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自古为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古代通中原、西域的金牛道和通云达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在成都相会,成为中国西部纵贯南北的交通运输动脉;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腹心,地形以平原为主,此外是丘陵及山地。古称蜀地肥饶及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故称为“天府之国”。川剧及川剧服饰工艺中,便是植根于“天府之国”中一枝奇葩。川剧服饰工艺历史悠久,工艺技术应在川剧诞生之前,成都的川剧服饰工艺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的纱帽街衣……[详细] |
道明镇位于崇州西北部,距崇州市区6公里,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素有“竹编之乡”的美誉,全镇5800多户农户中有30%以上专业从事竹编。道明竹编是以道明镇为中心,幅射我市济协、东关、白头、公议等乡镇的农业产业带。道明竹编拥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特别是从清代初年,至今的300多年时间里,道明镇竹编经历了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一棵棵糍竹,经过去青皮、剖片、日晒、划篾丝、染色等工序后,再通过编……[详细] |
怀远藤编始于三国时期,历史悠久。怀远镇也素有“藤编之乡”美誉。怀远藤编的起源,在晋代崇州籍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中有详细记载:“三国时,蜀有汉原(怀远镇古称汉原郡)工匠马氏,以山藤泡而亮之,高山翠竹阴干为架,细密绕之成形,以土法熏蒸,色呈金黄,形似龙塌。初为自娱之用,后邻人知之,以为巧,纷纷钱币货之,随入市为业”。怀远藤编一直以农民家庭副业的形式出现。产品多是筐兜、提篮等一些家用小器具,主要满足……[详细] |
柏合草编具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远近闻名,并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副业收入来源之一。草编绝活是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时由客家人从广东带来的,他们的祖先当时从事此项副业为的是谋生,没想到入川后,历经近三百年的发展,却在当地生根、开花、结果,并演变成了传统的绝活。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被草编手工艺者演绎成一手绝活的是“柏合草帽”。据史载,早在民国之初,柏合寺的草帽业已经十分兴盛,设立了草帽买卖市场,成都等地的……[详细] |
桂花土陶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代,“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桂花土陶即产生有一定规模“(《彭县志》P408)现桂花瓦子村存有嘉靖年的龙窑窑址。桂花土陶包括:选料、踩泥、锯泥、制坯、锤坯、施釉、烧制等工序。一件精美的土陶制品所涉及的美学、力学和烧制原理超越了时限传递着丰富而古老的科技文化信息,在现代生活中,桂花土陶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土陶罐、盆、缸、坛经久耐用,品质优良;建筑土陶脊、瓦……[详细] |
邛崃邛窑始烧于南北朝,兴盛于唐,衰落于宋,是经历了约9个世纪的中国古代陶瓷民窑,邛窑的窑址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窑包最多、品种最多,产品最精,质量最好,烧造时间最长,产品销售范围最大,对其它省内外的瓷窑影响最直接、最具代表性。早在南朝晚期至隋,邛窑以烧青釉为主的基础上首先开创了呈乳浊状字青绿釉,是四川古代青瓷系代表窑址,现南河十方堂、固驿瓦窑山、白鹤大渔村邛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烧造器……[详细] |
竹编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为四川特有。在邛崃平乐独具特色的品种为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它是用优质慈竹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抽成细丝,再以瓷器器皿为胎,编织成雅俗共赏,经济实惠并极富特色的竹编工艺美术精品。平乐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渊源流长的历史酝酿了深厚的文化气息。该地水源充沛,竹资源丰富,尤其盛产慈竹。是整个四川瓷胎竹编最大的原料产地,也……[详细] |
