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龙州、防城、上思和宁明等地的壮族村庄里,盛行着“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的习俗。嚼槟榔象喝茶抽烟一样,不限次数。方法是用小尖刀将槟榔削下少许,用火柴头大的面灰掺和着,加上一片指甲盖大的烟叶揉在一起,再用蒌叶包起来,放进嘴里咀嚼,跟着吐口水,而后在嘴里品味慢慢吞下。不用多久,唇红齿黑脸发胀,大有“醉槟榔”之感。嚼槟榔一是为了“辟瘴、下气、消食”、增口味,二是为了保护牙齿——嚼摈榔后牙齿乌亮美……[详细] |
居住在巴马的蓝靛瑶,至今一直保留着古老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婚俗蓝靛瑶男青年找对象,—般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由年轻人自己与姑娘对歌、抛绣球以及平时交往自由选择,二是由父母亲属在各种场合中代为选择。相中如意的姑娘后,由父母派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如女方同意,即交生辰八字给媒人带回,男方父母将男女双方之八字给算命先生推算,认为双方合适做夫妻,男方即给女方家一两块光洋和0.5-1公斤糖作定礼。为了取得女方一……[详细] |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随笔著作《岭南田野笔记》中,对白裤瑶有详尽记述。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穿齐膝白裤,故他称为“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的南丹……[详细] |
广西南丹生活着一个名为白裤瑶的瑶族支系。由于历史、环境等原因,白裤瑶族的服饰艺术保持着珍贵的原始性、生动的历史性和丰富多彩、完整的艺术性。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男子白裤瑶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白裤瑶男装上身为蓝黑色立领对襟衣,胸前两侧各绣一个鸡仔花图案。白裤瑶男子的裤子用白布做成,裤脚用黑布镶边。盛装的上衣外沿都用蓝布……[详细] |
全州东山瑶族乡成立于1951年9月27日,是国务院第一批审批成立的民族乡,也是广西最早成立的民族乡、全区瑶族人口聚集最密集的少数民族乡之一,人口3.3万多,其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6%。东山瑶族服饰特色东山瑶族妇女皆扎刺绣长围裙,围裙上形似“蜘蛛网”、枫树叶及箭头的图案两边对称,好像两只搭好箭、拉满弦的弓箭。女性服装以黑为基调,间以青蓝和白色,辅以红线作绣装饰。头巾用红色丝线绣长约30厘米的图……[详细] |
土瑶,是中国瑶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支系,至今共有7000多人,全部居住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鹅塘、沙田两个镇。土瑶,居住在半山丛林之中,四周山青水秀。土瑶人数不多,但风情独具特色,吸引了众多境内外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土瑶男性衣着以蓝色为主,配以白色衬托,头包一白色毛巾,衣短裤长;女性土瑶同胞衣长如旗袍,头戴用桐树片精制而成的圆型木帽,配以红、黄、青、蓝毛线作扣带,格外引人注目。此外,每逢节日,土瑶姑娘还围上……[详细] |
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石碑村一带至今仍保留着过“抬官人”节的习俗。“抬官人”以龙为造型:由青年或小孩扮演的侗、苗王为龙头(官人);芦苼奏响为龙的声音;头戴尖帽身披毛毯者为龙鳞;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为龙身。而画着花脸、身形丑陋的怪兽则被惩罚为官人抬轿。整个队伍浩浩荡荡转寨游坪,气氛热烈。节日期间,主家宰猪杀羊,款待宾客。寨子里还举行唱大歌、唱多耶、踩歌堂等活动。“官人”,侗语称为“店宁蒙”,由一青少年……[详细] |
