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民俗文化

广西民俗文化介绍第19页

  柳城县壮族山歌,又称壮欢,与苗族的节、瑶族的舞、侗族的楼并列为“柳州风情四绝”,素有“广西民歌看柳州,柳州民歌听壮欢”之说,并因此发展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柳城壮欢节。节日这天,柳城县大街小巷,鲜花怒放,灯笼高挂,彩旗招展,作为柳城“壮欢大赛”赛场的白阳广场装扮一新。悠扬的歌声在山水间飘扬,十月的柳城成了歌声的海洋。壮族人称自己的山歌为“欢”,称唱山歌为“做欢”。汉代刘向《说苑》、《越人歌》就有记……[详细]
  柳城生态蜜桔文化旅游节地点:柳城县白阳广场,蜜桔观光采摘园时间:11月(每两年一届)柳城生态蜜桔文化节从2004年开始,现已成功举办了3届,成为了柳城旅游节庆的新招牌。柳城人民所从事的劳动被称为“甜蜜的事业”,其中一甜——蔗糖业早已美名远播,而蜜桔现在又为柳城增加了新的甜蜜。柳城人民以蜜桔庆丰收,喜迎八方宾客,蜜桔节上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会议推介、大型歌舞、商品展示、竞技比赛、旅游观光等多个板……[详细]
  太平安乐寺庙会地点:柳城县太平镇安乐寺时间: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该寺始建于乾隆初年,香火盛旺,新中国诞生更是盛极一时。文革后寺院廊迹荡然无存。直至1994年,老法师发心率四众弟子重建了安乐寺。安乐寺是建在老虎岩的龙岩入口处,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便是该寺的庙会,这一天的香客达6万多人。全国各地的信男信女及游客们均可集此地共度盛会,在庙会现场,游客们不仅可以到寺庙烧香祈福,而且还可以欣赏到颇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详细]
  地点:柳城县凤山镇开山寺时间: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开山寺建于嘉庆年间,今已有约两百年历史,是广西四大名寺之一,在区内外以及东南亚享有盛名。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之家之日便是开山寺的庙会之时,庙会期间各地善男信女、游人香客云集开山寺,人数达十万人之众,烟火缭绕,人声鼎沸。……[详细]
  壮族山歌会每年的八月十五之夜,皓月当空,壮族男女青年三五成群,吹着木叶、唱着山歌,互相靠拢,以歌言情表意,有意者便相互结识,作为“恋爱”的开端,现在,壮族聚居的高田镇,许多青年们把会歌的地方选在月亮山,中秋之夜,山上山下歌声不绝,天上的月亮与山上的月亮相互辉映,共作月老,把许多海内外游人和附近城里的人们都吸引来了。“中秋之夜”成了阳朔州一大景观。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详细]
  渔火节渔火捕鱼是阳朔民间传统的夜间捕鱼方式。叶竹排头挂着汽灯,利用鱼在夜间趋光的习性,划排于江中,引鱼汇聚,然后放下丝网将其团团围住,继而放下鸬鹚,渔夫在排上蹬排呼喊,并以浆击水,鸬鹚在水中箭一般穿梭,叼上鱼儿就露出水面引颈而吞(颈子被绳索套住,鱼儿吞不下),这时,渔夫伸竹篙把鸬鹚挑上竹排,把鱼儿挤吐进鱼篓。这种围渔方法一般是群体出现,少则八九张竹排,数十只鸬鹚,多则几十张竹排,成百只鸬鹚。竹排在……[详细]
  阳朔的社日分春社和秋社(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第五个戊日为秋社),一般在农历二、八月间。阳朔农村普遍流行有“做官三年不如耍社一天”之说法。因为在每个村子里,不分贫富贵贱,少则十户,多则二、三十户,为了互相办理丧事,在社日中都要聚会“吃社”(每户1名男子),并就一年中办理丧事立约,规定当年丧事每户对丧主助钱、粮数额,负责抬棺送葬则是义不容辞的。农村俗称“十友社”。凡不参加“吃社”的,则被开除“十……[详细]
  福利五月八节:阳朔县福利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国农历每年的五月初八前后,由民间组织在福利镇上开展的民间文艺、体育及祭祀活动。五月初八:圩上各户扎起三尺六寸高的立式彩灯到镇上公公、婆婆庙前燃放,然后福利五月八(6张)祭祀两庙中的一百余尊菩萨并将其抬、抱于大街上-。随队-的有文艺、体育队伍,舞狮、耍牌灯、踩高跷、八仙纸扎、锣鼓篷、故事台、旱船等等。-完毕则是民间文艺表演(唱桂戏等)、体育活动(球赛、棋赛等……[详细]
