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天津市民俗文化

天津市民俗文化介绍

  梅花大鼓,又称“梅花调”、“北板大鼓”,是北方鼓曲的代表曲种,也是北京、天津地区特有的地方性大鼓曲种之一。梅花大鼓曲调优美,旋律悠长,唱腔悠扬婉转,咬字珠圆玉润,拥有自己独特的唱腔特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钗头凤》《琴挑》等。梅花大鼓的创始人及名称来历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梅花大鼓为满清子弟所创,是文人在闲暇时娱乐的音乐曲种,因住在北京的北城,所以又称为“北板大鼓”,传到南城后,因唱腔迂缓动听,……[详细]
  李氏太极拳,太极拳的流派之一。是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集多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的,流传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传统拳术。李氏太极拳又称太极五星锤、太极五行锤。但严格来说,李氏太极拳有天盘拳、地盘拳和人盘拳组成,太极五星锤(太极五行锤)属于李氏太极拳的人盘拳。李氏太极拳是以太极拳的搬拦捶、肘底捶、撇身捶、指档捶、栽捶等五捶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式和八卦掌、形意拳、戳脚翻子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2014年11……[详细]
  古典戏法泛指中国传统幻术。其表演风格强调古色古香,因此称为“古典戏法”或“古彩戏法”。天津素有“戏法窝子”之称,是古典戏法传承重镇之一。其特点在于从业人员众多,名师汇集,张宝清、韩秉谦、朱连奎等戏法宗师均始于天津。清末民初他们在“三不管”之类的民众聚集的游艺场所,边卖艺边授徒,积年累月,促使天津民间戏法不断发展。各门派传承谱系严谨,从清朝中期第一代艺人算起,至今均有五六代传人,代代均有闻名海内外的……[详细]
  受“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影响,造成了中国武术的泛和谐价值观和象形拳的发达,以至出现了以抽象哲学概念命名的武术拳派,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无极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概念,亦被武术界所使用。1921年,“最后的镖王”李尧臣将“六合刀”和“追魂剑”合在一起,独创了一件新式兵器——“无极刀”,创编出一套刀法——无极刀法。李尧臣的无极刀和无极刀法之外,传统武术中还有以“无极”命名的单独拳种——无极拳。……[详细]
  登杆(大六分村登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海区非遗“绝活儿”大六分村登杆相传兴于西汉时期的“猕猴缘杆”,指的是人们像猕猴一样赤脚往杆子上爬,向上天求雨,祈求美好生活的一项活动,到清朝乾隆年间,传到大六分村,并成为盛极一时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静海区登杆(大六分村登杆)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详细]
  飞叉是以古代战斗武器 演变而成的健身和表演器械,其由柄(枪杆)、耳(峰尖下面的环)、峰(三个枪尖)组成。早在大唐盛世时期“飞叉”就已成为民间深受欢迎的花会,并深受百姓的喜爱。一直以来飞叉成为大众武术健身、表演的技艺,在民间发展迅速。永良飞叉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王庆坨的飞叉会,当时有许多人练习,但无文献记载为民间花会。从民国四年(1915年)“飞叉”方有文献正式记载为民间花会……[详细]
  独流老醋曾为宫廷贡品,与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醋。独流最早的酱醋园是1665年王家创办的制醋作坊“天立酱园”,经300多年的历史传承,经14道工序、历时3年酿造,形成独特的固体发酵,两次成熟,三年陈酿的工艺。天津独流老醋以元米、红粱为料,以小麦、大麦、豌豆制成优质大曲发酵。须经3年陈酿方可制成,故又称三伏老醋。独流老醋发酵时并不把糖分完全转化掉,因而口感回甜。天津静海独流镇,大运河、黑……[详细]
