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灯是渑池县仁村乡民间传统游艺形式之一,清代时由山西省传入仁村,当代群众十分喜爱这一活动,由于它规模宏大,走道曲折,易使人入迷,而取名黄河灯。黄河灯由木桩、圆柱、高粱杆扎成的“城池”组成,规模大时有72个“城池”,小的又有16个。活动时用数千根木桩串连排一方针作为外围,再用麻杆或高粱杆作为灯柱挂上地上,高约4尺,柱距5尺,柱上设灯,灯壁用高梁杆等物做成篱笆状连接在灯柱上,以松、柏枝装饰灯壁,出入……[详细] |
镢把戏源于“怀梆”,是从河南沁阳(沁阳为旧怀庆府治)一带流传到渑池县南村乡的一种戏曲形式,具有历史悠久,古老浓郁动情的特点,是黄河沿岸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在怀梆戏的基础上加进浓郁的地方戏内容而形成的更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本地群众称为“镢把戏”。起源于元末明初流传至今,具体年代无从考究,南村乡艺人在农闲和农历节庆时节时有活动,1999年移民搬迁后曾在乡里演出。镢把戏唱腔以梆定板,属河南梆子……[详细] |
禹州是中药材的集散地,历史上有20多个行帮组织和众多的药庄、药行、药棚、药店等,带动了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技术的发展。禹州的中药材炮制始于明代,荟萃了历代技艺,因药制宜,技艺独特,制作精细,注重药效,在“浸、泡、锻、煨、炒、炙、蒸、煮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业内有“药不过禹不香”之说。禹州中药炮制技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在清初,禹州的中药炮制就创出了闷润、浸泡、切片、镑片、剁劈5种方法,药……[详细] |
许昌陈氏皮影的雕镂制作以上等白驴皮为原料,经泡制、刮毛、去脂、磨、刻、染、熨、缀等二十余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影人的造型小巧玲珑,高约33厘米左右,体型夸张大胆,变形巧妙。影人的服饰图案花纹,精巧细致,充分折射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志趣。影人的着色采用传统绘画工笔重彩方法,精工细雕,自然和谐,绚丽协调,简洁明快,精致高雅,每件影人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堪称艺术珍品。……[详细] |
灵宝剪纸历史悠久,相传周代末期,道教始祖老子不愿看到周王朝的覆灭,欲退隐而去。当他骑着青牛途经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挽留著写《道德经》。当时,这里正流行瘟疫,老子就用青牛口中吐出的牛黄制成丹药散发给老百姓,遏制了瘟疫的流行。后来老百姓把老子骑的青牛视为神牛,加以膜拜,并在每年正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都要剪贴金牛,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散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从此灵宝剪纸代代……[详细] |
皮影,是道情戏的表演形成,灵宝人叫它“戳皮儿”。皮影戏源于汉武帝,《汉书·外戚传》说:汉武帝的妻子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时常思念,手下人李少翁设法让武帝能见到李夫人,在夜间设一帏帐,请武帝在远处观看,不久帐0现李夫人形影。后人改用厚纸或皮革剪影借光照射,演变成影子戏,流传后世。在灵宝,因为皮影艺人大部分演唱的都是道家始祖老子的故事,所以灵宝人尊敬地称之为道情,又名“道经”、“八仙乐”,称皮影艺人为道情……[详细] |
蝴蝶釵锣鼓镲、锣、鼓等是优秀的民间打击乐器,主要流行于怀川一带,但蝴蝶镲是在温县余村传承的一种打击乐器技艺。余村位于县城西20公里的猪龙河畔,与武松桥西的孟州武桥村为邻,是水浒英雄孙二娘开店的遗址地,是宋朝陈氏四进士的出生地,历史上曾称为进士村。蝴蝶镲锣鼓是宋朝余村的先人们为庆贺四进士的荣升,特创编的庆贺鼓镲乐谱。乐谱分12节,将易文化阴阳五行揩理、天体运行规律和传统文化融于谱乐之中,即一年12个……[详细] |
