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民俗文化

四川省民俗文化介绍第20页

  成都烧腊历史悠久,始于清朝初年,借鉴于广东风味卤食。旧时多以挑灯夜卖为主要形式。牟茂林、杨汉江、冷远举三个有点文化的人相聚合议做饮食生意时,为迎合成都人的消费习俗,用鸡翅、鸡爪、鸭翅、鸭足,鹅掌、鹅翅及鸡、鸭、鹅的胗、肝等小货作为卤制品,一定会赢得顾客。于是,他们创办了不起眼的0小店,直接从杜甫《客至》诗中截句做店名“盘飧市”,店址设在成都华兴正街。读过杜诗的人都能感悟这“盘飧市”的“雅致”、“实……[详细]
  成都人制作卤鸭要追溯到大清年间。耗子洞张鸭子店,是创始人张国良开的鸭子店。其出售烧鸭子、牛肉肺片就在这提督东街和署袜街交汇口处的“耗子洞”门口。1931年,摊子迁到街对面“江东浴室”门口过道上。为了与其他姓张卖的烧鸭子相区别,便于买主觉得好传名,于是,取名“福禄轩”。外面摆出售腌卤的摊子,里面靠壁安放两张方桌、一张条桌卖酒,1932年张父去世,“福禄轩”由张国良子承父业,继续经营烧鸭子。张国良严遵……[详细]
  清末(1894年),四川资阳东峰镇人赖源鑫跟随堂兄到成都一家饮食店学徒,几年以后手艺到家即自己筹资挑担卖汤圆。他为了赢得顾客,奉行的经营策略有“0”:利看薄点,服务好点,质量高点。他做汤圆工细,粉子磨得匀,心子油糖重,具有粉子细稠白嫩,馅心“甜香、滋润”的特色;加之待人和气,童叟无欺,逐渐,赖源鑫的汤圆担子走街穿巷在众多的小食担子里有了名气。日久天长,成都人习惯了直呼赖源鑫卖的汤圆为“赖汤圆”。赖……[详细]
  华夏天府陈麻婆豆腐是驰名中外的名肴。清末被《四川•成都通览》录为成都著名食品,已收入中、日合编的《中国名菜集锦•四川》一书。清同治年间(1862年)成都北门万福桥旁开有一家陈兴盛饭铺,主厨的是店主之妻陈氏。该店起初为经营小菜便饭、茶水的小饭馆,食客多为挑油担子的脚夫等下力人。这些人经常买些豆腐,从挑篓中舀一瓢清油请老板娘代为加工豆腐,烹出的豆腐又麻、又辣、又烫,风味别具。日……[详细]
  抄手:北称馄饨、包面,是民间流传最古老的面食之一。成都餐饮店招多以主营品种冠以老板的姓氏而成。龙抄手店却是例外,它的始创者不姓“龙”。龙抄手筹建时,创办人张光武与几位朋友在“浓花茶园”商议办抄手店事宜。议到店名,有人提出借用浓花茶社“浓”字的谐音“龙”,以祈吉祥。并说,吾辈乃龙的传人,中华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矣,我们的事业也会代代相传,永远昌盛。张光武等人一致表示赞成,认为龙抄手无论辅以红汤,清汤或是……[详细]
  古城鸟笼竹编制作技艺,是古城人经过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技术程序多,技艺含量高。至今仍然流传在古城镇的民间。古城鸟笼以养鸟来分主要有:画眉笼、百灵笼、子燕笼、白燕笼、四雀笼、石燕笼、鹩哥笼、红嘴鸟笼;按笼型分主要有:四方笼、八方笼、圆笼、异型笼、拱顶笼、平顶笼;按装饰来分有:雕花笼、素笼、染色笼等;按材料分有:红丝笼(老料笼)、斑竹笼、楠竹笼、白夹笼等;按用途分有:洗澡笼、斗鸟笼等。近……[详细]
  聚源竹雕是川派竹雕的代表。聚源镇在古代被称为“导江县”,来源于4500年前大禹治水的历史典故《禹贡》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都江堰水利工程大量使用竹子编结的竹芭、竹席、竹绳等。证明都江堰市竹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作为兼有实用和观赏作用的竹雕工艺,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形成,现存最早的竹雕艺术品为汉代作品,现存记载竹雕工艺为六朝时文献。川西平原在唐宋时期竹雕艺术水平已经很高,到明清时已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详细]
  清乾隆年间,江西省金溪县人郑豫昭、彭永年迁来温江城关开设铨盛号、海天春号酱园。民国期间,酱园业逐步发展,产品很多,其中滴窝油色香味俱佳,是温江的传统名产品。独具一格的“温泉牌”窝油,又名“温江白酱油”,系选用上等黄豆、小麦等原料,经过天然发酵,日晒夜露5至8个月后,制成酱胚,装入木桶内,成熟酱胚遇冷回润产生的汁液,顺缝滴入窝内,故称窝油或滴窝油。抗日战争时期,经入川的外省人士食用后广为介绍而名传四……[详细]