  京剧的靴子俗称“厚底儿”,功底深厚的艺术家们总是有浑身的本领,如果没有一双合适的戏靴,也是难以施展的。说到京剧不能不说舞台上演员穿的靴子,天津靴子全国闻名,底子纳的结实,经久耐用。戏剧鞋靴制作是一种民间手工技艺,也是老一辈人说的“七十二行”里的一行。靴子的特点是:真材实料、外形美观、结实耐用、量脚制鞋。厚底要用钢锥麻线穿透纳制,需要硬功夫。不同的角色穿不同的靴,有厚底靴、朝方靴、虎头靴、登云履、彩……[详细]
  天津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自民国初年(1911)创办老美华鞋店至今已近百年,其制鞋传统手工技艺主要体现在四种传统手工产品:坤尖鞋、绣花鞋、杭元鞋和骆驼鞍鞋。四种鞋的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包含50道工序,其工艺考究,做工精细,工艺要求高,工序较复杂,技术难度大。其共性为千层底的传统工艺制作,技艺精湛,堪称民族民间工艺传承的瑰宝,百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 爱。传统工艺制作千层布底,原材料选用两层白布做……[详细]
  狗不理包子为天津名优食品“三绝”之首,系用水馅半发面制作,状若凝脂,形似菊花,口感鲜香不腻,在大江南北独树一帜。它在制馅、和面、揉肥、擀皮、捏包、上灶等各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操作方法。和面时水温要根据季节来变化,一般情况下用温水,采用“一拱肥”的方法。揉好后放一会儿,发酵后即用。死面起“骨头”作用,发面起“肉”的作用,这种面的优点是不透油,有咬劲,面皮光泽度好,软硬兼备。擀皮时要求达到薄厚均匀、圆,……[详细]
  麻花,是中国的一种特色油炸面食小吃,一九二七年,天津卫海河西侧新开张了一间麻花铺,掌柜刘老八,字号“桂发祥”,寓意为“桂子飘香,发愤图强,吉祥如意”。因店铺地处东楼十八街,故得名“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精于点心制作的刘老八,久经尝试,率先研究出了将什锦馅料融于麻花之中,使产品呈现条酥而不懈,馅溢而不散,均匀饱满,紧致有序,造型周正,金黄通透的完美形态,产品一经问世,便赢得了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布衣百姓……[详细]
  葫芦制作技艺(天津葫芦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工艺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对葫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传统葫芦手工艺品种之多和技艺之精湛令世界瞩目。历代艺人、大师创作的艺术精品已是世界各国博物馆竞相珍藏的国宝。当代特色葫芦工艺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她不仅要传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技艺还要肩负振兴葫芦工艺美术产业、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历史遗产、美化人民生活的重任。2021年……[详细]
  清宫寿桃丸系天津达仁堂制药厂独家品种,原名“蟠桃丸”,由人参、当归、地黄、枸杞子、分心木等多种名贵药材组成,具有补肾生精、益元强壮作用,且药性平和,是清朝“古稀天子”乾隆的御用秘方,最早的记载见于《清宫医案》的乾隆朝医案中。达仁堂始创于1912年,脱胎于自雍正朝开始供奉御药的“乐家老铺—同仁堂”。清王朝灭亡后同仁堂停止了御药供奉,但当时末代皇帝溥仪作为伪满政权代言人仍从“乐家老铺—达仁堂”购药,由……[详细]
  葛沽宝辇会兴起于明朝末年,盛于清。葛沽宝辇会主要活动区域在天津市津南区的葛沽镇一带,它是葛沽人民在长期捕鱼、制盐、农耕等辛勤劳作和在元、明、清三代漕运等重大经济活动的影响之下,在葛沽独特的地城文化孕育下形成的。天后娘娘(妈祖)崇拜是旧时津门百姓最盛行的信仰习俗。长期以来人们把福建渔家女林默(天后圣母)奉为神明,尊称其为“娘娘”,祈求娘娘(妈祖)的庇护,保佑海上行程的安全。葛沽镇乃退海之地,海事繁杂……[详细]
  天津皇会是中国北方独有的一种妈祖祭典,原名“娘娘会”、“天后圣会”。据民间口传,此会源于元明时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清代康熙四年(1665),后更名为“皇会”,一直流传至今。它规模宏大,带有浓郁的天津地方色彩,每逢皇会,天津民间往往倾城出动,场面十分可观。皇会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严格规定的庙会形式,其中的表演内容包括净街、门幡、太狮、捷兽、中幡、跨鼓、扛箱、重落、拾不闲、法鼓、旱船、秧歌、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