼓乐谱,这是四川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且保存完整的锣鼓乐谱,全书共记录了《一顺风》、《节节高》、《挂帅》、《吊猴子》等……[详细] |
“巴中皮影”,指流传于四川省巴中市境内的一种民间皮雕传统戏剧人物的工艺美术和民间皮影戏演出两大部分。制作这里所指的“工艺美术”是指皮影人物的雕刻制作。选择放血而死的大黄牛皮经过“发汗”、“浸泡”、“刮毛”、“去筋”、“绷伸晾干”、“下料”,待雕刻制作。绘画纸人(又称格子),将要雕制的皮人头、身、四肢分画于纸上,后将纸人画各部分粘贴在牛皮上,用40多把不同类型的雕凿进行棰刻,刻好后上色。再用手工熬制……[详细] |
“巴州皮影”,指流传于巴中境内的一种民间皮雕传统戏剧人物的工艺美术和民间皮影戏演出两大部分。这里所指的“工艺美术”是指皮影人物的雕刻制作。选择放血而死的大黄牛皮经过“发汗”、“浸泡”、“刮毛”、“去筋”、“绷伸晾干”、“下料”,待雕刻制作。绘画纸人(又称格子),将要雕制的皮人头、身、四肢分画于纸上,后将纸人画各部分粘贴在牛皮上,用40多把不同类型的雕凿进行棰刻,刻好后上色。再用手工熬制的明油(又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