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民俗文化

上海市民俗文化介绍第14页

  余天成堂创始于1782年(清乾隆47年),距今已有227年历史,可以说是上海市地区建成最早的中华老字号药房。创始人余游园是浙江宁波人。游园公以余氏为姓,以“天禄同寿、成德长生”为意,定店名为余天成。余氏先后传承了余游园、余全吉、余修初、余五卿和余鲁珍五代人,完善和坚持了“道地药材、修制务精、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名医坐堂、治病救人”的24字经营宗旨。除了出售中药外,还以“鹿鹤”为标记,自制独特秘方的……[详细]
  花篮马灯舞原名“串马灯”,以马灯和花篮道具命名。一般用于元宵节庆庙会中。主要盛行于松江区新浜镇,历史上曾有“山歌马灯乡”之称。全镇每村都有串马灯,每逢元宵佳节,村村组织灯队,一般第一夜先在庙场齐灯串舞,点灯的火种要从庙里迎请,然后进入本村逐家登门。村民们则家家煮菜备酒,邀集亲友前来观赏和品尝,并备好“红纸包”,馈赠灯队。第二夜起按邀发帖子为序,开始去别村相互串舞。每到夜晚,在敲打的锣鼓声中,马、花……[详细]
  金山枫泾的痔科“敛痔散”得传于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经过七代人的一脉相传,“敛痔散”的配方、用药、炮制方法始终没有变,它的制作融合了中药的洗、浸、煮、漂、煅、淬等多种传统炮制技艺,“敛痔散”是中药外用药的一个典型代表。中药的炮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制药技术,它对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中药经过不同的炮制可使药物增强疗效、减低毒性、改变性味和性状、扩大应用范围,使药物达到……[详细]
  打莲湘是一种民间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全国许多地方有打莲湘活动,素有“南柔北刚”之说。此项目由金山区和南汇区分别申报。“金山廊下打莲湘”廊下是金山莲湘的发源地,有史可考的已有100多年。起初,打莲湘主要在当地民间的一种祭祀活动中表演,“老爷出会”时跟在后面,边走边打,其目的多为驱邪、撵鬼、祭奠神灵,祈求五谷丰登、岁岁平安等。解放后,作为一种百姓喜爱的文娱活动,经常在慰问军烈属时作表演。如今……[详细]
  枫泾“丁蹄”制作技术,始创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据《枫泾小志》记载“市有丁肆善烹,人呼丁蹄,远近争购之,宣统二年奉勤业摩奖,并奉浙江巡抚加给将凭。”咸丰初年。枫泾人丁润章祖父在枫泾致和桥旁经营一爿小的酒家,是以供应热食为主,兼售炒菜,但是生意不太景气,结果老板心情不畅,闷闷不乐,饭也吃不下。丁娘娘那天为丈夫开胃口,热了一锅开胃中药,其中丁香、桂皮、红枣、枸杞、冰糖,不料盛好的药倒在烧制的丁……[详细]
  上海黄酒酿造的技术源于中国最早酿酒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发酵酒,它与葡萄酒、啤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从枫泾出土的文物“韩瓶”就反映了宋代名将韩世忠用酒犒劳士兵的历史记载。在《宋会要缉稿》中可以看到在“酒务”类中有“上海务”的记录,而“上海务”是酒生产、管理、贸易、征税机构。上海地区的黄酒起源于枫泾地区,当时上海浦东三个老板合股到枫泾开设“萃康福”酒坊,时间长达100多年,上海黄……[详细]
  金山素有“吴跟越角”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民间美术流传广泛,江南丰富的民俗情态、古老农耕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民间刺绣、剪纸、织染等家庭杂艺,漆画、灶壁画等百工匠艺被转化为绘画语言。金山农民画是从田亩垄野间脱颖而出的群体性民间美术再生态。作品风格鲜明强烈:寓意质朴、色彩明快、造型夸张、构图饱满,强调作者主观感情色彩,舍技巧而重神韵,有别于中外绘画史的表述方式,对推动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的发展……[详细]
