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台州市 > 临海市民俗文化

临海市十大民俗文化

黄沙狮子
  “黄沙狮子”始创于北宋年间,主要活动于浙江临海市西北山区白水洋镇的黄沙洋一带。此地民风剽悍,朴茂近古,崇尚习武,且舞狮风俗由来已久。这项传统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把民间精湛武艺与传统舞狮表演巧妙地结合起来,舞武一体。它不但能在地上翻滚嬉戏,又能在高台上表演各种风趣的动作。表演时,演员在八仙桌上翻飞的同时,还兼耍“过堂”、“桌上筋斗”、“下爬点”、“悬桌脚”、“叠罗汉”等翻桌动作。跳桌是整个表演中难度较高的,四十几张桌子呈梯形相叠,跳桌到最高时,由九重桌子堆叠起来约有三丈二尺高,一个“绝”字就落在最高的第九重桌子的四只脚上——桌脚朝天,一个艺人就在这四只桌脚上跨步移动,脱鞋脱袜,尽显绝技。黄沙狮子舞武一体,娱神娱人,刚柔相济,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寄托着民众美好的期盼,从大年三十开始到二月初二……[详细]
临海古长城建筑艺术
  临海古长城始建于晋,成于唐;北枕龙固,南接巾子。灵江汇永安、始丰之水绕城而过。城倚山,山傍水,水抱城;山、水、城相融,独具特色。尤以北部最峻,倚山就势,曲折逶迤,犹如蛟龙飞舞,人称“江南八达岭”。两山相峙,两水相依,群城群塔,构成古城独特的风格。古城除用于防御外,还兼具防洪,四个城门及瓮城结构别具一格。城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很丰富。又称“江南古长城”,建造原因是因为为了抗击倭寇而建,每隔一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城台。在长城中端,还有一座“望天台”。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巅……[详细]
台州府城婚俗
  穿越!穿越!!谁家的婚礼?:锣鼓喧天,锁呐激扬。一队身穿唐装的迎亲队伍拥着一乘八抬大轿,从紫阳街走来。前面是“龙凤”喜牌,两位女伴各提灯笼,乐队紧跟其后。接着是花轿,里面坐的是身披凤冠霞帔、头戴大红盖头的的新娘。旁边跟着新郎,后面则是抬嫁妆的队伍。可不,挑着担的“鸡子舅”,提着万年青和红米小袋的媒婆紧随其旁。是穿越到了数百年前?还是谁家以最传统的方式举行婚礼?府城婚俗扫描:《台州府志》载:(唐至德年间)“(郑)虔选民间子弟教之,大而婚姻丧祭之礼,小而升降揖逊之仪,莫不以身帅之”。府城婚姻习俗,逐渐定型。府城婚俗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等“六礼”,其中迎亲礼仪是整个婚俗礼仪的核心部分,只有举行了迎亲仪式,才算是真正结婚,否则人们对双方的婚姻还是不予承认。如今,小定、大定还留存……[详细]
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
  凤凰涅槃——白水洋豆腐前世今生:她采用当地种植的优质六月豆;她以大雷山的天然泉水为水质;她以当地独特的“卤冰”来点卤;从大豆到豆腐,她——“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豆腐的华丽转身:她是一个柔弱的美女子,盈盈的、款款的,穿越时空而来;她貌若天仙,肤如凝脂,洁白如雪。从大豆到豆腐,她经历了原料处理、磨豆浆、滤浆、捞豆腐皮、点浆、豆腐成形的重生。她的华丽转身,不由使人想起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佳句。豆腐的历史身影:透过她,我们看到了释、道的餐饮文化;透过她,我们看到了老百姓传统的生活习俗;透过她,我们看到了现代意识下的时代变化。有诗为证: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缸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暇。有关豆腐的食俗:她滑嫩细剔、口感细……[详细]
羊岩勾青茶制作技艺
  叶子的骄傲:我是一瓣平凡的叶子,因为有了自身的价值,因为有了陆羽,因为有了历代的文人雅士,我的叶脉正反两面都写满了诗,随便一品都会读出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陆游、范仲淹。从而使我变得不平凡。我骄傲。好山好水孕好茶:羊岩山,巍峨雄奇、古树参天、林苍竹翠,泉水叮咚、山花遍野,经年云雾翻腾、低空细雨蒙蒙,曾有“云暗雨来疑是夜,山深寒在不知春”誉称。“羊岩水”是当地有名的“仙水”,古时,附近方圆百里均有到此“取水”的习俗,加上有机质和氨、磷、钾含量高,是羊岩勾青茶优越的物质基础。好茶有好艺:有好茶,还得有个好技艺。羊岩勾青之所以夺人味蕾,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独特的加工方法:清明至谷雨间,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运用“摊、抖、甩、带、捺、搭、抓、扣、磨、压”等手法,炒制出来的勾青,条索勾曲、色泽翠绿、……[详细]
