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民俗文化

安徽省民俗文化介绍第9页

  “耿福兴大酒店”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境内的凤凰美食街,是一个有着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耿福兴”的前身为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耿福兴”饺面馆。以经营面条、包子为主。其聘请的小刀面制作能手韩光远的小刀面,工艺独到、技艺精湛,小刀面的口感润滑劲韧,又配以鲜美的虾籽等原料制作的虾籽面,远近闻名。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耿福兴”已成为与“一品轩”、“同庆楼”等齐名的芜湖几大著名餐馆之一。……[详细]
  繁阳镇“群龙朝神山”大型民俗祭祀活动始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历史。每年正月新春佳节之际,来朝神山大花娘娘庙祭祀的“龙灯”陆绎不绝,人山人海,场面壮观。此项活动源自一个美丽传说:横山本地一高姓姑娘受仙人点化成“大花娘娘”,后托梦给庙中主持:不想看戏想看龙灯。于是,龙灯都纷纷前来朝神山大花娘娘庙祭祀,“群龙朝神山”自此形成。当地还有“正月不朝山,龙灯会断腰”的说法。每年正月,全县六个镇的几十条龙灯……[详细]
  九连麒麟灯会始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居住在九连村卧龙墩自然村俞姓族人,每逢丰收喜庆之年自发组织表演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相传三百多年前,九连村卧龙墩俞姓族人的先人居住在江西婺源地区,闲暇之余,俞姓族人的先人按照古代传说中描述的麒麟模样,结合狮子的制作方法,构思制做了一个外形奇特的麒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狮头、鹿身、牛尾、马蹄、鱼鳞皮。九连麒麟区别我国传统“南软北硬”狮子的制作方法,全……[详细]
  紫蓬山位于肥西县中部,属大别山余脉,被誉为“北九华”,有着灿烂的佛教文化遗风。山中古木参天,风光绮丽,素有“庐阳第一名山”之称。相传三国魏将李典镇守合肥,在山顶建庙祭祀七世祖汉代大将李陵,因而紫蓬山又称李陵山。因紫蓬山地处庐州西侧,李陵庙唐代赐名为西庐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紫蓬山西庐寺及其衍生的紫蓬山庙会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紫蓬山作为北九华山,它的佛教文化在民间积淀丰厚。早期的紫蓬山庙……[详细]
  舒城小兰花茶产于舒城县境内山区,因形似兰花,独具兰花清香而得名。舒城县地处江淮之间,大别山东麓,属皖西大别山茶区。境内青山环抱、林木葱茏,土质肥沃、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漫射光较多、无污染,土壤中含有硒、锌等稀有元素,终年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茶树良好的品质。茶叶采制时正值漫山兰花竟相吐蕊时节,茶叶吸附花香独具韵味。早在唐宋时代兰花茶既有盛名,并被列为贡品。“舒城小兰花茶……[详细]
  “岳西翠兰”原产地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岳西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于1936年1月析霍山、舒城、潜山和太湖四县边陲新置,为古舒州、寿州结合部的核心深山地带。跨江淮分水岭,境内群峰林立,溪流交错,是国家级农业生态县。茶区终年云雾缭绕,漫射光多,茶叶内含物丰富,品质优异。岳西绿茶(岳西翠兰)手工制作技艺起源于地方历史名茶“小兰花茶”和“黄芽茶”。据史料记载,岳西县所在地区茶叶生产盛于唐宋。本县……[详细]
  秋石,又名盆秋石,秋石丹,是桐城传统的地方药物名产。因其不仅具有滋阴降火等药物功能,而且患水肿、肾炎、心脏病及产妇忌用食盐者,用此品代替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身体所需,无任何副作用,故深受广大百姓乃至海外侨胞的欢迎。相传秋石的提炼,始于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淮南王刘安。桐城生产秋石历史悠久,清乾隆桐城文士姚兴泉所著的《龙眠杂记》中就有“炼成秋石即名丹”的名述。秋石是以人中白(童尿)和食盐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特……[详细]
