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民俗文化

河北省民俗文化介绍第19页

  安次区是廊坊市两个县级行政区之一,地处廊坊市区南部。文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著名的义和团廊坊大捷的发生地。第什里风筝分布在安次区大部分乡镇。第什里风筝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据老人讲,光绪年间本村有一个画匠叫刘会精通此技艺。数百年间,时断时续,1986年第三代传人刘平、赵宗信(已故)为延续和提高技艺,得机结交了我国著名的天津魏记风筝第三代传人魏永昌、-传人魏国秋和北京哈氏-传人哈异绮,并得到了两名家……[详细]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京九铁路、青银高速公路、三0八国道穿城而过,交通便利。清河历史悠久,自汉迄宋,历为郡国州治所。清河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这里的人们自古崇文尚武,曦阳掌太平拳(又称掌拳)便流行于清河界内的卫运河两岸。该拳的师祖原为太平天国的军官,太平军失败后,因遭朝廷缉拿,不能回家,便流落与清河、南宫一带教拳授徒。清末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卫运河两岸的百姓为保平安,纷纷习武,曦……[详细]
  圈头村位于保定市安新县城东南,是白洋淀的中心地域,四面环水。圈头村八趟掩手(俗称近手)属内家拳,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拳术,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具有拦截快、发招猛等特点,能迅速克敌制胜,适合于近战巷战,是侦察兵擒拿格斗的技击战术。八趟掩手在攻防技术上内容丰富,包含有很多手法、步法、腿法等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攻防含义,有的可以直接运用在实战技击中,作为训练实战技术的手段。八趟掩手的拳法特征:1、……[详细]
  圈头村位于保定市安新县城东南,白洋淀的中心地域,四面环水。圈头村少林会,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清朝(仁宗嘉庆)年间,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少林会有一套欢快、紧凑、稳健的伴乐,有大锣、大鼓、大镲、大铙、小大锣共同演奏而成。少林会由教师授徒,其技艺名目繁多,大体分长拳和花拳两类,还有-枪、-刀等器械。宗旨是强身健体,除暴护身,服务于生产、生活。百余年前,少林会由郝恩光(圈头村人)老先生引入圈头村,有过光辉的……[详细]
  擎阁起源于唐朝末年,分布于西北部山区的韩家村、灵山村、野北村、朱家峪村、郭家庄村、南雅握村、北雅握村等地。擎阁最初是木架擎阁,始于唐末,是人们祭祀、朝山、敬神、求雨擎拄供品的一种工具,供品开始只是牛、羊等牲畜,后来由童男童女代替。由此擎阁发生了实性质的改变。后来,擎阁成为民间文艺的一种形式,开始具表演性,成为庆丰收、赶庙会、过春节等庆祝活动的节目。元代,戏曲兴起,擎阁受其影响,剧目增多,戏曲性增强……[详细]
  中国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称,“北腿”则以临清潭腿为代表。临清派正宗潭腿-奇特,精招实用,变无形象,出奇制胜,共有拳脚三十余路,器械五十余路。钩、决、镢、镗、带为本派的主要器械。“拳打三成、脚踢七”是临清派正宗潭腿特色之一。临清潭腿始创于唐末宋初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创始人为五代时期后周著名将帅昆仑大师,当时大师奉命远征,在此期间,后周为宋所灭,大师回军路远,又因大势所迫,自知难以挽回,当即……[详细]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他用文明的灯火引导人们走出了鸿蒙未启的混沌,结束了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为纪念和彰显他的功绩,后人在伏羲台修建了伏羲庙,并举办一年一度的伏羲祭祀活动。祭祀伏羲活动始于三黄五帝的帝喾时期(约公元前2436年),盛起于唐宋元,明清达至鼎盛。历代朝廷颁发祭文,府县承办。祭祀形式有三种:御祭、官祭、民祭。改革开放后,新乐市政府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创建和谐社会、积极谋划,于上世纪末开……[详细]
  打囤是冀东南乡间农户的节日风俗。“打”是做、制造的意思,“囤”是一种圆形图案,象征存储粮食的巨大器具。正月二十五早晨,太阳没升起之前一家主人早早起来到院子中央用头天夜里准备好的灶灰,在地上淋划巨大的圆圈,圆圈内划一个巨大的十字,在十字中心放上麦子、谷子、玉米、高粱等所能搜集到的粮食颗粒,然后用砖头盖上,烧上几颗香和几张冥纸,在囤旁虔诚的祈祷,男主人找出春节时预留下的鞭炮在院内燃放,村庄上空不时传来……[详细]