瑶族是一个重礼仪的民族,汉族有男尊女卑的陋习,瑶族却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瑶家,生男生女都一样高兴;在瑶寨也不存在男婚女嫁,而是男女双方都可以到对方家上门,双方的父母老了,都由青年夫妇赡养,不分彼此,因此,瑶寨没有“嫁女歌”和“贺郎歌”,倒有新婚之夜的迎亲歌。瑶族婚礼瑶家青年结婚之日,男方将新郎送上女方家(也可由女方将女儿送男方家),他们先讲一通礼仪,数一番“大登科金榜题名,小登科洞房花烛。花插左……[详细] |
吃青菜与瑶家送懒春节这天,汉族人家是忌讳扫地的,要扫,也只能从外向里扫,以表示积攒发家。可华江瑶族乡却不同。清早,家中老人便特意从屋里扫一点垃圾,用畚箕装起倒到村边去,称为“送懒”。说是新年一来,把“懒”送走了,年青人就会一心一意勤劳致富了。吃早饭时,一般要吃青菜,要吃剩饭。吃青菜不光是好消除午夜饭的油腻,而是要预祝新一年清泰平安。这青菜是年头留下来的,而不能到园中去现拔现洗,更不能去拔菠菜,以免……[详细] |
打醮这种活动解放前在瑶族中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进行。瑶族人民每当有疾病流行时就进行打醮。打醮分为三等,即(1)上元三府醮:还此愿时进行七天,请师公七人。(2)中元二府醮:还愿时进行五天,请师公五人。(3)下元一府醮:还此种愿时,需时三天,请师公三人。还愿的形式有集体进行时,如太平人丁愿;也有以家为单位进行的,如安龙愿。 太平人丁愿是集体进行时,当当地疾病流行时,即召开大会,讨论是否进行还愿,……[详细] |
苗族民间口头文学排话是龙胜苗族人民用苗语演唱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它由讲“白话”而演变过来的韵文体。其基调与汉族的唱古人相似,旦从内容上看,不完全是唱古人。它的内容比较丰富,结构比较自由,曲调比较统一,韵脚属大段押韵,有时也出现两句一韵。不管句数多少,当唱到第二句的末尾一个字时,都要加上一个“嗯呢”(汉话为“你呢”)的衬词,使人听后,亲切动情。排话活动,一毁在堂屋或伙房中进行,演唱者大多数是50岁以……[详细] |
侗族游艺民俗主要有歌谣、舞蹈、侗戏、曲艺等。侗族歌谣分为“耶”和“嘎”(歌)两大类,均为长短不等上下句结构,篇幅大小不一,一般每首三五十行左右,长的数百行,甚至数千行(如《开天辟地》有1800多行)。短耶每首四句,短歌只两行。耶类分为“耶堂”、“耶雕”(亦称耶铺)两种。“耶堂”,耶堂耶词,多为纪念和歌颂神化始祖及历代先祖创世创业垂世功德的祭祀颂词。“耶雕”,耶雕耶词,多为对人对事对物赞颂之词,有传……[详细] |
来宾市的壮族盘古文化是一个由盘古庙为载体,以盘古神话和盘古信仰为核心,包括盘古塑像、盘古钟、盘古祭祀礼仪、盘古地名、唱颂盘古歌、演唱盘古戏等。来宾市辖区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盘古庙,特别是武宣县的东乡河两岸,盘古庙星罗棋布,几乎村村都有,地理上相连成片,数量之多,分布密集,为全国所罕见。当地壮族师公还有把盘古兄妹躲过洪水劫难、再生人类的神话故事编成《水泡天门》戏剧,用壮话演唱。在来宾市,人们把盘古……[详细] |
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方式有抛绣球、打木槽和对歌等。 抛绣球是壮族赶歌圩时,姑娘们手提五彩缤纷的花绣球,整齐地排队唱山歌,若见到中意的小伙子,便把绣球抛给他。小伙子接过绣球,如果对姑娘满意,就把小件礼物缠在绣球上扔回女方,恋爱就这样开始了。打木槽一般在农历年初举行,最初由青年女子以木棍来打槽,击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大家尽情地欢乐。然后由几个女子击木槽数棍后就唱山歌,接着就有许多青年男子拿着木棍,跑到……[详细] |
江州区有句俗语:二月十九拜金山,四月十六唱壶关!这句话两层意思:一是江州区壮族歌圩歌坡节从农历二月十九日的左州镇金山花炮节起,经过各个乡镇村屯大大小小多个歌坡后,于农历四月十六日壶关歌坡节逐渐收尾;二是金山花炮节和壶关歌坡节都是江州区较为大型的壮乡节日,但金山花炮节主要以拜观音、拜菩萨等法事活动,壶关歌坡则主要以对山歌为主要内容。“壶关歌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最初成立时间还有待考究。每年农历四……[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