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民俗文化

重庆市民俗文化介绍第4页

  丰都庙会是流行于重庆市丰都县一带的民间习俗文化活动,旧时,每至宇主神的诞辰,都会举行庙会,成为当地人日常经济交往重要形式。曾经丰都鬼城寺庙林立,届会众多,全年达35次。如正月初九玉皇殿办玉皇大帝圣诞庙会,二月初二天子殿为阎罗王天子圣诞并天子娘娘肉身成圣期举行天子会,四月初八大雄殿为释迦牟尼圣诞办佛主会,九月初八丰都大帝对圣诞举办土地会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鬼城庙会曾一度中断。丰都庙会伴随“鬼……[详细]
  秀山苗族羊马节,又叫“苗家五月年”,因主要节庆日在农历中的地支属午(马)和属末(羊)而得名,其主要流传于秀山县石堤镇、里仁镇、龙池镇等地,其中以石堤保安村最具代表性。羊马节传承,已经历十八代之多。因均以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对传承谱系并无记载。石堤镇保安村是苗民“羊马节”的主要传承地,当地苗族风情醇厚,民俗文化异彩纷呈。羊马节的形成,源自当地苗族先民的战争和迁徙,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详细]
  荣昌县“中国荣昌猪年猪节”作为唯一一个以猪为主体的节会,被收录进2011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节气大全》,与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中国·张北坝上草原文化旅游节等国内著名的节会齐名。历届荣昌猪年猪文化节简介一是特色荣昌猪。荣昌猪主产于荣昌,其品种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以其适应性强、杂0合力好、遗传性能稳定、瘦肉率较高、肉质优良、鬃白质好等优良特性而驰名中外,是世界八大、中国三大地方……[详细]
  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各族人民都吃月饼、赏月之时,而黔江区的26万土家族人,除了与当地其他民族一样拜月、赏月、供瓜果、吃月饼外,还有一个不一样的习俗———“摸秋”。为此,黔江区以土家族人摸秋习俗为由头,每年举办土家摸秋节活动。2015年,摸秋节举办了“摸秋”寻宝、千盏荷花灯齐放阿蓬江、千人团圆宴、对歌赏月、糍粑创意比赛、民俗风情表演、恐龙嘉年华、特产展会10项丰富多彩的子活动。……[详细]
  一、地理概况重庆市巫溪县地处渝东边陲,位于渝、陕、鄂三省交界处。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全县幅员面积403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298个行政村,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穿越县境。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巫溪的灵山秀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巫文化。二、历史渊源巫溪是中国巫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巫溪属长江三峡水系,亚洲最古老的人类巫山猿人就发现在距此几十公里的巫山庙宇镇龙骨坡,距今约200多万年历史。巫溪县宁厂镇的……[详细]
  饮食习俗。①涪陵人款待贵宾的正餐。贵客临门后,主妇取当地最好的水,泡豆子推豆花,加上腊肉及其他菜品,是涪陵农家待客的最高规格。②涪陵市民的膳食爱好。以豆花为主菜(有时仅有豆花)佐餐,包括很多人的早餐都用豆花饭。……[详细]
