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 > 梁平区民俗文化

梁平区十大民俗文化

梁平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重庆市梁平县的梁平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梁平三绝(竹帘、年画、灯戏)之一,是梁平县境内人民群众为庆贺年节而绘制的一种绘画艺术,至今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庆市梁平县的梁平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梁平三绝(竹帘、年画、灯戏)之一,是梁平县境内人民群众为庆贺年节而绘制的一种绘画艺术,至今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梁平木版年画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梁平年画用浪漫主义手法,大胆的艺术提炼,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作为套色木刻版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西南地区……[详细]
梁平抬儿调
  梁平抬儿调又称抬工号子,因抬工俗称抬脚儿,故又名抬脚儿调儿是流传于重庆市梁平县域内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形式,由当地的抬工号子发展演变而来,距今至少有数百年的历史。梁平抬儿调,是梁平人民在生产劳动、生活礼俗活动中产生的。在1980年以前十分常见,修水利、桥梁等工程,搬运大型构件都是用抬工,有抬工就有抬儿调。成千上万的抬工组合,号子声此起彼伏,场面极为壮观,声势极为浩大。传说,天上玉帝不知人间的苦乐。一次太白金星问玉帝,人间什么样的人最苦,什么样的人最快乐?玉帝笑答:当然饮酒者最苦,抬脚儿最乐。太白金星不解,玉帝说,你不见饮酒者眉头紧锁苦不堪言,而抬脚儿草履赤臂,肩负重物仍歌之舞之喜形于色,岂不乐乎?这是对“梁平抬儿调”欢快风格最贴切的描述。在民间人们不管是建房造屋、修桥铺路都要运抬石料,迎亲娶媳……[详细]
梁平癞子锣鼓
  梁平癞子锣鼓是重庆市梁平县境内流传的一种民间器乐,起源年代已不可考。据清代该县文人蓝逸清的《竹枝词》记载,梁平癞子锣鼓应该在明清之际就已广为流传。梁平癞子锣鼓的乐曲称为“锣鼓引子”,以“十八癞子”锣鼓的引子为代表。主要有“老癞子”、“花癞子”、“鸳鸯癞子”、“刁癞子”、“干癞子”、“重葫芦”、“南山网”等。其中十八癞子的主要曲目有《老癞子》、《佬癞子》、《花癞子》等。头与尾常用的曲目有《金银灯》、《战灵芝》、《急尾子》。在演奏过程中,一口气要打十八个段子,分别由三个段子组成一组,共六组。每组必有马锣开头的段子、钹开头的段子和大锣开头的段子。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为包括“金银灯”、“金银花”、“红绣鞋”等上百种锣鼓引子。梁平癞子锣鼓的乐器有二鼓、马锣、钹、大锣、钩锣、镲子六种,乐队由五人组成,打马……[详细]
梁山灯戏
  梁山灯戏的唱腔音乐主要有胖筒筒类的灯弦腔、徒歌类的神歌腔和俚曲类的小调,其中“梁山调”灯弦腔比较独特。梁山灯戏的表演特点为“嬉笑闹”与“扭拽跳”。其剧目相当丰富,总数在两百种以上,最具代表性的有《吃糠剪发》、《送京娘》、《湘子度妻》、《请长年》等,这些剧目大都改编自民间戏曲或民间故事。灯戏表演采用方言,唱词通俗自然,生动活泼,极富生活气息。此外,由于灯戏的娱乐性很强,情节夸张,矛盾突出,嬉闹诙谐,所以演员们表演起来往往动作夸张,带有舞蹈的特性,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节庆盛会或者红白喜事,老百姓们总离不开灯戏。川北灯戏明代开始流行于今南充的阆中、南部、仪陇、顺庆等地,与其他地区的灯戏一样,它也经历了由提灯、挂灯、玩灯、舞灯到灯戏的发展阶段。川北灯戏演出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多歌颂正义,鞭挞丑恶,寓教……[详细]
礼让草把龙
  草把龙起源于重庆市梁平区礼让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凡遇天干大旱,当地村民便会聚众设坊祈雨,舞起用稻草编扎而成的草龙,并为草龙洒水润身,祈求卧龙飞天降雨,滋润万物,保佑当地粮食丰收。如今,已由一种祈神驱瘟、防火、降雨的仪式,逐渐演变成一种健身娱乐活动。相传一千年多年前,梁平境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奈连续几年夏季干旱无雨,河水断流。庄稼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为了祈求天降大雨,百姓纷纷用稻草扎成草把龙,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请来了道士设坛祈雨。也许是人们的诚意感动了上天,一时间,烈日退去,乌云四起,一条形似草把的水龙随即腾空而起。顷刻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众乡民为了感恩神龙的恩赐,在祈雨返回途中,纷纷取水将水洒向草把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祷龙祈雨的民俗就这样在民间一代一代逐渐丰富并流传至今……[详细]
梁平年画
  梁平年画:传统木版年画,它与川西北的绵竹年画、川南的夹江年画齐名,并称为“西南三大年画”, 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梁平年画的品种有水货、托货、清章、花笺四大类,所用的纸张为产自本地百里竹海生产的白夹竹手工纸。年画用色工艺考究,原料上乘,色彩鲜艳夺目,凝重沉着,保存多年色彩不退。无论是描绘风俗人情,还是民间故事、戏曲神话,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构图饱满简洁,人物夸张变型,色彩对比强烈,静动处理得当,造型古朴粗犷。传统年画《四郎探母》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加官晋爵》收入《中国民间美术全集》。……[详细]
  梁平竹帘编织技艺流传于重庆市梁平县一带,相传它起源于宋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梁平竹帘品种繁多,按制作工艺可分为素心、堂心两个主要类别。素心竹帘编成后只上一道清油,不再有其他底色。堂心竹帘则在素心竹帘的绘画部位再加一道白色底子,其色系以桐油和立得粉调制而成。由其用途着眼,梁平竹帘有条屏、通景屏、罗汉屏、中堂、推心、横推、斗方、屏风、对联、奖状、信插、绣帘、门帘、灯罩等多个品种,近年来又有工匠利用竹编技艺制作出挎包、扇子、拖鞋等日常生活用品。按表现形式分,梁平竹帘又可分为绘帘、绣帘、织绒三大类。梁平竹帘制作精巧,编织工艺系由平式织布机生产技术改进而来,织布用的梭子被改成一个直径四厘米左右的织枪,里面放置竹丝,来回编织,竹帘制作效率由此得到很大提高。梁平竹帘既有广泛的适用性,又有极高的观赏性……[详细]

全部梁平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