临海泥塑
  神奇的烂污泥:一团江南常见的烂污泥,在艺人的手中,不停地揉捏、翻转,并用木刀精心的细雕慢琢,不一刻,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生就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对了,你需要啥,尽管吩咐。烂污泥准会“变”成你要的模样。还要经过烧制、彩绘:看客,这还是半成品。如果你想要一个完整的,得需一个多月。把捏好的泥胎先阴干一段时间,然后放入700摄氏度左右青砖窑中进行烧制,再加以描绘涂色和彩饰。这样,才是成品。会演戏的“烂污泥”:这不是《十五贯》中的娄阿鼠和况钟吗?娄阿鼠的一惊一乍,全部体现在脸部,那坐姿、那手势、那眉目表情,把一个地痞, 棍的面目刻画得入木三分;乔装私访的况钟,显示出一身的机智和一脸正气。“烂污泥跑进了戏里了!”你看:有京剧《汉宫惊魂》、《十五贯》、《白蛇传》、《单枪赴会》,有黄岩乱弹《独角龙》,有越剧《碧玉……[详细]
大石车灯戏
  大石车灯戏是浙江省的传统戏剧。以其独有的文化形态和艺术魅力,流传于临海大石山区,一百多年来经久不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民俗,大石车灯戏完整地保留着质朴、粗犷、高亢的车灯音乐和独特的表演形式。2007年6月,省人民政府公布大石车灯戏为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车灯戏表演形式独特,行动轻便灵活。一般车灯班只需六人演唱。试以《三国》中关云长送皇嫂出关的情节为代表,关云长骑着竹编纸糊的马,前面是牵着马缰的马僮,左右两边“车灯娘”骑着用布装成的车子,车后是两个人推车的“车灯狗”。夜间,活动场地四角悬挂灯笼。表演开始,在一阵锣鼓声中,骑马的关云长居中而出,两旁的车灯娘向左右叉开,走八字,游四门,变换方位,马僮翻起筋斗,“车灯狗”作“吼、吼、吼”的呐喊之声,颇具威势,在热烈情绪中将表演推至高潮……[详细]
临海剪纸
  临海剪纸是浙江省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相传宋末元初,来自天津一张姓男传入临海永丰镇。至清代,张家剪纸有了较大发展,内容多为吉祥图案等,题材包括花鸟鱼虫、人物、动物和吉祥团花等图案剪纸作品。剪纸,在临海流传相当悠久,千百年来与劳动人民生活密切相连,它是一种传统的无声的民间装饰艺术。省人民政府公布临海剪纸为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简单,也极为普及,取材多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鸟兽花草、传说故事、历史人物及吉祥图案等,并根据用途而命名,贴在窗户上称“窗花”,贴在门楣上称“门贴”,其它则如帽花、鞋花、肚兜花、枕花、伞花、谷仓和菜柜上的“五代元宝花”等,并采用生动、夸张、变形等手法和简练的线条,作出富有装饰性的艺术形象,生动的体现了人民群众朴实、纯真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有“……[详细]
上盘花鼓
  上盘花鼓是流传在浙江临海一带的传统民间舞蹈,深受当地人民欢迎。明末清初安徽“凤阳花鼓”通过卖唱乞讨者传入临海沿海区域,在流变的过程中《上盘花鼓》又融入了当地的乡风民情,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上盘“花鼓”又称“花鼓戏”“打花鼓”是上盘及其附近乡镇流传广泛的民间文化的精华,它的起源与历史存在着不同的传说。1、第一种说法是上盘花鼓,是上盘渔民独创的一种自娱自乐的传统艺术,跟凤阳花鼓的曲调等不太一样,据老人们的记忆,上盘花鼓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2、第二种说法认为上盘花鼓源于安徽的“凤阳花鼓”受凤阳花鼓戏的影响,将其原传统只唱不舞的坐唱花鼓戏,改变为以江南地区民间小调为基础的边唱边舞有地方特色的老鼓戏。第二种起源于“凤阳花鼓”也有在着两个不同的传说:一个据传在明未清初,安徽凤阳一带由于旱、涝、虫灾害年……[详细]
大田板龙
  大田板龙是浙江省的传统民俗舞蹈。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相传始于清代,入选浙江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行于浙江临海的大田平原上。大田板龙采用木板、竹片、各类花纸制作,几十段龙身贴有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等等民间剪纸,每逢春节元宵,龙灯飞舞,穿村绕庄,气势恢宏,别具一格。2007年6月,大田板龙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田板龙在大田平原上游走了二百年。东塍、东鲁等村镇,2001年后都不属大田街道的范围,但在历史上,这些村镇一直都属“大田洋”的范畴。因此,这些“大田洋”板龙,仍被人们称作“大田板龙”。大田平原上,现有板龙十余对。板龙由龙头、龙段(身)、龙尾组成,采用木板、竹片、各类花纸制作。以……[详细]

全部临海市民俗文化>>>