平乐在三国时期就是军事重地,到今天为止平乐境内都还保留了张飞滩以及周边还存在孔明乡、卧龙乡等与三国有关的地名。平乐古镇,金华山下,白沫江畔,孔明灯升起,皓似明月。相传孔明灯是由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发明的,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它最早用以军事目的。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此计救了诸葛先生一命,可见孔明灯在三国……[详细] |
温江,位于成都平原腹地,距西南最大的城市成都公十公里,气候宜人,地热平坦,土地肥沃,全年气候温和,温差小,是国家级生态区的核心区域,目前,温江区盆景种植面积1万余亩,主要分布在玉石、寿安等乡镇,主要品种有乌柿、梅花、贴梗海棠、罗汉松、紫薇、银杏、六月雪等,盆景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温江的川派盆景盘扎技术起源于清朝末年。清朝末年,寿安镇百花村就已形成川西花木……[详细] |
川派盆景是中国传统盆景四大流派之一,自东汉雏形,五代起兴,历唐、宋、元、明、清,其间一路沉浮,最终形成风格流派。四川古称巴蜀,其地域涵盖川西、川东,特别是以成都地区为代表的盆景制作技艺,应是川派盆景制作技艺的基础和核心。由于四川山水、树木及为雄奇、丰厚,地貌环境又临大山险水,故其山水盆景即以幽、秀、险、雄、高悬、陡深之造型集合于盆盎内;树木盆景则以苍古、虬曲、飞垂、倒挂之格律,浓缩于盈握中。蜀中盆……[详细] |
军乐锅魁出自彭州市军乐镇,军乐镇原名军屯场。《军乐镇地名录》记载:“相传三国时蜀将姜维,明末张献忠等部相继在此屯兵垦田、休养生息”。据武侯祠三国文化专家推证,当年姜维在此将烤制蜀军干粮的方法传给百姓,由此而成为了军屯锅魁的起源。每年正月十六是军屯锅魁的开灶日,这里的锅魁店至今都要焚香行礼祭拜姜维。清朝末年,军屯场的谢子金以打锅魁为生,后来收升平场银佛村王千益为徒,1933年,王千益收军屯香水村马福……[详细] |
传统金铜手工艺是在铜工艺品上运用錾刻、镶嵌、错金银等技法,在整个传统金铜手工艺的操作过程中均会用到特殊制作的錾子,操作者的手艺要精妙成熟。此种工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具有较深远的历史文化性,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手工艺。成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宝库。根据史书的记载,早在战国初期蜀王就迁都于此,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它的文化积淀已达到4000多年,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三星堆和金沙文……[详细] |
冬天里的成都人都有个习惯,立冬就喝羊肉汤。但是,在大街小巷的众多羊肉店中,唯有一家是老成都味的羊肉馆,那就是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羊肉汤——秦川号。秦川号是一个可追溯到清朝末年的百年老店。当时,富甲一方的秦家,不仅拥有二艘大船,还有上百亩牛羊屠宰场,为拓展生意,这年,秦家又开起了专卖羊肉汤的馆子,取名为“秦川号”。羊肉汤既能进补又能防寒,所以大受老百姓喜欢,可羊膻味重,所以,许多地方,在熬羊肉汤时,……[详细] |
大蒜鲢鱼是川菜中一道具代表性的家常菜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带江草堂邹瑞麟烹制的大蒜鲢鱼禀承了民间传统工艺,烹出的鲢鱼有口皆碑。带江草堂是一家依河而设、竹篱茅舍的草堂酒家。其经营的鱼都是用鱼篓养于店旁河中,由客人自选,现捞现烹,着力突出鱼鲜的特色。大蒜烧鲶鱼(成都人称鲶鱼为鲢鱼)是邹瑞麟的杰作,鲶鱼肉质嫩鲜滑,味咸鲜微辣略带甜酸,自上世纪40年代起就一直被食客誉为川中名菜。也因此,食客直呼“大蒜鲶鱼”……[详细] |
水饺,古名“水角儿”,北方人读“角”为矫音,故称为饺。水饺是北方人常用的一种主食,馅心用蔬菜多于用肉食,但逢年过节时,馅心也十分讲究。当事时,一家人动手,有的杆皮,有的包馅,煮熟后上桌,合家围而食之。这与四川人过节摆上七盘八碗,大油大肉比起来,似乎简单得多,但各有各的情趣,只不过都是遵循古俗而已。水饺在四川,只是作为一种小吃。因此馅心多用肉制作,制作亦讲究得多,配上特制的好汤和调料,互相补充,相得……[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