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传说传说渊源及流布情况“朱元璋传奇故事”主要流布于淮安市盱眙县及周边地区。朱元璋(公元1328年~1398年),原名朱重八,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少时家境困苦,放牛作工,相传放牛时数盱眙山头少数了自己脚下之山,而作了一首打油诗流传至今:“十个山,九个头,河水向东流;财主无三代,清官不到头”。后来朱元璋父母兄长因瘟疫过世,生活清苦,为求生存,便入皇觉寺当和尚,饱受欺凌后离寺游历,……[详细] |
谜语(淮安灯谜)扩展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惯用“灯谜”一称。灯谜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夏朝时期,出现了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演变成“廋辞”(亦称“隐语”),当时处于列国纷争时期,……[详细] |
阙氏膏药制作技艺阙氏膏药制作技艺源于清乾隆年间,阙尚志(1790年—1861年),邳州人氏,18岁从军,拜师学医,专治八旗士兵搏击时的跌打损伤,离开军队后在民间开设医馆,以行医为业。阙尚志之子阙广庭,常年奔波于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地,从1856年开始,在山东曲阜等地区“放药3年,免费治病”,使阙氏膏药名声大振。第四代传人阙永杭(1859年—1928年)继承祖业,13岁随祖父习医,23岁独立行医……[详细] |
钦工肉圆制作技艺历史渊源及分布情况钦工肉圆制作技艺,一说是明末一钦差大臣在钦工当地督查河工,崇祯皇帝南巡时经过此地,钦差选派当地有名厨师烹制具有地方特色的菜以取悦皇上。当地一家李记肉馆将精瘦肉用刀背锤成糊状后加适量蛋清,做成了圆溜溜的肉坨子,煮熟后鲜美非常。崇祯皇帝尝后连声说:“好,好,宫里没有这么美味可口的菜肴”。钦差讨好道:“那就请皇上给赐个名字吧!”崇祯随口应道:“那就叫“钦工肉圆”吧”。从……[详细] |
流布区域:《洪泽湖渔家婚嫁习俗》主要在洪泽湖水域及周边地区的渔民中流行。历史沿革:洪泽湖渔民婚俗源于清代,渔民都因吃住在“连家户渔船”,除了做渔市生意,一般不和陆上的居民来往,这种封建闭塞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婚嫁大多在渔帮内部进行,久而久之形成洪泽湖渔民独特的婚嫁习俗。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渔民已打破水陆不通婚的旧俗,但洪泽湖渔民婚嫁礼仪因简朴节俭,充满着喜庆的气氛,而延续至今。主要内容:洪泽湖渔民……[详细] |
平桥豆腐出于楚州区平桥镇。据传,清朝前期,淮安平桥林氏家族极其繁盛。林秉直,顺治戊子(1648年)科举人,壬辰科(1652年)进士。其子林汝杰,官至吏部主事,后来殁于北京。乾隆年间,林秉直成为平桥镇之豪富,田亩仓储不计其数。他有了钱就想巴结官府想弄个官当当。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南巡,给他带来了一个极好的机遇。他提前指派他的佃户,在他家的若干顷土地上,按照他的设计图案,种植不同的庄稼……[详细] |
汤包制作技艺(楚州文楼汤包制作技艺)汤包有两种,一种是江南常见的小汤包,包子的外皮由酵面制成,馅心通常是猪肉馅,调馅时加入皮冻或水,蒸熟后馅心汤汁较多,滋润鲜美。这种汤包也叫酵面串汤肉包。另一种就是楚州的汤包——文楼大汤包。古城楚州位于苏北的京杭大运河畔,自古就是繁华之地。城中有一家茶楼,名曰“武楼”,经营点心、煮干丝等,也卖现在南方常见的酵面串汤肉包。清朝道光八年,武楼店主陈海仙在楚州的河下镇又……[详细] |
淮安茶馓制作技艺历史沿革及主要特点馓子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美食。屈原在《楚辞》中写了一种食物“粔籹”,据专家的考证,这可能就是最早的馓子。汉代以后,面食曾被普遍地称为饼,馓子叫“环饼”。不管是楚国的“粔籹”还是后来的“环饼”,馓子的制作方法都是油炸,如此,不仅好吃,还能久放。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馓子都是很受人们喜爱的食品。五代时期的南京馓子很有名,被列为“建康七妙”之一,称“寒具嚼着惊动十里人”。寒具……[详细] |
