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民俗文化

江西省民俗文化介绍第13页

  都昌鼓书(第三批省级)都昌鼓书是一种以说为主,说中带唱的曲艺,用一面小鼓和一副夹板伴奏,亦有用大鼓和锣钹伴奏的。击鼓复杂,随书内容作轻重缓急之变化。鼓书多以茶馆、娱乐场所为场地,农村则以农闲、节日、红白喜事日为常。都昌鼓书俗称“唱传”,其演变过程是:“讲学—讲传—唱传”。史载:“都昌之学建于唐咸通中,宋因之,建炎之后更”。(同治版《都昌县志》)大批本土名仕名儒辈出,他们著书立说,在都昌广建书院,教……[详细]
  都昌打岔伞(第三批省级)传统舞蹈打岔伞流传于江西省都昌县大港镇、鸣山乡、蔡岭镇等地。据2003年《彭氏六修宗谱》首卷记载:“我彭氏由商迁赣以来,迄今已有九百六十一年矣”,彭氏二十一世殿元公的简介中,记有“子嗣承袭先人奇艺”(见《彭氏六修宗谱》第二十一世殿元公简介第14行)。老艺人彭积华(1919—1998年)曾介绍,宗谱里的“奇艺”就是指“打岔伞”。老艺人彭积华生前介绍:打岔伞源自一个传奇故事——……[详细]
  老爷庙的传说(第三批省级)《老爷庙的传说》广泛流传于长江、鄱阳湖水域的周边县。故事发生在元朝末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康郎山大战中,朱元璋战败,向北退逃,至老爷庙水域时被阻,危难之际,得湖上一老翁驾一小船渡河救命。朱元璋转身赏银时老翁不见,变成一只巨龟(大头鼋)冲向陈友谅的战船,将其击败。朱元璋称帝后,赐封老爷庙为“定江王庙”,加封大头鼋为“显应元将军”。老爷庙前的水……[详细]
  德安南河戏(第四批省级)传统戏剧德安南河戏流传于德安县西北一带。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逃避水灾的难民将黄梅采茶戏带到德安并广为传播,后几代德安民间艺人在黄梅采茶调(也称下河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汉剧的西皮、二黄和楚剧、弹腔的精华,同时又融合了本地土语小调,逐步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德安民间艺人将其称为南河戏。南河戏的唱腔有板腔体、联曲体和综合体。板腔体有平板、汉腔、叹腔、还魂腔、西皮、二黄……[详细]
  德安西河大戏(第三批省级)据考证,德安西河大戏起源于清朝道光末年(1850年)。因德安地处赣江下游的西河流域,当地百姓称其为“西河大戏”。西河大戏在唱弹腔戏的基础上融汇了汉调、宜黄腔、昆腔、青阳腔的精华,加之收纳当地方言土语的民间小曲小调,其唱腔存有高亢、奔放、浑厚、质朴、柔和的特点;武打中融合民间拳术技巧,使动作节奏美感强,表演简朴、生动,刚健、身韵大方、得体;人物念百一般为中洲韵,夹杂本地方言……[详细]
  德安八景传说(第三批省级)《德安八景民间传说》广泛流传于德安县境内,其内容最早起源于尧舜时期,由“蒲塘落雁”“湴塘晓钟”“阳居仙迹”“义峰耸翠”“钓台渔唱”“南庄耕叟”“金带河流”“乌石清泉”等八个古景点相关的八个传说故事组成。景点主要分布在德安县蒲亭镇、丰林镇、宝塔乡、河东乡区域,明代邑绅周振编修《德安县志》时定为德安八景。《德安八景民间传说》分别传述的是大禹治水,大雁舍身相助;慧默撞钟,激励民……[详细]
  义门陈(第二批省级)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被史学家称为“世界奇观”的“天下第一家”——江州义门陈,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德安县车桥镇。这里青山逶迤,博河环翠,以其山水钟灵毓秀之精气,孕育了一个象谜一般美丽而又神奇并被人们世代传颂的义门陈文化。一千多年前(公元832年),义门陈始祖宋敕“晋国公”陈旺因官置产于九江市(古称江州)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至唐中和四年(884年)已是数代和谐同居五十余年不分家。……[详细]
  景德镇雕塑瓷手工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景德镇雕塑瓷手工制作技艺由圆雕、捏雕、镂雕、堆雕四大技艺组成。该技艺所在区域为景德镇,中心区域为景德镇雕塑瓷厂。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邻安徽,东向浙江,西南方向与鄱湖平原边际接壤。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昌江穿境而过,支流纵横。优越的地理资源为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优质高岭山与瓷石,茂密的窑柴山林,直通鄱阳湖的昌江航运水系,都曾为瓷都的崛起发……[详细]
