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自古以来这里的山山水水不但滋长万物,更适宜人类生息繁衍。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民们在此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据《肖家族谱》记载,公元1444年的兴宁肖德茂来到南坝村学东片定居,同时也将客家特色龙、狮制作技艺带到南坝,从此,肖家对此技艺传男不传女,代代相传至今。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各种历史原因,目前和平县……[详细] |
潮彩是清末潮州彩瓷运用新彩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并运用国画技法。吸收潮州民间姐妹工艺。从而形成了独特地方风格彩绘流派之一。特点是构图饱满,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优美生动,格调高雅。潮州陶瓷历史久远。据考证,唐宋时期,潮州就有瓷器生产,著名的宋代笔架山窑瓷器已有刻花,彩花,堆花等技法及釉下装饰手法。明朝是青花发展时期。清初粉彩流行。同治末年(1874年),枫溪瓷区已有公合成,永利、和顺诸家……[详细] |
雷州石狗习俗就是把石狗作为“守护神”、“吉祥物”加以供奉的地方习俗。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的中部,是环北部湾地区“石狗文化圈”的重要发祥地。雷州古属骆越之地。骆越族的“盘瓠蛮”部落曾在这里聚居,他们自称为狗的后人,有崇拜狗的习俗——用玄武岩雕刻狗图腾(俗称“石狗”)作为崇拜物。秦灭百越后,汉、越民族的融合,使骆越族的图腾崇拜习俗在雷州得以传承与发展。南朝时雷祖陈文玉“狗耳呈祥”的诞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详细] |
阳美村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从事旧玉器加工、生产、销售,阳美村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区西北部,总人口3092人,全村面积0.67平方公里。气候温暖,阳光、雨水充足,距离正在筹建中的天鹅机场不足17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阳美翡翠玉雕刻技艺的历史沿革发展之路充满艰辛和坎坷。从1905年,夏韩城利用农闲时间以收购旧玉器加工发展到现在整个阳美村都以翡翠玉雕刻技艺为产业链,乃至辐射周边乡村,目前是全国……[详细] |
佛山狮头是传统的民间美术工艺品,是民间民俗喜庆活动和群众武术体育活动的用具之一,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有二百多年历史,是我国南方狮头艺术的代表,在我国出口的工艺品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佛山狮头分为文狮、武狮、少狮三大类,以狮头的脸谱造型和色彩特点,分为刘、关、张狮和彩狮两大品种。作为我国南狮的代表作,佛山狮头拟人化的造型、民族民间风格的写色、丰富多彩的装饰和轻巧耐用的扎作工艺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详细] |
我国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的故乡——新会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建制至今有180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新会盛产蒲葵,特产葵扇,素有“葵乡”美誉。新会葵艺历史久远,从东晋起,新会就已开始葵树种植和葵艺加工。经历民间艺匠千余年的探索,新会人将编织、绣花、绘画和印花等工艺融汇一体,葵艺产品的加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葵艺最兴盛时期,新会有300多家葵艺厂,5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同治末年……[详细] |
佛山彩灯,俗称灯色,是民间艺术与民间习俗相结合的艺术品。佛山彩灯品类丰富,包括头牌大彩灯、人物故事灯组灯、彩龙灯、年宵花灯、中秋灯、秋色特艺灯、以及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彩灯等。佛山彩灯题材广泛,以喜庆丰收,吉祥纳福以及戏剧人物故事为特征,以佛山独有的铜衬剪纸作装饰,纹样丰富,色彩艳丽,金碧辉煌,画面欢快热烈,灯型千姿百态,工艺精致,精巧秀丽,是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彩灯的代表,其……[详细] |
潮州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潮州花灯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大瑰宝。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潮州歌册《百屏灯》反映的大多是戏曲曲目中经典的场景。人物造型、脸谱、服装、道具好多均来自于戏剧原型。屏灯的布景、人物的服饰等又与雕塑、绘画密切相关。比较高档的人物服饰还会用到潮绣、金银绣品。屏灯、挂灯的整体协调的美感又与色彩、美学渊源甚深。同时,综合渗透了解剖学、-学原理。潮州花灯大致有两大类:一是彩扎立式的屏……[详细] |
潮州麦秆剪贴画工艺最初以编织物形式出现。乡村艺人用刚收割的麦秆,织成篮、笠、桌椅、轿子、扇子、骏马等小工艺品。后来逐步演化成麦秆剪贴画。潮州麦秆剪贴画的题材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水族和山水。表现形式有本色和套色两种。本色是指麦秆本身的金黄色、棕赤色,通过剪刻,贴在深色衬纸或薄板、绸缎上。套色则是将麦秆染上各种颜色,裁剪后粘贴于薄板上,从而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麦秆剪贴画有潮州刺绣的纤细,有中国画的……[详细] |
茶山公仔又叫茶园公仔,属泥塑工艺品,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为主要题材,戏曲面谱为制作蓝本,其制作主要分布在东莞市茶山镇区。茶山公仔早在明朝初期已有制作,明末清初至民国初期广为盛行,深受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民众所喜爱。茶山公仔的产生和风行,和当地的民俗风情有关。东莞及附近地区有为初生孩子“开灯”的习俗,这一习俗甚至在珠江三角洲都广为流传:凡是生了男孩的家庭,不论贫富,必须于次年正月十五前为孩子“开灯”……[详细] |
1953年,郑马乡汤湖村青年组织起本县第一个业余杂技队,1955年,该队与安徽省段昆山家庭杂技班合并组成雄飞杂技团,1956年县收编为龙川杂技团。同时,县内许多乡村出现了一支支业余杂技队,活跃在田间地头。龙川杂技被誉为“南国艺坛一奇葩”,龙川县被誉为“杂技之乡”。……[详细] |
惠州李家拳与广东民间流传的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莫家拳齐名,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它创建于清朝早期,由惠州市河南岸米地村的村民李义发起,距今已有250多年历史……[详细] |
打凤梆是连山壮族民间的一项团体性比赛活动,也是壮族青年男女求偶的一种方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姑娘手捧插着野雉毛、白鹇毛的凤梆,小伙子则穿着鲜艳的衣裳,他(她)则一边唱着歌谣,一边兴高采烈的打着凤梆棍来到比赛场上进行打凤梆接凤梆比赛。……[详细] |
装古事是连山壮族一种群众性的民间游艺活动。装古事主要扮演神话传说故事人物形象,活动多在每年春节期间的夜晚举行,以一个或几个村寨联合组织游演。装古事队伍少则100多人,多则达500多人。由灯色队、古人古事化妆队、锣鼓队、八音队、舞狮队和其他艺术表演队等组成。……[详细] |
鹤凤舞流传于中山市沙溪申明亭、圣狮一带。源于宋,盛于明清,沿袭至今。因当地“鹤”与“学”同音,民间扎鹤,伴以鹤歌,配以彩凤、鲤鱼等吉祥动物,载歌载舞,籍以推崇“义学”之风。……[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