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式传统木结构建筑群(宝山寺)位于上海宝山区罗店镇练祁河畔,东起罗溪路,西近塘西街,是上海市闻名遐迩的佛教建筑群。这个唐式传统木结构建筑群作为宝山寺移地重建项目竣工于2010年,依照唐代营造技艺,参考现存唐代遗构,施工过程全部采用我国唐代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建造过程中,工匠们使用传统工具,沿袭传统的工艺,对大木作、小木做、砖瓦石作等工艺一丝不苟,锱铢必较。或弹线定位,开槽凿孔;或打磨成材,组合……[详细] |
古书画海派修复技艺是选用宣纸、真丝绫绢、中国书画天然矿植物颜料等材料经过三十多道主要工序纯手工操作的传统技艺,它使保存不当、残缺破损的古书画在有据可考、尊重历史面貌的基础上得以恢复完整,再次展现出古代书画作品的艺术光彩,更加便于欣赏、保护和研究。古时称书画修复装裱技艺为“装潢”或“装池”,据史料记载至晚始于魏晋,唐代在书画装潢上已具备宫廷形式,趋于成熟。20世纪初,上海地区商贾云集,藏家众多,江浙……[详细] |
根雕(长宁区文化局)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的一门艺术。根雕创作可分为六个步骤:一、寻根选材。二、构思创意。构思创意主要核心是立意和想像。把现实社会和自然界中最实质的东西反映出来,以写实、夸张,变形的手法,使其典型化。三、雕刻加工(一)、根雕原则:不雕、少雕、巧雕。(二)、雕琢方……[详细] |
琉璃烧制技艺(奉贤区)中国的琉璃艺术历史悠久,清末,造办处几经焚毁和解散,琉璃厂的匠人或遣返或离散,一批批工匠流散于苏州、上海和广州。据当时留下的实物可以看出,当时上海已经有小规模的琉璃烧制技艺在流传,如民国时上海金城工艺社生产的琉璃印泥盒等高档文房用具、上海良友国货玻璃厂出品的许多日用高档琉璃日用品,但是作为工艺美术制品,琉璃处于陪衬的角色,至少不如玉器等鲜亮光彩。直至20世纪80年代,琉璃的绝……[详细] |
琉璃烧制技艺(黄浦区)琉璃是我国古代对玻璃的通称。西汉中山靖王墓出土的文物中,金缕玉衣两侧的琉璃耳杯,就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琉璃烧造制品,至今已有两千多年。80年代,琉璃烧制技艺又开始重新发展,而上海也逐渐成为此技艺落地生根的重镇之一。一、琉璃烧制技艺的艺术特征有:1、传承古法:延续二千多年前汉代琉璃铸造技法,与商周青铜器失蜡技法(上海博物馆称其为青铜器范模法)类似。2、纯手工作业:12道工序,每……[详细] |
海派插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海派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反映上海文化风格的一种艺术流派。明清时期的插花已融入居家赏花生活的一个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深的是张谦德的《瓶花谱》与袁宏道的《瓶史》。在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以吴越民系为主的大移民,哺育了海派插花的成长。而以吴昌硕、孔小瑜等为代表的海派绘画对海派插花艺术作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之后加上西方现代插花的融入,形成了海派插花艺术。……[详细] |
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门类之一,早在商周时期,玉器就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制玉成为了一种专业。中国有四大玉雕流派,分别为海派、扬派、北派和南派,海派是以上海为中心地区的玉石雕刻艺术风格的派系。海派玉雕传统技艺发端于上海市原南市区老城厢一带,全面继承了中国玉雕的精湛工艺,从工艺品类、工具、用料(包括白玉、翡翠、琥珀、水晶、蜜蜡等)、技法等方面,几……[详细] |
19世纪70年代,上海一些报馆、彩票行、轮船公司便已开始向客户赠送或出售具有日历功能的广告画,这种广告画就被称作“月份牌”年画,又称为“擦笔水彩年画”。擦笔水彩画法在艺术手法上初以中国传统工笔淡彩或重彩作表现,后来发展为以西洋擦笔水彩细腻的写实手法作表现,色彩明净鲜丽,并且大都用技术更为先进的铜板纸以胶版彩色精印,上下两端还镶有铜边,上端铜边居中穿孔,可以张挂。人们获得这种配有月历节气的商品宣传画……[详细] |
