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荆州 > 松滋民俗文化

松滋十大民俗文化

说鼓子
  湖北曲种,又名“荆州说鼓”。流行于湖北荆州地区的石首、松滋、公安、监利等县,与石首邻近的湖南几个县也有流传。是一种以说为主,说中带唱,击鼓说书,用唢呐伴奏的民间曲艺形式。流行于松滋、公安、石首、监利等地。老辈艺人认为“说鼓子”是由元、明“词话”衍变而来。演唱说鼓子往往“似唱似说,似说似唱,说唱有板,字句行腔”。分段处用唱过渡到另一段,称为“上韵割断,下韵指路(可以换韵)”。分段句式为四、六、八、十等多种。说鼓子是一种以说为主,说中带唱,击鼓说书,用唢呐伴奏的民间曲艺形式,流行于松滋、公安、石首、监利等地。老辈艺人认为“说鼓子”是由元、明“词话”衍变而来。湖北曲种,又名“荆州说鼓”。流行于湖北荆州地区的石首、松滋、公安、监利等县,与石首邻近的湖南几个县也有流传。传说鼓子源于戏曲音乐,形成于清同……[详细]
双镲子
  “双镲子”为湖北省第二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松滋市素有“古乐乡”之美誉。自古就有“响水就有歌,无歌无乐不捭禾”之说。汉唐时期,鼓乐尤甚,历史上,松滋民间器乐丰富多彩,乐种和演奏形式多种多样。20世纪80年代,文化部门收集到锣鼓点子、唢呐曲、丝竹合奏曲及独奏曲多首,尤以双镲锣鼓(又称双镲子),地方特色较浓。双镲子(打击乐)又称双镲锣鼓。它同其它锣鼓的不同之处是鼓和镲所处的位置不同,双镲锣鼓是用镲发点指挥整个乐队,其它锣鼓乐是用鼓发点指挥整个乐队。双镲子有着强烈鲜明的节奏感,头镲始终击在强拍上,二镲巧妙地击在弱拍上,并通过单击、双击、慢击、快击、加花等技法来表现各种场合和锣鼓乐情绪的深度和意境,增强了击乐音响自身的立体感和透明度。双镲子是艺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反复比较鉴别、探索实践,最终……[详细]
毛把烟砂罐茶
  “毛把烟砂罐茶”是湖北省第二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地处湖北中南部和武陵山余脉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松滋,是烟茶的产地之一。自古以来耕农有种烟种茶之习惯,也有吸烟、饮茶之风。饮茶可以助消化、解油腻、祛暑热、提精神;抽烟可以提神抗疲劳、助思考。烟茶作为一种礼俗,始自春秋时代,清末民初极盛。松滋西南部山区的土家族人群传承沿习种烟种茶、烹茶、饮茶之风,进而扩展开来,于是便有了“种、吸毛把烟,煮、喝砂罐茶”之传统习惯。松滋人抽烟很讲究,不仅家家种有土烟,且家家制作。烟叶成熟后收割,用草绳将其一束束装入草绳缝(即用草绳密扎),尔后用石滚碾压粘汁,散开吊在屋檐下,七日后卷成锥形,再压汁,反复3-4次制成烟,谓之“毛把烟”。吸烟器具有烟杆、烟斗、烟咀,烟杆一般为竹制,烟斗、烟咀均为铜制。松滋人喜欢喝……[详细]
松滋滚灯舞
  松滋滚灯舞(松滋市):流传于松滋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据史料记载,至少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诗中记述“掷烛腾空稳(小球滚灯),推球滚地轻(大球滚灯)”。清海盐文人彭孙贻诗《轮灯》的小序中有“儿童缚竹为轮,展转相环,旋转飞覆,而灯不倾灭。壮士运之,衢中腾掷不休,曰滚灯”的描写。滚灯是一种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运动。舞者多为男子,以单人和双人表演为主。现发展演变到多人群体舞灯,亦有女子参加。滚灯作有戏球、缠腰、跳灯等动作组成,名目有白鸽生蛋、蜘蛛放丝、缠腰缠足中脱靴、金猴嬉球、日落西山、鲤鱼卷水草、鹁鸪冲王等,集中了跳、滚、爬、窜、转、旋、腾、跃、甩等多种刚柔相济的体育、舞蹈动作,滚灯由九套二十七个动作组成。……[详细]

全部松滋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