  古镇徐行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黄草草编是徐行的传统工艺品,嘉定先民利用黄草杆茎编织成玲珑精致的生活用品,缀以色彩鲜艳的花纹图案,精细美观,轻巧方便,成为一方名产,其黄草编织历史悠久,饮誉中外。徐行黄草色泽淡雅,质地光滑坚韧,并能染色,用它编出的工艺品纹理清晰,细密匀称,松紧有度,平整光洁,并且门类多样,式样新颖,色彩丰富,工艺精致,具有民族特色。草编制品有拎包、果盆、杯套、盆垫、拖鞋等等,充满乡土……[详细]
  《郁金香酒》是嘉定名特产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嘉定“六君子”之一的张鹏翀饮用郁金香酒后曾赋诗一首:“郁金香注古黄流,一斗分来助拍浮,醉掃翠峦千万叠,可能胜似换凉州”。(见附件一:清乾隆《南翔镇志》张承先、程攸熙编)郁金香酒原为民间私酿,由原址在今南翔人民街酱园弄内的石有成槽坊为首创,因酒中有郁金和广木香等三种带香字的草药,故以“郁金香”命名。到清光绪年间,户部尚书王文韶得此配方后……[详细]
  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27年),古印度菩提达摩来华,创立了中国禅宗。《易筋经》系由菩提达摩传于众弟子以除昏沉、强体魄的一套养生法。这部养生经典自南北朝时期至今近一千五百年历史,在中国传统养生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被尊为“禅功之源”。《达摩•易筋经》作为中国古代养生学专著,包含了易筋十二势并且有三论(总论、膜论、内壮论)作理论支持,是一部旨在改变身体本质的养生学专著。《达摩•易……[详细]
  药斑布是古时安亭的特产。据史书记载,自宋代起,安亭土地的70%种植棉花,纺织业极其发达,安亭药斑布诞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创始者为安亭归氏,这一工艺数代传承,又普传民间,安亭药斑布又称“归氏药斑布”。在其儿子、孙子时代染坊规模越做越大,药斑布的名声远近闻名。起初,归氏仅生产白纱布,后用药灰生产药斑布。至明末清初,纺织工艺达到了巅峰,安亭平常百姓家家有纺织机,个个喜爱穿用药斑布制成的衣裤。棉农用……[详细]
  上海为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产地之一,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20世纪初,随着上海商业的日趋繁盛,民间音乐、戏曲的蓬勃发展,城隍庙大街(今方浜中路)、五马路(今广东路)、六马路(今现北海路)一带集聚了几十家乐器作坊。二三十年代,郑觐文创设的“大同乐会”邀集沪上乐器制作名师改良制造古今乐器160余种。这些名师的成就及培养的一代高徒,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制作技艺的不断……[详细]
  华漕小锣鼓主要流行于闵行区华漕镇范家桥、连家桥及七宝镇、诸翟镇的相邻地区。当年崇明、嘉定、宝山区部分地区曾有零星流传。小锣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打击乐,本地俗称十番锣鼓、细锣鼓、次扑汤等,其演奏特征为“轻打细敲”。在华漕、七宝、诸翟镇地区,十番锣鼓的流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旧时多在迎神、庙会、喜庆、丧事等场合出现,音乐风格往往红火热闹,感染力强。至清初,本地传人中有人欲反其道而行之,……[详细]
  在市郊农村,说起沪剧、越剧、淮剧,可谓无人不晓;倘若谈论宣卷,许多人就知之不多了。宣卷,顾名思义,即讲书的意思。它由一人主宣,二人帮衬,小乐队伴奏,其形式近似苏州评弹,又不尽相同,更具具特色。宣卷源于唐代的“信讲”和宋代的“谈经”,至清代出现以唱宣卷为职业的艺人。宣卷艺人以讲故事的形式,为民众说讲民间事物和民间传说,故宣卷艺人又被人们称之为“说讲人”。由于听讲的对象大都是本地农民,所以宣卷艺人的说……[详细]
  钩针编织技艺钩针花边以棉线为主料,用钩针以手工编结而成。钩针编结工艺,以本地传统钩针工具改良了欧式抽纱编织法,由织变结,既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又是上海民智的结晶。1909年,沪杭铁路开通,在莘庄镇设车站。次年,徐家汇天主教堂派教徒前来发展编结点,采用定期发货、计件付酬的方式,组织本地民女批量生产朵头花及码带花边。随后率先在莘庄镇创立花边商号,技艺流传周边地区,逐步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地方产业。钩针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