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民俗文化

安徽省民俗文化介绍第12页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人口51.5万。广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东汉建安初置广德县,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上先后归属吴、越、楚国,分别受到中原文化、徽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多重熏陶。广德又是一个移民县份,受原籍影响更深远。广德民歌除了受到多重文化熏陶,受移民文化影响也很深,民歌风格也与安徽其它地区有着很大的区别,河南、湖北移民为广德移民的主体,同时周边苏、浙地域影响也很大……[详细]
  老祖心意-八法拳又称水拳,为亳州人陈抟(871-989)所创,距今流传已逾千年,因陈抟曾受封华山,故在亳州以外流传时名为华岳-八法。该拳内涵丰富,-独特,拳势运行如水势翻滚,内劲如海纳百川,以整劲为核心(发展为形意拳),以步法为转移(发展为八卦掌),以轻柔为变化(发展为太极拳),堪称中华内家拳的始祖。亳州是全国十大武术之乡之一,作为特出拳种老祖心意-八法拳在亳州历代传承不绝,即是该拳术的发源地又是……[详细]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徽州三雕即木雕、砖雕、石雕,今天,我们漫步在绩溪县山村之中,随处可见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庙宇、古桥梁、古墓等建筑上无不镶嵌着精美的三雕珍品,最常见的有漏窗、梁枋、斗拱、雀替、云板、梁驮、隔扇、栏杆、门罩、牌坊、石狮、石马以及工艺摆件、民俗用品、家具杂件等等。徽州三雕艺术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徽州砖雕、木雕画一样,清新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详细]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并创作的直接反应了劳动人民自己的生活、思想、情感,具有民族特色,它与人民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详细]
  旌德漆画,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徽州民间风格。它起源于旌德民间,流传至旌德及邻县绩溪、太平的周边地区。它传承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艺,以线为主,骨法用笔,重审美程式造型,“师造化”、“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艺术理想,从而构成了传统中国画的形式和内容特征。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以来,旌德漆画通过传承人江延根的大胆探索、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那种细腻的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集民间美术和民间审美……[详细]
  民间泥塑又称传统泥塑,有着六千多年的历史,又以塑庙神为主要形式传承下来,解放前,在民间有着广阔的市场,深受群众的欢迎和乐见。作为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的淮北大平原,特别是濉溪县国家级文化之乡临涣镇地表下(约两米左右)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泥塑主要原材料——纯粘土。因为它呈黄色,有着和胶一样的粘性,故取名黄胶泥,它具备着特有的纯、细、粘和硬的质地,据父辈言传我家上溯就有近两百年历史,从祖师爷到我父亲都是当地方……[详细]
  皖南根雕在广德流行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据记载,清代皖南的太平县有个根雕艺术家叫汤俎,到皖南山区采挖古木树根创作人物鸟兽,颇有美誉。经不断传承发展,皖南根雕已形成多品种系列,并绵延至今。发展鼎盛时期为清朝末年与民国初年,皖南根雕随着人员流动的加速被传播到江、浙、沪、闽等地,成为当时社会名流、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的收藏之物,并趋之若鹜。随着社会的变迁,目前广德仍有一批从事根雕艺术的人员,他们为根雕艺术的……[详细]
  青铜器修复作为一种传统技艺,古已有之,经过历代发展已成为集焊接、整形、补配、作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形成了以苏州派(南派)和北京派(北派)为代表的两大技术派别,涌现出金云松、张泰恩等一批青铜器修复大师,在文物保护修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派青铜器修复技艺创始人金云松,是晚清民国苏州有名“金铜匠”,专事铜器修补及浇铸,精于修复仿制商代青铜器,在铭文錾刻方面有独到造诣,其子金润生、金满生不仅深得其……[详细]
  石台雾里青绿茶制作技艺是石台县传统的绿茶制作技艺,主要在皖南一带,尤以石台(古称石埭,1965年更为现名)为之最。雾里青茶园位于海拔千米的高山云雾之中,常年被云雾笼罩,所以当地人称此茶为“雾里青”。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时,全国名茶37个品目,其中“嫩蕊”即为当地人所称的雾里青。南宋大诗人陆游、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在其著作中都有相关记载。可见,石台雾里青绿茶制作技艺有上千年历史。石台雾里青是……[详细]
  髹漆技艺起源于上古,明、清时代其技艺体系已趋于完备,制作技艺已达炉火纯青,古徽州地区的髹漆制品尤为突出。古代唯一的一部髹漆专著《髹漆录》便产生于徽州,它由新安人髹漆大师黄大成所著;书中《阳识》和《堆起》两章记载列有:识文描金、堆漆(即堆屏)……等8种堆漆装饰方法。堆漆工艺产品主体感强,或高或低,变化甚多,宛如一副浮雕、一片石刻,而非浮雕、石刻所能比拟。徽州髹漆方法制作的楹联、匾额被人们称之为徽文化……[详细]
  皖南泾县,茂林古镇。此处水土千般好,从来风情万种美。茂林建筑,既沐徽风,又具独创。人家徽州“粉墙黛瓦”,墙体青砖,须粉刷。而茂林“花墙黛瓦”,无须粉刷。墙体材料便是天下独绝的花砖。茂林花砖整体呈灰青色,砖面有花纹,颜色深色不同,故而得名,其制作工艺考究、原料特殊,烧制复杂,规格多样,结构坚韧。底色浅灰,花纹深黛。花砖是泾县特有的一种古建筑内外墙墙面装饰材料,抗冰冻,抗风化。不沾灰,不开裂。质地细腻……[详细]
  传统宣纸制品加工技艺是在宣纸原纸基础上,以传统工艺进行砑光、打蜡、染潢、防蛀、染色、施胶、改型、改性等,使宣纸更为精细,外观更精美以及扩展宣纸文化内涵的系列加工工艺。这也是宣纸制作技艺的延伸与发展而形成的独立体系,与传统记实纪事及艺术创作结合的特色技艺,同时融入了物理、化学、美学、气候、传统医药等多学科知识,蕴涵着丰富的科技文化基因。纸的加工技术在机械造纸尚未出现之前的一项重要的技术门类,起因是手……[详细]
  顶市酥,又名“红纸包”,是徽州特色名细糕点。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少皆宜。顶市酥的前身为麻酥糖,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传统糕点。明清时,因为徽商的兴起,麻酥糖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全国,渐渐成为人们日常食用和招待客人的必备茶点。市场上最好的麻酥糖被人们称作顶市酥,顶市酥便渐渐取代……[详细]
  宁国市株木店陶瓷厂1958年恢复重建。株木店陶瓷厂位于港口镇凉亭村,距市区10公里。株木店生产陶瓷历史悠久,《宁国县志》记载:“株木店陶土资源丰富,质地优良,是历史上传统陶器生产地。”1958年在场内挖掘出土古窑址(龙窑)30多座,清理出土清康熙十四年(1675)制大花缸一只和大量陶器碎片(1997年《宁国县志》)。宁国龙窑大器主要以粘土原料制成泥,捶坯、拤把成型,上釉,然后装入龙窑烧制而成。龙窑……[详细]
  剪刀是农耕社会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后山剪刀制作技艺诞生于泾县丁家桥镇的后山村,通过选材、压钢、锻打、淬火等工艺,将原铁锻造成剪刀,服务于农耕社会时期的人们以及宣纸制作技艺,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并蕴含丰富科技基因的、与多种文化相结合的手工技艺。后山剪刀最早起源于宋朝末年,它伴随着宣纸技艺中的剪纸出现而存世,期间主要以方口沉重的剪刀为主,而后才出现了口薄头尖的普通剪刀。至清道光年间发展成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