  农事旧俗。农人在收割稻谷之前为感谢“土地菩萨”保佑获得丰收,以及代为求天老爷赐予“好收天”而举行的祭祀仪式。仪式通常在开始割谷的第一天凌晨四五点钟举行。届时,农人们带上香烛钱纸和镰刀等,来到土地庙前,焚香化纸,跪拜祈祷,祈求土地保佑。仪式结束后即到田间,先由长者割下第一个草把,宣告收割正式开始。……[详细]
  涪地旧俗:妇女坐月子的饮食有以下特征:食品大荤大补,以母鸡、猪蹄为主,有时辅以适当的补药;口味清淡,一般只放很少的盐,有的炖汤干脆就只放糖,绝不放花椒;烹调以炖、蒸、煮为主,一般不吃炒菜。认为大荤大补以利补虚,并产生较多的奶汁;口味吃得过咸会影响出奶;吃了花椒会使母子患皮肤挠痒病,终生难愈;多吃汤利于多产生奶水。此外,猪油醪糟、油醪糟荷包蛋,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属产妇饮食佳品,系涪陵传统特色月母食……[详细]
  涪陵玩菜龙在民国年间已比较盛行。相传,起源于菜农庆祝榨菜丰收。菜龙的扎制,一般长7或9节,龙头用纸糊,龙眼用大红橘,龙身以菜头、青菜、莲花白、胡萝卜等扎制,逗龙的龙宝则以特大的柚子制成。玩龙人着黄衣、绿裤,腰束花带,头戴用菜头叶制作的帽子,脚穿草鞋。执宝的为男扮女装的小丑,身着花衣花裤,脚穿绣花鞋,脑后拖着胡萝卜扎成的辫子,耳戴用辣椒制成耳环。玩龙灯时,由两面大锣和蟒号开道于前,继以执事队、菜龙,……[详细]
  “踩池子”是制做涪陵榨菜一种必不可少的劳动。艰辛和智慧酿出了涪陵榨菜那鲜、香、脆的独特风味,十多次加工、十多种工艺,唯有腌制时“踩池子”是最富有享受的劳动。腌制榨菜时,在池内铺上一层菜头,拾在菜头上洒上一定比例的食盐,将菜和盐踩得严严实实。一层一层地踩、一层一层地叠高,直到池满,当地人叫做“踩池子”。“踩池子”又是一种极为风趣的劳动。口要喊、脚要踩,需要所有的踩池人动作协调一致,齐心合力。一人领喊……[详细]
  贱名,涪陵民间取名旧俗。父母或其他长辈怕婴幼儿“不好引”(意即抚育不顺利),每每要给小儿起个贱名,如猪儿、狗儿、吂二等,期以消灾避邪,并像那些“0”的东西一样,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长。……[详细]
  涪陵御锣有着非常丰富的曲牌,据史料记载,多达近40个品种。仅锣鼓就有洗马、双飘带、三广、长锤等,萧笛有十二花、银纽丝、玉娥郎等。这些曲牌不仅丰富了御锣的表现形式,也适应了它的多种场合。御锣的节奏时而舒缓时而快促,舒缓时犹如宦官朝廷漫步,快促时恰似壮士凯旋归来。它既有浓郁的贵族味,又充满了吉祥喜庆,在当地的鼓乐中显得别具一格。从此便开始在涪陵流行开来。  御锣,其实是由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吹奏……[详细]
  涪陵人历来有做咸菜的习俗,一般人家都储存有好几种咸菜,四季不缺。一些比较讲究的富裕人家,多达一二十种咸菜,菜坛可摆满一间屋,排列有序,称之为“咸菜屋”。储存咸菜的土陶坛有大小“自钵水”、“扑菜坛”等。咸菜分三大类:泡咸菜(即泡菜)、干咸菜、其他腌制类食品(豆豉、豆腐乳、胡豆瓣、鲊海椒、糟海椒、红苕丝、芋头丝等)。泡菜一年四季可做,惟干咸菜多在春天制作。干咸菜主要以青菜和青菜头为原料,其中青菜头咸菜……[详细]
  小孩儿满周岁时,家庭长辈为其泡米推浆蒸泡粑(米糕),款待前来朝贺的亲友,分送左邻右舍,有的还馈赠路人,称为“推长长粑”。因磨成的米浆要经过发酵(涪人称为“发泡”)之后才能蒸得出泡粑;发酵的良好情况如何,决定泡粑的香甜和松软程度,粑越甜香松软,说明粑发得泡。过去一般家庭妇女都要学会做泡粑的技术。给小孩儿推长长粑,就是讨(或喻)泡粑长势(即发酵程度)好、粑儿(巴望小儿)白白泡泡(涪陵人称小儿“胖”为“……[详细]
  娶亲的婚酒分“预酒”、“正酒”。预酒在正酒前10天举办,主要是结亲双方有关人员和媒人商定婚庆、正酒的具体事宜。正酒一般3天。头天坐席的是远来的亲友、厨师和帮忙打杂的人等,以及坡邻坎下的邻居,吃的比较简单。第二天是正席,一般从中午开始安席,由于场面大,一般都要坐几轮才能坐完,当天晚上是喝“闹房酒”。第三天主要是远客和勤杂人员,一般规模不大。在城里,一般只办正席婚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