  送春,是弋江农村春节前后一项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人们通过送春拜年表达祝愿、交流情感,其中的对唱还具有很强的娱乐性。送春分布于南陵、芜湖、当涂、宣城及江苏省的南京高淳等地。在民间,送春相传始于“明代永乐年间,六月降雪,延误农时,通过天子送春,以期大地回春、庄稼生长、百姓安居乐业”的传说,流传至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送春在形式上表现为人们敲锣打鼓,挨门挨户唱春歌,名曰“送春”。春歌歌词为七字一句,句末押……[详细]
  永京拳源于东晋时期道学者葛洪(约281—341)的神仙养生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的沧桑洗礼,道学发展至全国各地。葛氏传人葛锦贵(1889—1983)字季林,移居徽州,以茶、蚕通商于上海、江苏、扬州,并逐渐将其家传养生为主的神仙养生功改革为御敌于外的技击术,得到徽商的认可和传习。葛永志是葛锦贵嫡孙,自幼随祖父习练家传拳法,后学习少林、武当、太极、形意拳,成年后又游学四方,并把中国传统武术……[详细]
  “皖西大鼓”发源于寿春,流行于江淮之间颖上、凤台、霍邱、正阳关等地点。是一种一人演唱,说唱并重的演唱形式,表演时表演者自击鼓板。演唱时右手握鼓条击鼓,左手打牙板(云板),在念白时丢下鼓条和牙板,不时用惊堂木,以渲染气氛。艺人在表演过程中手、眼、身、法、步并用,以刻化人物性格、特征,反映喜怒哀乐的情绪和悲欢离合的生动场面,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皖西大鼓”的伴奏乐器简单,只有一面鼓,系扁圆形。……[详细]
  《小孤山传说》是许多极具神话色彩的优美传说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小孤山来历的传说,又有与小孤山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传说,但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小姑与彭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林小姑,即妈祖林默,又称圣母、天妃、广济夫人等。小姑美丽善良,聪慧过人,以济世救人为终生奋斗目标,但在个人情感上屡遭打击,最终献身大自然,无法与心爱的彭郎相聚。传说发生地小孤山,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宿松县县城东南65公……[详细]
  《邀大岭》,是皖西先民祭祀祈求文明初祖神农氏的一项重大而古老的农耕祭祀民俗文化活动。它在《诗经·小雅·甫田》、《纲鉴易知录》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它是皖西远古先民——三苗族人(后称淮夷)最早祭祀炎帝神农氏(即田祖神)的真实记录。是皖西淮夷始祖皋陶的礼乐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见《尚书·皋陶谟》)。《邀大岭》主要流行于皖西山畈的水稻产区。至迟从商周时期起,除在那特殊年代部分形式和内容被“古为今用”(如其中“鵅……[详细]
  青阳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是传统的手工工艺品,在明代就已跻身我国名扇之林,清代列为贡品。其扇骨架采用九华山三年生长的参天毛竹为原料,经手工破篾、选料,成型,用特殊方法进行防霉防蛀处理,再用九华山区野生植物的干枯树叶蘸水细磨,直至骨面纹路细腻光滑,洁亮照人。扇面采用当地生产的真丝绢布装裱,手工绘画扇面,再将二者加工合成制作成扇。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造型式样各异,有鱼尾式、花瓶式、波浪式、翻楞式、挖肩式、排……[详细]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建县,历经朝代之更迭,先人们以聪明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留下了至今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灵璧磬石雕刻便是其中一朵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奇葩。灵璧磬石形成于晚元古代震旦纪期间(距今约8亿多年),属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石。灵璧磬石雕刻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当时皇家即开始采用灵璧磬石制作特磬,开创……[详细]
  “湖阳《打〈水浒〉”,实际上是一种既是武术又是舞蹈,集健身和娱乐功能于一身的民间表演形式。该项目作为民间表演形式之初,上场表演人员均须依照章回小说《水浒传》中人物化妆登场表演,故取名《打〈水浒〉》,后逐渐减化为头扎头巾、身穿球衣裤、脚蹬虎头靴表演,但人们仍可以从表演者所持枪、刀、戟、铲等兵械中分辨出林冲、关胜、吕方、鲁达等人物形象。《打〈水浒〉》参演人员众多,包括打杂人员在内,一般都在60人以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