  滦平县二龙山地处滦平县涝洼乡大龙潭村境内,海拔约七百米,山峰陡立,因当地山形状酷似两条龙,故而得名二龙山。起会于上世纪初的二龙山庙会,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沉寂、兴盛的多个转折时期。满清末年,民间艺人武继堂由两间房土城移住于大龙潭牤牛沟,并操持组建了二龙山庙会。庙会有龙潭沟高士彬、富马沟马保常等人出面组织的业余评剧团,徐禄山、李进发等人操持组建的大龙潭河北梆子业余剧团等,先后在二龙山及附近村庄演……[详细]
  白洋淀是国家重点旅游开发区,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是京、津、冀腹地,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壕连接,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芦苇翠绿,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鱼跳水面,蟹肥味香。白洋淀面塑艺人自古心灵手巧,几百年来代代相传至今,一般为民俗丧礼作祭品,逢年过节为儿童作面人、鸟类、兽类等作品。白洋淀人一年四季生……[详细]
  白洋淀芦苇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记》中已有记载:淀中有蒲柳多葭苇,芦苇也称“芦”或“苇”淀中俗称苇子。芦苇是白洋淀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作物,以皮白质佳素负盛名,芦苇用途很广,经济价值颇高,有“铁杆庄稼,寸苇寸金”之说,苇子可造纸、织蓆、打箔、编篓、打帘、和制作苇制工艺品。苇蓆是白洋淀主要土特产品,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必需物资,以产量大、质量好、销路广而闻名全国。苇蓆在白洋淀生产历史悠久,198……[详细]
  白洋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芦苇翠绿,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鱼跳水面,蟹肥味香。独特的地域特点,为白洋淀芦苇画提供了天然的原材料,使这一古老的技艺得以传承至今。芦苇画是白洋淀特色旅游工艺品之一,素有“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之誉。据史料记载,白洋淀芦苇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详细]
  马家寨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安新县城东南,四门堤以内,环村4条公路,交通方便,四通八达。这里的人们长期以来以造船为主,元代的“漕运”和明代的“陆海兼运”,“内河官漕”与“商运”都离不开船的制造与改进。清朝由于对白洋淀的治理,航运事业极为兴盛,尤以津、保航运历二百年而不衰,都促进了该村造船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白洋淀的水运十分重视。县政府成立了造船社,该社工人均来自马家寨村,他们修造结合,以……[详细]
  威县土布纺织工艺形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主要是世代相传,其传承方式为口传心授,无确切文字记录,由于土布纺织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受自给自足观念的影响,土布纺织通过家传,农民相互帮助借鉴,其技术广为普及。土布纺织工艺非常繁杂,分多道工序。主要有搓花结、纺线、打线、浆线、染线、络线、掏缯、闯杼、绑机、织布等。能织出平纹布和斜纹布,按图案分为方格布、汉字布和花鸟鱼虫布,方格布又分斗式方……[详细]
  广宗县传统纺织技艺已有600多年历史,世代相传,口传心授。传统纺织技艺源远流长,在以前是农民(主要是妇女)必须掌握的技艺。近些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的纺织逐步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手工纺织技艺。现在能够熟练掌握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主要分布在广宗县夏家庄及周围几个村庄。夏家庄村有悠久种植棉花历史,家家都有纺织女,是有名的纺织村庄。老少妇女用手纺、手织、手砍、手染的方法制作被面、包袱带、捆脚脖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