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民俗文化

福建省民俗文化介绍第11页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相传是北宋末年由道士张三丰经过整理内家拳所创。张三丰(辽宁义州人)生于南宋,卒于明朝初年。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传入河北刘德宽,后传赵鑫洲,赵又传万籁声。万籁声定居福州后,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便广泛流传于福州、闽南泉州、闽北南平、闽东、香港、南洋等地区。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之所以称为“原式太极拳”,就在于它古老原本、朴实无华,某些动作甚至还带有外家长拳的风格,是一套内外双修,刚柔相济,阴阳互助,……[详细]
  太祖拳历来有宋太祖拳与明太祖拳之分,其中宋太祖拳亦称赵太祖拳,托名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并有南派与北派之别。漳州太祖拳属南派风格的赵太祖拳,自明末清初传入,有登龙堂、习艺堂、武艺堂三个同派不同拳路的分支,不仅武术套路各不相同,练功与技击也各有特点。漳州太祖拳始传拳师为游青龙,系客家人。他于清光绪年间在龙溪县市尾社创建武术馆,传教赵太祖拳、械、狮、阵。其拳路自成体系,器械则秉承军伍公步的套路,十八般武器……[详细]
  俞家棍系俞大猷以太祖拳和荆楚剑技为基础提炼而成,属少林武术系列。俞大猷少年时弃文从武,跟从著名侠士李良钦学“荆楚长剑”;得赵宋宗室赵本学(时泉州著名军事家、武术家)以《易》衍兵、奇正之术等嫡传;在此基础上,俞大猷又在几十年的抗倭实战中,不断总结,创造出一套适于实战的俞家棍法,并使其日臻完善,在抗倭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俞大猷还总结了俞家棍的理论编著成《剑经》,成为明军权威教科书及民间拳师珍藏……[详细]
  彩扎技艺是诏安县的传统民间工艺,源于清朝末年。清末彩扎技艺传承人林裕后在诏安县东关街创办有彩绸庄,其彩扎技艺不仅传承了清代民间工艺特色,而且吸收了历代名师、名匠的制作技艺精髓,同时还吸纳了广东潮汕一带的工艺风格。庆源号彩绸庄的第二代传承人林仕恩、第三代传承人林福经、第四代传承人林养生均对彩扎技艺有扎实的传承和苦心的经营,使彩绸庄老字号传承百年而继有发展。诏安彩扎拥有繁复的工艺,用料考究,工艺流程也……[详细]
  福建木雕素来与浙江木雕、广东木雕并称为“中国三大木雕”。隋唐以来,福建木雕尤以佛、菩萨、罗汉等庙宇木雕最引人注目。庙宇木雕至今仍在晋江东石等地有着广泛的传承,其中潘山庙宇木雕最具代表性,其传承者累积了丰富的寺庙建筑雕刻经验,并不断革新寺庙建筑雕刻技艺。潘山庙宇木雕技艺的源流可上溯至清雍正年间的陈世清匠师,经传六世到陈敬象匠师(于1925年入赘柯家后改名柯子庆),其对原有木雕技艺加以改进和创新,融会……[详细]
  唐朝年间畲族入迁福安、蕉城一带,畲族根雕便在当地传承繁盛,其透雕与浮雕相结合并施以全彩的手法盛极一时;此后,福安、蕉城的根雕工艺又吸收了闽北的以剔铲阔略、保留疤结木纹的手法,形成了富有地域艺术风格的根雕工艺。福安的根雕以其独特的平削凿木法、凸削凿木法、凹削凿木法、火攻法、土埋法、配方法、水磨法等自然雕法,不露雕痕,凸显根料天然造型,其注重天然美与人工美的巧妙结合,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天人合一、神形……[详细]
  彭坊刻纸龙灯流传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童坊镇的彭坊村一带,其起源于公元1751年,由彭姓第十五世祖的彭景周将泉州剪纸艺术、花灯艺术融合在当地龙灯上,并加以创新组合而形成。彭坊刻纸龙灯融合了龙图腾文化、刻剪纸文化、花灯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身,传承至今已有13代,有多达两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彭坊刻纸龙灯的现代传承人陈世义已年近90,其将龙头、龙尾、龙身制作的技艺分别传授给张廷玉、彭慕周、彭慕喜、彭……[详细]
  莆田1泥塑主要分布于莆田市黄石镇,其发源于汉武帝时期。汉永定二年(558),随着金仙庵(后改名为金仙寺、广化寺)的修建,泥塑菩萨的技艺在此时传入莆田黄石。经宋、元、明时期的发展,黄石泥塑师匠的泥塑菩萨技艺名声大噪,莆田内外的寺庙、道观、祠堂,凡需造像者,无不以“黄石工”为首选。新中国成立后,莆田的泥塑造像艺术伴随着宗教、民俗文化的传播而发展,莆田1泥塑传统技艺得到较好的传承,其代表性传承人有吴文忠……[详细]