  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成技艺(第三批省级)用带有各种色彩的釉料装饰的瓷器,简称色釉瓷。中国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色釉瓷釉面晶莹,绚丽多彩,色泽经久不变。颜色釉瓷源于中国商代的青黄釉彩瓷。汉末至晋初,发展使用青色釉装饰的瓷器。唐代创造了以黄、绿、紫装饰的三彩陶。宋代景德镇集钧、汝、官、哥、定等名窑技艺之大成,创造似白而青,可映现刻纹的影青釉瓷器。元代烧制成功以钴土矿配制的蓝釉和以铜为着色原料的“元钧……[详细]
  景德镇传统粉彩瓷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详细]
  景德镇传统制瓷柴窑烧成技艺(第二批省级)景德镇传统制瓷包括柴窑烧成和手工成型两技艺。即人们所说的瓷业有“烧”“做”两大行。对于瓷器烧成,景德镇窑工有一句俗语:“一满二烧三熄火”。它概括了柴窑烧成技艺的三个方面,即码匣满窑、投柴烧炼和适时熄火。景德镇传统制瓷柴窑烧成技艺的显著特征是利用传统瓷窑,使用木材燃料,完全凭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技艺,掌握和操纵了复杂的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使一个个……[详细]
  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第二批省级)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接近摄氏1300度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料经高温烧成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之为“青花”。成熟的青花瓷是景德镇瓷工在元代中后期创烧成功的。从那以后的数百年,青花瓷长盛不衰。传统青花瓷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奉皇帝的旨意,按宫中交与的二十幅制瓷图画,编写了《陶冶图……[详细]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第一批国家级)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是生产景德镇陶瓷的最重要地方,其营造技艺的精湛同样让世人瞩目,其历史亦同样悠久。据《景德镇陶录》记载,唐时景德镇便有两处瓷窑,分别为“陶窑”“霍窑”。目前,通行的看法是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应肇始于五代。《中国陶瓷史》说道,“江西景德镇的胜梅亭(以前称杨梅亭)、石虎湾、黄泥头是目前已发现的南方地区烧造白瓷最早的窑址。”至宋元时期,随着景德镇陶……[详细]
  景德镇民窑陶瓷美术(第二批省级)所谓民窑是相对宫廷专设的官窑而言。文献记载,景德镇很早就有知名的民窑。史料记载:“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造。”同时还有“霍窑”的记载:“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称为霍器。”从那以后,景德镇民窑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清时期,景德镇民窑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制瓷中心。景德镇民窑陶瓷美术就是指景德镇历代民窑瓷器的造型艺术、装饰方法和纹饰绘……[详细]
  景德镇民间故事-瓷窑的传说(第二批省级)《景德镇瓷窑的传说》的流传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某一特产而著称的手工业城市,是闻名世界的瓷都。在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进程中,景德镇逐步形成、流传下来无数的民间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文化工作者通过搜集整理,先后出版了《瓷都激浪》《五子罗汉》《美人祭》等民间故事集。1979年以后,在“十大集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