烟波浩渺的洪泽湖,是我国的第四大淡水湖,水产品丰富,自古就有“日出斗金”之说。独特的地理环境蕴育了独特的洪泽湖文化,洪泽湖渔具制作和使用技艺,便是洪泽湖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渔业生产劳作在洪泽湖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洪泽县三河镇塘埂村西周遗址中发现有距今3000多年的陶质渔网坠。洪泽湖渔具渔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网类——拖网类10种,围网类2种,刺网类5种,敷网类4种,掩网类4种,抄网类3种,张网类1……[详细] |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洪泽湖木船制造技艺扩展洪泽湖木船制造技艺主要分布于洪泽湖周边地区。洪泽湖地处江苏省西北与安徽交界地带,连通淮河、长江、汴水、濉水、泗水及京杭大运河等,全是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产资源丰富,水上捕捞和运输业极为发达。洪泽湖地区有着悠久的渔业史与造船史,目前最早发现是盱眙县范家岗新石器遗址中遗存的独木舟。据《洪泽湖志》382页载:“旧有沟通淮,今在治南,隆庆(1163年)以来,淮水贯其中……[详细] |
淮剧,亦称江淮戏,起源于盐城、淮安等区域,流行于上海、江苏及安徽部分地区。淮剧是在苏北民间小戏香火戏的基础上,结合门叹词等民间说唱,于清末民初在上海徽班的影响下形成的传统戏剧形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项目。淮剧唱腔音乐以铿锵豪放、优美质朴著称,曲调包括【淮调】【拉调】【自由调】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淮安地区因方言原因,其【淮调】相比于盐城、建湖的语言声调【下河调】偏高稍硬,且更为粗犷高亢……[详细] |
竹马扩展(淮阴马头灯舞)历史渊源马灯是一门纸扎艺术。马灯舞是民间舞蹈艺术。关于马灯舞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在浙江,北岙三盘的马灯据说是以纪念王昭君出塞的历史为背景;大门寨楼的马灯据说是以陈十四娘娘收妖的民间故事为背景;北岙小朴的马灯据说是以唐三藏的白马祈雨为背景。另外在杭州、嘉兴、宁波、金华等地区盛传南宋……[详细] |
历史的真实清澈温驯的淮河,蜿蜒千里来到江苏。淮河之畔,洪泽湖之首,有一座周长九里三十步(约4245米)、城墙高二丈五尺(8米多)、有5座城门的古老静谧的城池——泗州城。隋炀帝开通济渠修筑大运河,渠从泗州城中过,它又成了“水陆都会”,平添了三分喧闹七分富裕。民谣云:“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便是这座古城的写照。然而淮河在公元1128年却遭到了黄河的洗劫,也连累到泗州古城。黄河在历史上大致有三个变迁……[详细] |
奇特的传说在淮河流域一直流传着大禹锁镇淮河水怪巫支祁的传说。据传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次到过桐柏山。可是,每次桐柏山都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山石号叫,树木惊鸣,土伯壅川,天老进兵。有一股看不见的暴虐力量,阻止禹动工治水。禹知道遇到妖怪了,非常生气,召集诸神和各部落首领开会,让夔龙去扫除妖孽。这时,桐柏山以及附近诸山的部落首领,唯恐双方打起仗来祸及自己,都面露惧色,恳请禹收回除妖的命令。看到鸿蒙氏、商章……[详细] |
蒸馏酒酿造技艺扩展(高沟酒酿造技艺)历史沿革高沟酿酒,始于西汉。《高沟镇志》载:楚汉相争时,刘邦兵败于高沟一带,曾到高沟酒坊喝酒压惊,并留下了“佳酿兮解忧,壮志兮填胸”的古风。立朝后,他又派人取酒高沟宴请文武,并列之为贡品,于是高沟酒驰名中原。可见在汉初,高沟就已有了上规模的酿酒业。到了明代,随着商业的长足发展,曾有七省商人云集高沟建立会馆,其中多与酒业经营有关。当时高沟镇有酿酒糟坊数十家,芳香浓……[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