和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太极拳流派之一,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太极拳名家和兆元(1810~1890)所创。和式太极拳除具有一般太极拳的要点外,在理论、技术技法、强身养生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和式太极拳以《周易》理论为基础,像其形取其义用其理,移动周身处处走圆,无不是圈,行成周身无处受力,自然圆活。和式太极拳强调理法自然,处处顺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形成轻灵圆活,顺遂自然的特色。……[详细] |
西周村舞虎周村的舞虎(俗称耍老虎)是从舞狮演变而来,创于清朝康乾盛,距今有二百多年。经过十几代人编演,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高超表演艺术。老艺人根据老虎性格特点创造出了此狮子更凶猛、更剽悍的动作,因此难度更大,解放前“周村虎”走遍了老怀庆府八县,还曾远去西安宝鸡等地表演,因此,在怀府八县享有盛名。……[详细] |
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四大怀药——特指产于焦作市(古怀庆府)辖区的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种中药材,中药典籍中称之为“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合称四大怀药。怀药的生产和销售早在明末就已形成规模,怀庆府药材大会是当时我国五大药材大会之一,清朝康熙年间,怀庆药商形成了庞大的“怀帮”队伍,相继在武汉、北京、天津、西安、安国等地修建怀帮会馆,开设药行。怀药产品通过广东、香港、上海、天津等口……[详细] |
石婆固地处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泛滥,灾害频发。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夏,黄河再次决口,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危在旦夕,此时一位名石婆的老妇眼看肆虐洪水铺天盖地袭向乡亲,舍身跳进滔滔的黄河决口之中,随即化为一块巨石,堵住了决口,使当地人民免受灾难。后人为纪念她,塑石婆雕像坐于石鼓之上,称“石婆固乡鼓”,后逐渐传为“石婆固”,石婆固由此得名。……[详细] |
石婆固镇通郭村位于县城西10公里处,紧邻新长南线(S227),现有人口1300人,耕地1836亩。该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艺底蕴较厚。据《延津县志》记载,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曾为延津县治所。“开明大鼓”始称“铜器会”,通郭村《清莲寺碑》记载,“铜器会”始于东汉明帝时期,距今约两千余年,后几度兴衰。历朝历代曾多次进京演出,而最有传奇色彩的为明朝万历年间进京,为国母庆寿一折。解放后,人民安……[详细] |
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文殊乡有个行政村叫东岳,全村22个村民组,2026人,村内民间文化底蕴丰厚,部分村民长年演唱花鼓戏和皮影戏,每当传统节庆时期聚众表演狮舞、龙舞、竹马、旱船等民间花会舞蹈。近年,东岳村两委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业,精心打造地方文化品牌。2010年2月,村集体投入5万余元,购添新式狮舞衣、锣鼓、道具等设备,请来北狮流派教练2名,培训全村青年人,学习狮舞中踩四门、吐对联、拜天……[详细] |
旱船,是纸糊船状的玩具,供民间取乐。制作方法有简有繁。繁者工艺精湛,造价昂贵,价在数百元;易者很简陋,三几元钱就能办得到(此价格是在80年代时)。我地旱船都采取简易法,用篦扎个船形架,船上有舱,可容下一个人,糊上彩色花纸,贴上花,挂上花吊,表演时增添了观众对船的飘洒摇曳之感。演出的时候,三、五人不等。一人坐船为“船娘子”,是女角(过去都是男扮女装),将船吊在船娘子身上,使船很随和的随着船娘子的前后……[详细] |
紫云山庙,位于泼陂河镇永济桥东500米的紫云山下。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座小庙,民国二十九年,泼陂河知名慈善人士苏传荣捐款扩建了此庙。这次建庙,请来著名匠师南风建庙塑像,内有龙王、财神、药王和七娘娘等泥塑像。每年正月十六,远近善男信女都来烧香许愿、了愿。一九六三年,因建排灌站此庙被强行拆除。此后直至“文革”期间,人们依然冒着风险,在正月十五的午夜偷偷来这里烧纸、敬香。改革开放后,人们来这里渐渐地又恢……[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