石雕以石头为原材料,利用雕、刻两种技法创造出美术作品,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古代早有雕刻玉石,使成器物的艺术,近代多以地方特色石料雕刻。上海的石雕艺术具有浓厚的海派风韵和生活趣味,主要是以象生为特色,将传统的中国江南地区的象生石雕艺术与西方雕塑、造型、绘画技艺相融合,突破写意,将高度写实作为重要的艺术追求。其来源可上溯至明代,当时以小型摆件为主,清末民初成为集绘画、书法、诗文、雕刻于一体的雅玩和藏……[详细] |
砚刻就是在砚石上进行的精致雕刻,对于材质优佳的砚台更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此种砚台既是实用品,又具有极高观赏价值。上海砚刻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期间首屈一指的是清代女砚工匠顾二娘。她与当时著名藏砚家黄任相交,并为其制砚,技艺精良,深得黄任赞赏。顾二娘制砚,以清新质朴取胜,对上海砚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早期上海砚刻的制作工艺较简单,大都是在砚台的边缘部分或墨池上刻一些简单的花边和几何图案。上世纪20年代……[详细] |
上海象牙雕刻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后,牙雕艺人和古董商纷纷在上海开设作坊,从事象牙雕刻生产和象牙制品经营业务。晚清明初期逐渐成为出口工艺品的一大类。自1955年起,由冯立锦、蔡健生、徐氏三兄弟等组成了上海牙雕的基本队伍。目前以第五代传人梁端玉与周百均两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为上海牙雕的中坚力量。上海现代牙雕主要有细花、人物和仿古等三大类。细花工艺多采用圆雕、镂空雕、浮雕等技艺……[详细] |
中国细刻艺术,起源于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村新石器时代。其使用的材料主要是象牙,因象牙质地坚韧细腻、洁白无瑕,既能雕又能刻,能够较好地表现出微型雕刻的各种刀法。其他一些质地细而硬的天然材料——水晶、珍珠、瓷器、石、竹、各类兽角、兽骨以及玉料中的翡翠、玛瑙、白玉等,也都可以用来微刻和微雕。雕刻者使用的刀具根据自己的作品风格和技艺习惯设计,刀法以平面线刻为主,早期的细刻以三角刀、斜口刀刻法为主,刻出的……[详细] |
瓷刻艺术始于明代,盛行于清末,是在上釉烧成的素色瓷器上,用刀具镂刻书、画作品的一种工艺美术制品。雕刻内容有人物、花鸟、山水等,作品构图清新,线条流畅,刻画的人物神态生动、栩栩如生,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制作过程是:先用刀尖刻出点线,再涂墨上蜡,即在瓷面上出现山水、花鸟等画面或各种书体的字迹,既保持了传统的书、画风格,又发挥了晶莹光洁的瓷面特色,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且经久不泯。瓷刻最早源于民间,明末……[详细] |
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的技艺之一,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分立体雕和平面书画雕,平面书画雕也叫“微刻”属于“阴雕”、“浅雕”一类,而“立体雕”则指“圆雕”、“浮雕”、“透雕”属于阳雕一类,建筑微雕则主要运用了立体雕的手法。而上海的建筑微雕则是集木雕、石刻、骨雕、瓷塑工艺于一体的综合技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杨浦、闸北和徐家汇等地区。上海地区自清代以来就有玉石、象牙和木器雕刻,但建……[详细] |
海派紫砂艺术是十九世纪末以来在上海地区出现并成熟的融紫砂造型、书画镌刻和诗文题句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上海开埠以来,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的推动下,紫砂的设计、制作和销售得以迅速发展。海派书画的领袖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张大千等都直接参与了紫砂壶的制作镌刻。上世纪中叶开始,在吴湖帆、刘海粟、唐云、程十发等人的推动下,紫砂是人开始制作反映传统文化和文人情趣的紫砂作品,标志着海派紫砂艺术的成熟。海派紫砂艺……[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