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宜昌市 > 长阳民俗文化

长阳十大民俗文化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是清江中游地区土家族非常独特的一种歌舞。历史悠久,据《蛮书》记载,土家族先民古时就有“击鼓以悼哀”、“其众必跳”的风习。“撒叶儿嗬”是一种传统祭祀歌舞,乡亲们聚在孝家堂屋里的亡者灵柩前,男人载歌载舞,女人们穿戴着鲜亮服饰围观助兴,这种活动往往通宵达旦的举行。土家族认为人的生死有如四季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享尽天年的老人辞世是顺应自然规律,值得庆贺。土家人就这样用绝妙的歌腔舞态表达自己旷达的生死观。跳舞时先由歌师击鼓叫歌,舞者随鼓声应节起舞,舞蹈形式有“风夹雪”、“凤凰展翅”、“滚身子”、“美女梳头”、“牛擦背”、“犀牛望月”、“燕儿含泥”、“叶儿合”等24种套路,其动律特点是顺拐、屈膝、悠颤,出现6/8拍子带切分音的节奏律动。“撒叶儿嗬”是歌、舞、乐浑然一体的艺术。……[详细]
宜昌堂调
  宜昌堂调是湖北省的传统民间曲调。鄂西堂调最精彩的部分,包括部分“菜调”、“茶调”和“大调”,俗称“堂鼓”、“坐堂调”、“坐堂吹打”等,因大多坐堂演奏而得名。现存一千多个曲牌。宜昌堂调分布在宜昌的广大地域,尤以长阳、五峰、宜都三县市土家堂调、秭归杨林堂鼓和兴山、夷陵区、枝江的菜调等最具代表性。广泛应用于红白喜事、节庆和其它传统民俗活动。音乐起源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宜昌堂调源远流长,除《楚辞》有记载外,长阳和枝江出土的东汉和宋代文物均有佐证。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当地戏班又散居民间传艺,宜昌堂调将戏曲中的人声改为唢呐,京胡等乐器伴奏变成了吹打乐曲,尤其不断地吸收传统民间歌舞音乐而使堂调更加丰富。……[详细]
都镇湾故事
  都镇湾故事内容涵盖了神话传说、生活故事、鬼狐精怪等多个领域,有征战兵谋、善恶恩仇等不同类型。以十五溪故事为代表的都镇湾故事数量庞大,讲述者众多,特色鲜明。自古以来,这里的村民们就十分重视教育。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申报的都镇湾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在晚清时期,这里就出了8个贡生。仅太极头李家,在9年内就出了3个贡生,那时候,每出一个贡生,朝廷特许这个家庭树旗杆3年,以示荣耀,所以至今这里还流传有连树9年旗杆而不倒的故事。现在,在十五溪村还可以看到不少当年树过旗杆的石座。众所周知的革命烈士李子俊的父亲,就是当地有名的拨贡老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文人的带动和影响,使得这里民风淳朴,心怀圣贤,乡风文明,故事众多。主要内容都镇湾故事内容涵盖了神话传说、生活故……[详细]
  在长阳的村村寨寨,“上山踏歌声,近村闻吹打”。伴随着土家人的习俗风情、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总是响彻着吹打乐的悦耳之声。出土的六朝陶魂罐上刻画毕肖,说明长阳吹打乐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就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吹打乐班。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演奏曲目五百多首。吹打乐通过师徒传承,以口传心授而代代相袭。长阳吹打乐是由吹奏和击乐两种形式结合演奏,故称之“吹打乐”,民间叫“响匠班子”。以打击乐为主的合奏,称为“锣鼓乐”,民间俗称“打家业”。长阳吹打乐的相关器具是两支音高、形制一样的长号、唢呐、土笛,配以打击乐组合而成。按其表现作用分为堂调、大调、宫调、笛调、菜调、丧调和综合调七种类型。长阳吹打乐有单曲体和组合体两种结构形式。单曲体一般较短,节奏流畅明快。乐曲旋律流畅婉转、音乐多跳进,其旋律运动形式多为级进。长阳吹打乐……[详细]
  长阳山歌在三千多年前就被称为“蛮歌巴舞”、“下里巴人”。在县境内的地名中留下了不少痕迹,如“对舞溪”、“歌唱坪”、“锣鼓淌”、“发歌岑”等等。长阳山歌在全县各个乡镇广泛流传。截至目前已收录长阳山歌1400余首,分为在田间边生产边喊歌和边劳动边打锣鼓喊歌两种类型。长阳山歌有独唱、对唱、一人领唱、众人和等多种演唱形式和多种曲式结构。长阳山歌种类亦繁,其中以号子类、锣鼓调子类为大宗,其次是小调和反映婚丧的风俗歌。号子类又有山号子与水号子之分。山号子中,有一声号、二声号、三声号乃至九声号及杂号子、赶号子、穿号子等。水号子则有清江(行船)号子和放排号子之别。长阳山歌以生产类有锣鼓歌、砍柴歌、赶马歌等,其中锣鼓歌内容丰富、最为风趣、最为热烈,是长阳山歌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歌种。锣鼓歌有“薅草锣鼓”和“栽秧锣……[详细]
  十五溪故事产生于二千八百年前。重点分布在都镇湾镇的十五溪、庄溪和龙潭坪等地区。其中十五溪村是十五溪故事重点流行村落。该村辖8个组,全村609户,共2234人,其中土家族人口占70%以上。全村有75%的人会讲故事。其中能讲400多个故事的有5人、讲300多的有5人、讲200个的有18人。著名女故事家孙家香老人就是十五溪故事讲述者的杰出代表。十五溪故事从1986年就开始搜集,截止目前共搜集民间故事3000多个,登记在册的重点传承人680人。十五溪故事类型概括起来分为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其中,神话包括人类、天地、山川、河流、牲畜、农作物的起源等。传说包括动物、植物、神仙、龙王、皇帝、名胜古迹、乐器、财帛星、嫁匠、风俗习惯、土特产、中草药、婚俗、丧葬等传说。故事包括魔法、鬼狐、精怪、傻子、巧女、……[详细]
  土汉文化交融发展的艺术结晶——长阳南曲长阳南曲是湖北地方小曲中一个较为古老的曲种,自古称为《南曲》(亦称丝弦)。1962年定为现名,主要流传在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境内,以资丘最盛。它以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在曲坛享有盛誉,被誉为“郁香的山花”。根据长阳南曲曲牌、曲体等方面的历代流传情况足以说明,它是在明清俗曲——我国整个曲唱艺术总的源流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最早传入土家地区的时间,至迟在清雍乾之际,系“改土归流”前后引进而“土化”的艺术品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长阳南曲历来无专业艺人,系民间流传,挚友相教,或子从父学,世代相袭。土家族南曲艺人是继承发展南曲艺术的主体队伍。一个曲种能在土家山寨扎根两百年,这在湖北地方曲种,乃至全国300多个曲种中,亦不多见。至今土家……[详细]

全部长阳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