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民俗文化

北京市民俗文化介绍第5页

  平谷方言,是指在平谷地域形成的,在北方话基础上,具有独特语音、语调,并对人、事、物等多方面的名称和称谓具有独特表达的语言。它是地理位置、独特水系和历史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平谷方言主要特点有:一声与二声相反;三声和四声变化不大;语音偏重且发“艮”;“儿话韵”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以及本土特色的成语、俗语和歇后语。平谷方言透着一股朴实、厚重、劲朗的乡音,它是平谷历史文化发展活化石。……[详细]
  丫髻山传说,源起于著名道教胜地丫髻山。丫髻山位于刘店镇北部群山中,庙宇初建于唐,兴于元明,盛于清。清康熙、乾隆、道光等皇帝曾御驾莅临并御赐匾额。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丫髻山地区产生了大量传说,包括历史知名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百姓,人神妖鬼横贯其中,或以地名物产为中心,风闻而言事。主要出版物有《神鬼丫髻》、《丫髻山传说》。……[详细]
  金海传说,是以金海湖镇域为核心,依托于金章宗携王妃到双泉寺史实、公主坟等史迹遗存、药王庙等宗教信仰而产生。但其内涵并不局限于金海湖镇域,而是包括平谷区在内的大金海宽泛的概念。金海传说以其口头创作与传播方式跨越时空传承至今,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出版物有《平谷民间文学大观》《平谷民间文学集成》《金海拾遗》。……[详细]
  平谷村落域名传说,是流传于平谷地区村落中的掌故与传说。平谷,地处燕山南麓与华北平原北端的相交地带,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谷地,据考古发现,早在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始建平谷县,迄今2200余年历史。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村落,从村落形成时间、村落名称、文物古迹、民风民俗、名特产品,无一不蕴含许多历史文化信息。……[详细]
  北辛庄村高跷秧歌,是平谷区王辛庄镇北辛庄村的一档民间花会,组建于清末民初,是集北方农村传统舞蹈与民歌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由十二位高跷演员分别饰演不同角色、手拿不同道具、因角色性格不同,表演不同舞蹈动作,民间俗称“十二妖仙”,表现内容为渔樵耕读的生活。北辛庄村高跷秧歌音乐,在当地秧歌曲调中融入一些佛乐音律,具有古风古韵特点。代表作有《天官赐福》《五哈哈》等。……[详细]
  仁义胡同传说,依托于平谷区平谷镇和平街村的仁义胡同。其故事源于明代,一墙之隔的金家、倪家因雨后院墙倒塌发生争执,最终两家各让一墙之地,形成一条五尺宽的小巷,为来往行人提供方便。“仁义胡同传说”所蕴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至今。……[详细]
  轩辕黄帝传说,是以平谷区山东庄镇山东庄村墓陵山和其附近的轩辕庙为依托和载体,在平谷地区广泛流传的关于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传说。典型传说有《阪泉大战传说》《龙卧的故事》等。轩辕黄帝传说既是北京地区历史悠久而丰富的见证,同时,表达了黄帝后裔对始祖的缅怀崇敬之情。……[详细]
  平谷调,又称“平谷大鼓”。由平谷鼓书艺人王宪章创建于1880年左右。在其传播过程中,曾出现过“铁板大鼓”、“落腔调”、“乐亭大鼓”、“铁片大鼓”等称谓,根据唱法不同,又有“小口平谷大鼓”,“大口平谷大鼓”之分。平谷调主要流传和影响区域包括北京、天津、辽宁等地。……[详细]
  平谷区金海湖镇黑水湾淘金习俗,最初以传统淘金技艺为表现形式,后经历史发展,涵盖淘金生产习俗,淘金生活习俗以及与淘金相关的传说、故事等口头文学。黑水湾村淘金始于清末民初至公元2003年,历经“民采”“国矿”“集体”“个人”和“封硐后”五个历史阶段。它以群体传承为主要特征,并对周边群众生活产生广泛影响。……[详细]
  北京市大兴区的安定镇,这里的桑葚有着悠久历史,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安定桑葚”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御林古桑园位于安定镇东北部地区前野厂村,占地面积350亩。园中有古桑近千株,其树龄均达到100年以上,其中被列为北京市二级保护树木的古桑树树龄已经有240余年。该园是华北最大、北京地区独有的古桑园。这里还有一段传说,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刘秀起兵讨伐王莽,但最……[详细]
  诗赋弦是仅存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具有北京乡土特色的传统地方小戏。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中国曲艺志》、《大兴县志》等书记载,“诗赋弦”创始于1880年,曾经产生上百个剧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剧目和传统民间杂曲小调的音乐特色。诗赋弦是在“十不闲”莲花落基础上产生的,保留了由民间杂曲小唱向戏剧过渡的演变过程的风貌。以它独特的民间特色,曾在大兴、房山、固安、涿州等地产生广泛影响,深受当地百姓欢迎。到……[详细]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北京最早的文化现象首先出现在永定河一带。辽金建都北京,促成了- 文化与永定河文化的交融。“文化中心”首先迁移到了永定河一带,然后才进入了今北京城。在永定河文化中民间传说是其中之一。永定河河水高出北京城数十米,一旦决口,河水如脱缰的野马直冲北京城。金至解放前,永定河决口81次,漫溢59次,河道改道9次,洪水还多次冲进北京城。千百年来,人们怀着战胜永定河水患灾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创……[详细]
  河北大兴人吴全佑,经多年精心苦练,吸收杨式太极拳杨露禅、杨班候父子大、小架之精华,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立出一套人称为中架式的太极拳,可以说是吴式太极拳最早的雏形。后经其子吴鉴泉数十年融化和拓展,形成了一种以柔化为主,拳架紧凑,拳法细腻,轻灵圆活的新拳架,这就是吴式太极拳。全佑(1834-1902)字公甫,号保亭。杨禄禅在京授拳时,神机(火器)营中的万春、凌山、全佑受益最佳。经数年勤学苦练,三人……[详细]
  太子务武吵子,北京市大兴区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太子务武吵子,是北京市特有的传统民俗舞蹈之一,集娱乐、健身、表演为一体,武吵子风格强悍、粗犷,舒展大方,参与武吵子活动可以使人们愉悦身心,增进了解,和谐相处,具有较高的社会、民俗及文化价值,在北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清乾隆年间,太子务村村民张鸿儒学成武艺后回村开设镖局,成立少林会,村内渐有习武传统。张鸿将一太监带回的宫中乐谱用于少林会表演……[详细]
  白庙村音乐会是一种传统宗教音乐,属于僧传笙管乐、为小型乐队形式。它具有北京地区禅乐和民间吹打乐的特点,其历史悠久、传承脉络清晰,曲牌、曲谱及演奏形式保存基本完好,艺人演奏技艺娴熟,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及文化价值。白庙村音乐会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已经传承了二十几代,在白庙村完整保存了三百余年。白庙村音乐会所使用的乐器为笙、管、笛、锣、钹、铙、镲、鼓等八种,后加入“木鱼”和“手磬”变成十种。乐谱为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