  农民画在翔安有悠久的历史,其源于传统民间壁画,是历代民间艺人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有佛祖图、神仙、天将、罗汉、龙凤等吉祥图案,壁画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古代的连环画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翔安农民在传统民间美术壁画基础上,以浓墨重彩和鲜明欢快的艺术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民画。其作品主要表现生产生活和乡风民俗,大凡现实生活中诸如田间农作、圩日赶集、踩车戽水、挖井修堤、采……[详细]
  闽南地区自古以来宗教信仰众多,大小庙宇宫观林立,因而民间佛雕作坊应运而生,为佛雕工匠提供了良好的艺术施展空间。泉州漆线雕艺术的产生便源自佛像雕塑,工匠们用堆雕和线雕工艺来装饰佛像,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传统漆线雕制作工艺是用熟桐油、大漆、砖粉等原料经反复舂、捶、揉、捻,成为富有韧性的漆线土,再用手工搓成细如发丝的“漆线”,运用盘、结、绕、堆等工艺,在坯体上饰出各种图案。其制作工序依次有设计造……[详细]
  剪瓷雕是我国南方,尤其是福建闽南、广东潮汕以及台湾所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这些地区的传统建筑,除了注重主体结构外,为了修饰与美化外观,往往会运用许多装饰的手法,诸如木雕、石雕、彩绘、泥塑、交趾陶、剪瓷雕等,以加强建筑物的美感。闽南、粤东、台湾的庙宇建筑,装饰之风尤盛,故剪瓷雕作品也尤为突出。所谓“剪瓷雕”,是民间艺人利用各种颜色鲜艳、胎薄质脆的彩瓷器或残损价廉的彩瓷为原料,巧妙地剪成形状不一、大小不……[详细]
  厦门同安汀溪窑,又称“同安窑”,以烧造“珠光青瓷”而闻名于世。汀溪窑址发现于1956年,位于厦门同安区汀溪水库,烧造时期为北宋直至元代末期,是宋元时期南方青瓷窑址的重要代表。同安汀溪窑所产之珠光青瓷还是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的外销瓷,其销往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南亚、西亚甚至远达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地中海沿岸都能见到“同安窑系青瓷”的踪迹,而其中,同安窑系青瓷以……[详细]
  湛卢宝剑创始于春秋时代,被列为中国古代五大名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剑”。相传最早的湛卢宝剑由铸剑祖师欧冶子在福建松溪湛卢山冶炼而成,据《越绝书》记载,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命铸剑大师欧冶子为其铸剑,欧冶子奉命后,携妻子朱氏、女儿莫邪,几乎寻遍天下名山和大川都没有找到理想适宜的铸剑之地,一日无意经往湛卢山发现这里具备提炼铸剑的各种稀有金属,加上山中的山土、气候、水质、……[详细]
  由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为现代活字印刷技术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在福建宁化、光泽至今仍有保存。在印刷业发达的明中叶时期,受到四保雕版印刷影响,宁化等地同时开始大量使用木活字印刷族谱。据史料记载,除了族谱、蒙书、佛经道藏外,宁化在道光六年(1826)以木活字印有李世熊著的《钱神志》7卷,次年印有李世熊所著《寒支初集》10卷,同治十年(1871),宁化县署重印《钱神……[详细]
  漳州水仙花的栽培和雕刻自明景泰年间延续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水仙花雕刻技艺,主要采用钢铁制成的刻刀、刻片、刻钳、刻剪、修叶刀、刻针等八种工具,经过花匠们雕刻的水仙花,造型逼真,千奇百怪,大体可分为兽型、禽型、生活型、人物型、象征型等五大类。经雕刻师精雕细刻后,其神韵更胜似仙女降落人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令世人百赏不厌,历代文人墨客称之为“凌波仙子”。水仙花的雕刻造型,其目的是通过刀刻或其他手段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