  民间对歌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习俗、节日外,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擅长对山歌。不论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每每摆起歌台,一比高低,直至通宵达旦仍不肯散去。这些山歌有谈情说爱的,有倾诉生离死别、崇尚忠孝的,也有谈古论今叙事的。唱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尤以壮乡高田的中秋节对歌、福利龙尾瑶民的“歌堂愿”会最富特色。……[详细]
  安太乡地处融水苗族自治县中部,元宝山麓脚下,坡会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举行,故称十三坡。十三坡会点距乡政府所在地0.5公里,四面环山,绿树成荫,开阔的田垌里竖着十多根芦笙柱,一年一度的坡会活动就在这里举行。坡会当日,四邻村民,八方宾客向中心点云集,节日气氛热闹非凡,高时达四万人众。坡会活动内容多姿多彩,芦笙踩堂、斗马、赛马、斗鸟、民族工艺品展销,文艺演出等项目的展示,令人留连忘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详细]
  砍旗,苗语叫“斗质”,其实是收旗,不过要经过一定仪式“砍”才能“收”。这就是良寨乡苗侗族群众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相传三国时期孔明为了平乱安邦,发明芦笙供给苗族群众娱乐,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十分喜爱和拥护。后来芦笙发展越来越多,仅苗山“十里长坡”,即今贵州的安里、湾里、根里、中里、潘里、斗里、台里,以及广西的大里、国里、林里(包括林浪、林姑、高棍、及格等)就有五千把。集中吹奏的地方是“邓背”(苗语),……[详细]
  洞头“二月二”花炮节,是洞头民众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融水洞头乡举办。该节日由来已久,到底始于哪一年,已无法考证。据洞头两位八十多岁老人回忆,七十多年前,洞头民众为了繁荣经济,便利水上运输,创办白公会,建白公庙,同时设立“二月二”抢花炮节。两位老人十多岁时,曾在现解放屯的地方观看过抢花炮。后来军阀混战、官府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花炮节无形中停止了。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洞……[详细]
  芒蒿,是苗族民间传说中的娱乐神,是苗族人民勤劳善良、吉祥幸福、健康长寿的寄托。芒蒿节则是苗族人民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安陲乡至今仍保留着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传说古时候,苗山人烟稀少,恶兽猖獗,病疫蔓延,苗族人民深受其害。有个苗族后生决心为民除害,便制作了一副凶神恶煞的假面具戴上,身上披着芒草,手脚涂锅煤,变成“芒蒿”,出没深山和村落,砍杀凶顽,驱赶邪魔,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人畜兴旺,山寨活跃。……[详细]
  融水县杆洞乡正月十二日,赶坡姑娘大都穿上美丽漂亮的百鸟衣盛装,因而取名为百鸟衣坡会。百鸟衣,顾名思义就是用百鸟的羽毛装饰而成。传统百鸟衣的主要材料有土黑亮布、土珍珠(一种树的坚果)、刺绣和白色鸟羽绒,经精心制作而成。作为百鸟衣发源地的杆洞乡至今还保留着三件年代久远的百鸟衣,其中罗氏家族留存的一件距今已200多年(乾隆1787年)。1989年后,新款的百鸟衣很快在苗山各地流行起来。百鸟衣节每两年或四……[详细]
  闹鱼节是良双村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十六举行,以示人们对睦邻和谐、生活美满的追求,有预祝丰收之意。闹鱼节当日,苗家儿女从四面八方赶来,集中到良双村的小河里放鱼、抢鱼,在炎炎夏日里消暑纳凉,其乐融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