  扯响簧是客家人进入四川后,在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娱乐活动。许多平时生产劳作的农民,在春节前就手工制作响簧,采用四川特有的大斑竹,每个响簧两端各2个风门,且响簧两端粗壮,腰身小,玩者两手拿细竹竿,竹竿另一端用打上松香的粗线连接,再将绳子套上响簧中间,双手用力上下作打鼓动作,使其响簧高速旋转,再旋转达到一定速度时,就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声音最大是方圆几里都能听见。形同北方称之为抖空竹。响簧,俗称空竹……[详细]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据史载,我国在唐代就发明了竹纸,比西方早1000多年。平乐古法手工造纸在宋代已闻名于西南地区,乃至于中国。平乐镇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所辖邛崃境内西南部,距318国道9公里,距邛崃市区18公里,距成都83公里。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坝面积各占三分之一。二千多年前,平乐便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物产丰饶,人文鼎盛,系川西南重要……[详细]
  蒲江米花糖传统制作工艺是一种地方特色糕点的制作方法。它源于风景秀丽的蒲江,是蒲江人民的一大财富。它始于唐宋、精于明清、极于现代,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独特的地理气候、悠久的历史传承与精湛的传统工艺,造就了蒲江米花糖“色鲜味美、香甜爽口、酥脆化渣、回味清香、老少皆宜”的独特品质。蒲江,享有“绿色蒲江,天然氧吧”之美誉,是著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优良,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加上长年日照偏少,空……[详细]
  蒲江多石,石头中有珍品,即蒲石。蒲石,产于熊坡背斜上三迭系须家河组,出露于东北盐井沟、光明响水滩、朝阳大王井。其石色青带紫,冷润细腻,通常取其石心雕刻为墨砚称‘蒲砚’。”可见,蒲石的主要产地在蒲江长秋山盐井沟和响水滩及大王井一带。其石多彩,有鸡肝、青紫、冻青、蕉叶白、鳝鱼黄等,以鹤山镇蒲砚村之盐井沟产的青紫色和鸡肝色蒲石为最佳。自汉代起即有工匠采蒲石制砚,为文人雅士所使用和珍藏。宋代蒲砚即享有盛名……[详细]
  邛崃,古称临邛,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即公元前331年)与成都同时筑建,是巴蜀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汉王褒说“武阳卖茶”之武阳(实属新津)是茶叶市场而非茶叶产地,公元前331年所置临邛城辖今崇州、新津、大邑、都江堰等,隋朝时甚至包括名山、芦山,川西主要产茶地,是历史上名符其实的“茶县”、“茶郡”,武阳实属临邛。陆羽《茶经》说历代饮茶名家“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即与卓文君在邛崃演绎了爱情佳话……[详细]
  《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海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淮南子•形训》曰:“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这些古文献都不约而同提到“都广”和“建木”两个词。“黑水都广”,指的就是现在的成都。而“建木”则指上古巴蜀先民崇拜的一种圣树,即阴沉木。阴沉木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名贵木材,稀有之物,是尊贵及地位的象征。我国民间素有“纵有珠宝一箱,不……[详细]
  民间剪纸起源极早,经过上千年的流传发展,成为中国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源于彝族原始巫术之驱邪剪纸,后与汉族地区的民间婚丧嫁娶图案剪纸、日常生活之鞋样、衣饰、窗花等剪纸图形图案相融汇融合,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剪纸流派。“剪纸”深受四川城乡人民的喜爱,它是以民风民俗与民间绘画相结合,地方特色浓郁的民间艺术,在四川及各地城乡广为流行,至今有上千年历史。它形式多种多样,有喜庆系列,祈福系列,装……[详细]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